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659038
haitao
分析师担心 广东或遭类似日韩台转型冲击
分析师担心 广东或遭类似日韩台转型冲击

(2008-07-23)

● 杨永欣
广州特派员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周末到广东考察指导工作,期间肯定了广东和珠三角地区过去3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但广东头上的乌云却没有因他的肯定而散去。较悲观的分析师和观察家仍担心,过去日本、韩国和台湾在推行产业转型时所面对的负面冲击,都可能在广东重演。

  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最近引述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的话说:“台湾高雄20年前拥有世界第五大集装箱码头,但它现在却是一个面对20%失业率的愤怒城市。这种情况也将在广东发生。”

  陶冬解释说,日本、韩国和台湾在经济起飞初期,也都是以低层次的工厂为主要增长引擎,而在产业转型阶段,这些层次工厂纷纷失去竞争力,不是迁移就是倒闭。

  以上情况若出现,而政府又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有如高雄所面对的长期负面效益。广东目前的情况是,在劳工成本日益增加、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的大前提下,当局仍采取更苛刻的劳动、税务和环境条例,加上能源和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很多在广东的外企已“支撑不住”。

  陶冬认为,广东外企的“挖空”不可避免,高雄的经验将在广东重演。他不久前到珠三角的东莞考查时就见到五间工厂正准备结业,而“工人都在厂外排队,准备领取遣散费”。

观察家:广东产业转型 是中央宏图大计

  本报记者上个月也走访东莞,受访的外企一部分已打算结业或迁移,那些留下的外企,则普遍对前景不乐观。
  一般观察家认为,广东的产业转型其实是北京中央政府的宏图大计。近几年,中央和广东省领导都强调,广东今后要吸引的是高素质的投资,例如高科技、物流、资讯科技、金融等领域的项目。他们的目的是要保持广东的双位数增长、制造更高薪的工作、减少对污染环境、消耗资源的低层次制造业的依赖、让广东继续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榜。

  温家宝上周末走访广东时指出,广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和发展的新要求,要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在实现科学发展、参与全球竞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广东产业转型的成败对中国整体的发展举足轻重,广东占中国总出口的四分之一、聘用约1700万名外省劳工。广东如何重要,可从温家宝上周末冒着高温酷暑,在26小时内从广州、东莞到深圳,先后深入加工贸易、民营高科技、国有控股等九家不同类型的企业考察看来出。

  温家宝过去总会在关键时刻出现在广东:2003年春天,他在抵抗沙斯的关键时刻来到广东为广东人民鼓劲加油;今年初,广东遭遇雨雪冰冻灾害,他又在风雨寒夜中飞抵广州,看望车站滞留人员,指导广东的抗灾斗争。观察家因此认为,温家宝上周末亲自走访广东的企业,其实具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另一方面,一些广东外企的撤出也不一定是危机。广东美国商会会长哈利(Harley Seyedin)在最近的一篇评论中指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大规模撤出,应被视为机遇。“因为它们的撤出,广东才会有更多的土地和资源来开发更‘绿’、更有效率、更高价值的产业。”

  在多数人眼里,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是好的,但要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走向高端技术和服务产业,一对一的取代却未必行得通。此外,广东的高端技术和服务型产业目前还未成型,就先出现大量外企的撤出是不健康的发展。瑞士信贷预测,在未来三年里,广东三分之一的出口工厂会倒闭;多家台湾媒体报道,已撤出或有意撤出珠三角的台企成千上万;分析师预测,广东的港资工厂中,每六家中就有一家已关闭或迁移。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表示,尽管广东的产业转型势在必行,但这不代表政府必须“赶走”劳动密集型的外企。“转型是肯定要进行的,但我觉得中国的劳动力依然过剩,在这种情况下,高、中、低(的技术产业)必须共存,不可能说一个地区全面发展到都是高新技术(产业)。”

——周日去车行,被堵10分钟(多花费5元)!原来就是温的车队。。。。。。。
我的blog:http://szhaitao.blog.hexun.com & http://www.hoolee.com/user/haitao
--以上均为泛泛之谈--
不尽牛人滚滚来,无边硬伤纷纷现 人在江湖(出来的),哪能不挨刀(总归是要的)
网络对话,歧义纷生;你以为明白了对方的话,其实呢?

您所在的IP暂时不能使用低版本的QQ,请到:http://im.qq.com/下载安装最新版的QQ,感谢您对QQ的支持和使用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