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690406
haitao
薛涌:工人比教授工资高,工厂就该倒闭吗?——细节就是真相。。。。。。
薛涌:工人比教授工资高,工厂就该倒闭吗? (2008-12-21 09:32:44)
标签:杂谈

最近林行止先生在《东方早报》发表一篇文章,称“工人年薪高于教授不救汽车三巨头也罢”,其中还有一段饶有趣味的历史经验:“在1870至1930年间,美国家庭(应该指中产阶级)最重要的资产,除了住宅,便是钢琴…钢琴工业及其衍生行业成为美国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在1890年 至1928年(大萧条前),美国钢琴年销量从17.2万部上升至36.4万多部。美国生产的钢琴不仅占据大部分本土市场份额,而且销往全球,以其规模生产 带来的价格优势,很快占据世界市场近半份额。”他接着说,大萧条开始后美国钢琴厂纷纷倒闭,美国政府没有对之进行拯救,后来物美价廉的外国钢琴占领美国市场,美国经济经过调整,钢琴业衰落后照样不受损失。



此一观点,显然是来自Jeffrey A. Tucker不久前写的一篇文章,题为《美国钢琴业的终结》。不过,Jeffrey A. Tucker中一些细节有夸张之嫌,亦影响到结论。从1870到1930年间,美国从一个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变化是脱胎换骨的,不可一概而论。比如,1890年美国无所谓汽车业,到1920年时,汽车业就已经成为美国工业的主力。从1900到1937年,美国生产的汽车达到三千万辆。三巨头之一克莱斯勒一家在1928年就销售掉了三十三万多辆车。如今买一辆最简单的车也要将近两万美元,豪华车则至少是几万。普通一架立式钢琴,不过几千块,当然也有贵到五六万甚至十几万的三角钢琴,但绝不代表平均水平。在八十年前,也很难想象普通的钢琴要比汽车贵。说钢琴是美国家庭在住房之外最大的资产,在1890年也许靠谱儿,到1930年则很难让人相信。



这些小节的不准确,容易误导读者对当前这场经济危机的深度的认识。从1920年以来,汽车业一直是美国工业的主力,目前仍占GDP的4%。三大汽车巨头拥有二十四万雇员,共为二百万人(计入退休人员和家属)提供着医疗保险,为七十几万人提供着退休金。不仅如此,这三巨头每雇佣一名员工,实际上就间接地创造了至少七个人的工作,包括部件、销售行业的人员等等。所以有人计算,三家汽车公司的破产,将可能直接导致二百万人的失业,影响远大于钢琴业的衰退。任何政府当然对此都不敢掉以轻心了。



林先生文章的新意,是提出一组数据,三大汽车工人的时薪(工资加福利)是:福特70.51元(年薪14.1025万)、通用73.26元(年薪14.652万)、克莱斯勒75.86元(年薪15.1720万)。而丰田、本田和日产工人的时薪均为48元(年薪9.6万)。美国大学教授年薪则为为9.2973万(其中包括27%的福利津贴),由此证明“平均学历为中学毕业的汽车工会工人比有博士学位的大学教授的收入高出57.6%”,并得出结论说“美国政府…救助汽车三巨头势在必行,但先决条件是三巨头应进行翻天覆地的革命性改革(至少应把工会工人的收入降低至等同大学教授)”。可惜,在这里他又把问题简单化了。所谓70多块的时薪,是计入退休金等等福利的结果,实际上三巨头工人的时薪也就55美元左右。而美国教授的年薪,一般是九个月的工资。根据《高等教育年鉴》(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的统计,2005-06学年教授的平均工资为94,738美元,副教授为67,187美元,助理教授为56,298美元,都是九个月的实际工资。若以十二个月计,助理教授年薪也相当于七万五左右,再加福利,大体十万上下。很难得出工人工资高出教授的结论。而且,即使汽车工人的工资高过教授,那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哪有文人拍拍脑袋说减就减的道理?林文提供的数据显示:丰田、本田和日产工人年薪低得多,仅9.6万。但这些公司的工厂都在美国最穷的地区:肯塔基、田纳西、阿拉巴马。比如,三大汽车工人在底特律挣十四、五万,大致就相当于在阿拉巴马挣十一万、在肯塔基挣十万出头,仍然比9.6万高,但差距并不大。到穷地方设厂确实有价格优势,但也并非没有代价。几年前《纽约时报》发表一篇评论,讲日本一汽车厂图便宜准备到美国南部设厂,但工人素质实在太低,看不懂工作程序的文字说明,一切必须用图解,最后那家公司决定把工厂建到了加拿大。另外,汽车业的劳动力价格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竞争力,一直争论不休。汽车场自动化程度高,用人少,但占地大,地价非常重要。美国的地价,比起日本来低得多,自有其优势。竞争不过人家很难说就是工资高的问题。抛开这些不说,在肯塔基挣快十万的日本汽车公司的工人,也许比我们这些在波士顿当教授的实际收入要高。这些日本厂家固然受经济危机的打击而惨淡经营,但绝非没有市场竞争力。为什么一定要砍工人的工资?



我和林先生一样,是反对拯救三大汽车的。但是,不管怎么反对,也不能把问题简单化,更不能把工人工资比教授高作为这些公司必须破产的理由。要知道,在美国想当个教授,一个五万多年薪职位,往往就是有近百个博士竞争。最近各大学为了削减开支,临时教授大为盛行。这些教授没有医疗保险等福利,年收入就三万多(三四千块一门棵,教十门才可能上三万,而且说解雇就解雇),实在惨不忍睹。怎么办?谁让那么多人愿意干呢?以后汽车业复苏后再招工人,怎么可能一个职位有这么多人竞争呢?



美国是个高度民主的社会,小民百姓和教授一样有尊严。大萧条前,工会力单势薄、频受打压,工人没有福利、工资甚低。那样似乎很有竞争力。但是,把劳动阶层压榨得那么狠,哪里还有什么内需?这也被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是大萧条的原因之一,也是大家为什么要把罗斯福选上台。结果“新政”之后工人地位大为改观。在民主制度下,小民百姓手里有选票,有相当的影响力来塑造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乃至五十年代经常有教授的孩子高中毕业就下工厂,十几年下来比老爹过得好多了。如果这是工厂该倒闭的理由,那还不是几十年前就倒了。中国汽车,岂不也以低工资的优势占领了世界?



市场经济自有其周期。衰退时工厂惨淡经营的境况有的是可讲。但是,一时的衰退未必就说明制度长期的问题。在这方面,以制造业低薪著称的中国,切莫学错了经验教训。
我的blog:http://szhaitao.blog.hexun.com & http://www.hoolee.com/user/haitao
--以上均为泛泛之谈--
不尽牛人滚滚来,无边硬伤纷纷现 人在江湖(出来的),哪能不挨刀(总归是要的)
网络对话,歧义纷生;你以为明白了对方的话,其实呢?

您所在的IP暂时不能使用低版本的QQ,请到:http://im.qq.com/下载安装最新版的QQ,感谢您对QQ的支持和使用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