[阅读: 400] 2004-12-14 05:22:00
南通民间惨剧 催生调解新机制
让百姓有地方出气讲理
------------------------------------------
据《新华每日电讯》12月7日报道,江苏省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只有让老百姓‘有地方出气,有地方讲理,有办法解决难题’,才能营造出‘政通人和’的良好环境。”市委书记的肺腑之言来自一个血的教训———
2002年6月10日凌晨1时许,该市刘浩镇六东村一间民房突起大火,38岁的住户张菊芳在一片火海中撕心裂肺地惨叫。她想开门逃生,但大门却被人从外边用铁链锁牢。最后,她只得敲碎窗户玻璃,从钢窗窗条的缝隙间爬出。由于窗条缝隙较小,她全身皮肤被大面积刮落。
对张菊芳纵火行凶的是同村村民、39岁的李菊兰。李菊兰听说张菊芳经常对人讲自己与他人有不正当两性关系,非常愤怒,并多次与张菊芳争吵,最终却没有任何结果。李菊兰便买来40公斤汽油,要将张菊芳烧死。
正是面对一个个类似的“民(事纠纷)转刑(事案件)”惨剧,自2003年初开始,江苏省南通市下定决心,构建了一个横向有相关各职能部门参与、纵向深入到最基层居民农民家庭的“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
调解新机制的要点是:
●县、乡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主任均由同级党委分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兼任;
●县、乡两级设立“调处中心”;
●村(居)委会设立了“调解室”,村民小组和城区200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设立了“调解站”。
新机制突破了旧机制的体制局限,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再也不是司法行政系统“一家的事”。各级调解组织还组建社会矛盾排查小分队,深入城乡居民中间,深入排摸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解、早化解。
南通市这一机制的推行使全市的治安形势出现令人惊奇的进步。不久前,江苏省统计局在全省13个地级市展开“社会公众安全感”调查,南通市以98.4分独占鳌头。
该报为此配发短评说,现代民主政治,其实也是让民众有合法渠道宣泄情绪的政治。南通市委书记说:只有让老百姓有地方出气,有地方讲理,才能实现政通人和。这种认识,算是看到了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