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家有XPH: 贴子 691997
羚霏霏: 教育的基础---和宝宝的亲密关系
宝宝渐渐长大,我想说下自己一直以来很想说的一些心底话。

经常在育儿的论坛上,或者现实中。有时候会看到这样的话语:

“什么,你奶奶不帮带小孩,要自己带,我奶奶也是不帮带,真气人”

“我奶奶帮她女儿带宝宝,就不帮我带”

“自己带宝宝太辛苦了。”

“我没时间,也没钱请人,只好把宝宝送全托的幼儿园了”

“我不会做全职妈妈,以后会跟不上社会脚步的。”

“做全职妈妈,钱会少很多的”

“我不想把我的青春耗费在换尿片`洗奶瓶这些琐碎的事情上面”

每当看到这些的时候,我又会忍不住想起自己的童年。

我从出生从2个月开始就送到外婆家里养,父母都要上班没有时间照顾我,以前那年代也不可能有钱雇保姆。外婆和我父母不在一个城市,那时候交通也没有那么方便。后来读书才接回父母身边。外婆家也有一个跟我差不多年级的表妹,在我印象里面,表妹生病的时候,他们的父母非常紧张的带去看医生,低声细语劝吃劝喝。我生病的时候,只抛下一句话,多喝水啊,多喝水就会好的啊。表妹每天早上有一瓶牛奶喝,我只喝开水,外婆有时候偷偷留一点牛奶给我,给舅母发现后外婆就受到了责骂。我内心很不安,小小的我感觉到,我喝牛奶是不对的,表妹喝牛奶才是对的。表妹手里有玩不完的玩具,我手里只有几张纸,自己想想能折些什么好玩动物出来好呢。不过我从来没有责怪亲戚家,因为毕竟我不是他们的小孩,他们没有义务和责任对我好。

记得一次母亲来看我,亲戚对我说:“看看谁来了,快叫人”。我心里感觉到那个可能是我的母亲,但是实在妈妈这两个字叫不出口,只好别扭了半天,轻轻叫了声:“阿姨好”。我记不起来那时候我母亲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了,现在想起来估计一定不好看。呵呵。那年我3岁左右,那是我对母亲最初的印象。

后来,读书以后我跟随父母同住。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我要被你气死了”“我怎么生到你这样的女儿”。从小到大没少挨打,到后来越打越倔强,怎么打都不哭。内心非常自卑,不敢,也不懂表达自己。母亲一直理解不了我的行为,我也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觉得我是个有严重问题的少女,这些矛盾一直持续了许多年。后来我决定考一间不在本市的大学,考不到就明年在考,坚决不在本地上大学。终于给我考到了外地的大学。松了一口气,可以不用在家里背负不听话的罪名了。刚进大学,看到很多同学离开家里都哭,舍不得家里人。但是我却没有这种感觉,不知道是值得高兴,还是悲哀。我终于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自由自在。别人都说我很独立,可知道这个独立的背后,要有多少的磨练,忍受多少的寂寞和痛苦。要是可以让我去选择,我宁愿不要这份独立。

如今我一个来广州工作,也在广州定居,父母的家,一年也回不到1.2次,其实相隔也很近,电话一个月也打不到1.2次,都是我爸给我打电话,不是不想打,而是找不到话题,不知道说什么好。我会给家里寄钱和很多生活用品,但是内心中感到这样做是因为我的责任,而不是实在的感情。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女儿,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童年对人生的意义。我放弃高薪的职位做个全职妈妈。我亲爱的宝宝,虽然我们家不富裕,不过我会用我全部的爱,把你留在身边,用心的培育和陪伴着你成长,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天使。

我把我自己的经历说出来,并不是要责怪任何人,我只是让初为人母的妈妈们知道,当你一个人带着宝宝觉得很辛苦,看到别人有保姆或者有奶奶帮带而自己没有的时候,或者做全职妈妈钱比以前少了很多,甚至有些拮据的时候,每天对着尿布奶瓶,觉得非常沮丧.。请不要轻易的把宝宝丢给奶奶·外婆·保姆·甚至全托的幼儿园。请你们不要灰心,不要气雷,这一切总会过去的。你这几年对宝宝的用心陪伴和付出,是宝宝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也是留给宝宝最深刻的记忆。你将得到的,是宝宝对你至高的信任和尊敬。当以后听到别的宝宝出现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父母在埋怨宝宝不听话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当初的付出是非常值得的。

以下内容摘自:亲密育儿百科

付出的互相的——你给宝宝越多,宝宝回报你的也越多

早期的亲密关系——一生的记忆
有时候你可能会问自己,宝宝高需求阶段什么时候到头呢?会到头的!你能这样抱他喂他奶,跟他一起入眠的时间其实很短的,但你传达的爱与关怀却会持续一生。

宝宝有需要,所以发出信息给他相信能满足他需要的人,然后这个人作出了回应,这种过程就是沟通。父母作出回应,让宝宝学会了信任父母。有了信任,宝宝才会听话,父母也比较容易发号施令。

教养是存在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它可以归纳为一个词:信任。若孩子有个具有权威的人可信任,侧他比较好教养。这个有权威的人能懂孩子的心意,教起孩子来也比较容易。与孩子关系亲密的父母,比较能传达他们对孩子行为的期望,而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孩子,也比较能了解父母对他们的期望。总而言之,与父母有默契的孩子比较容易教养。

如果以上都不足以说明,我在举两个例子:
有一天,我去一个亲戚家里,家里有个4岁的男孩,叫陶陶。去的时候正好他们在吃饭。陶陶看见妈妈下班了,追着妈妈叫道:“妈妈,我今天看中了一个新玩具,你明天下班要帮我买回来”。妈妈说:“前2天已经给你买过新玩具了,怎么还买,不能买那么多玩具,家里玩具都太多了”。我一看,的确,满屋子都堆满了玩具。陶陶叫道:“不,不,我要那个玩具,我要,我一定要”。见妈妈没反映,更加厉害叫唤起来,并且拒绝吃饭,在地下打起滚来。看到这情形,正在喂饭的奶奶急了,忙叫唤说:“好,奶奶给你买,快吃饭,不要哭啊”。陶陶停止了哭闹。第2天,陶陶的妈妈给他买回来他心目中的那个新玩具。
陶陶妈妈是国营单位,生了陶陶以后只有半年的产假,之后回去单位上班,陶陶就交由奶奶帮带,为了不影响睡眠,陶陶晚上也是跟奶奶睡觉的,随着陶陶的长大,陶陶妈妈内心隐隐感到陶陶好像不怎么亲她,亲奶奶多些。也觉得因为自己带的少陶陶,内心有愧疚感,所以经常通过买玩具,希望可以尼补她和陶陶的关系,而陶陶也知道,可以通过他自己哭闹,可以满足需求。所以发展成了一个不健康的循环。
奶奶从小带陶陶——陶陶心中缺乏对妈妈的信任——通过买玩具的方式来建立和对妈妈的信任——陶陶亲奶奶多,妈妈内心有愧疚感,怕拒绝后亲子关系遭到破坏——只好妥协买新玩具。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宝宝学会了跟物品建立了感情,而不是跟人建立了感情,在借着东西或者物品来满足婴儿时期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

有一次周末,我去看望一个朋友,她也有一个4岁的男孩,叫康康。我们一起坐车去吃饭途中,在车上,康康妈妈不断的跟我抱怨,自己一个人带康康从出生非常辛苦,别人都有奶奶婆婆帮忙带,或者请保姆带,但是由于康康的奶奶和婆婆不巧都一早都去世了,所以没有人帮忙,家里有没有足够的钱请保姆,只好做全职妈妈,什么都是她一个人弄,感叹自己命运不公。正说着,康康大叫起来“妈妈看,快看,大润发”大润发是一个商场的名字,里面有个给小孩玩乐的场所,就是那种封闭式,里面铺了地板,要脱鞋才能进去的专门提供给幼儿玩乐的场所,很多大的商场都有。康康妈妈每个星期都会带康康去那里玩,所以坐车经过看到了,康康就特别激动,以为可以去玩了。康康妈妈说:“啊,是哦,这个周末本来要带康康去大润发玩的,可是现在不行哦,妈妈有客人来了,要招呼客人,妈妈下个星期在带你去好吗”康康说道“好的,现在妈妈没空去,等下个星期妈妈有空在带我去”我听见以后不禁惊叹康康的懂事和听话,要是换了别的小孩,说不定又哭又闹非达到目的不可。于是我对康康的妈妈说:“你总是抱怨别人有人帮带小孩,你自己一个人带小孩非常辛苦,可是你知道么,你得到一个非常宝贵的财富,就是宝宝对你的信任和尊敬。如果不是,宝宝不会那么听话的”康康妈听后大笑:“这么一来那我不是碰对了好事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末代皇帝溥仪写的一本书《我的前半生》,里面有关乳母的描述也正好验证了这个问题:

“在人们的多方逢迎和百般依顺的情形下,养成了我的以虐待别人来取乐的恶习。师傅们谏劝过我,给我讲过仁恕之道,但是承认我的权威,给我这种权威教育的也正是他们。不管他们用了多少历史上的英主圣君的故事来教育我,说来说去我还是个“与凡人殊”的皇帝。所以他们的劝导并没有多大效力。   在宫中惟一能阻止我恶作剧行为的,是我的乳母王焦氏。她就是我在西太后面前哭喊着找的那位嫫嫫。她一个字不识,不会讲什么“仁恕之道”和历史上的英主圣君故事,但当她劝我的时候,我却觉得她的话是不好违拗的。   有一次,有个会玩木偶戏的太监,给我表演了一场木偶戏。我看得很开心,决心赏他一块鸡蛋糕吃。这时我的恶作剧的兴趣又来了,决定捉弄他一下。我把练功夫的铁砂袋撕开,掏出一些铁砂子,藏在蛋糕里。我的乳母看见了,就问我:“老爷子,那里头放砂子可叫人怎么吃呀?”“我要看看他咬蛋糕是什么模样。”“那不崩了牙吗?崩了牙就吃不了东西。人不吃东西可不行呵!”我想,这话也对,可是我不能取乐了,我说:“我要看他崩牙的模样,就看这一口吧!”乳母说:“那就换上绿豆,咬绿豆也挺逗乐的。”于是那位玩木偶的太监才免了一次灾难。   又有一次,我玩气枪,用铅弹向太监的窗户打,看着窗户纸打出一个个小洞,觉得很好玩。不知是谁,去搬了救兵——乳母来了。   “老爷子,屋里有人哪!往屋里打,这要伤了人哪!”   我这才想起了屋里有人,人是会被打伤的。      我是在乳母的怀里长大的,我吃她的奶一直到九岁,九年来,我像孩子离不开母亲那样离不开她。我九岁那年,太妃们背着我把她赶出去了。那时我宁愿不要宫里的那四个母亲也要我的“嫫嫫”,但任我怎么哭闹,太妃也没有给我把她找回来。

我结婚之后,派人找到了她,有时接她来住些日子。在伪满后期,我把她接到长春,供养到我离开东北。

写了这些,估计会得罪一些为了工作而把宝宝留给保姆或者老人的妈妈们,是不是把宝宝给保姆或者老人带,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了么,也不是的,请看亲密育儿是怎么讨论这个问题的呢。
问题的重点:亲密关系
问题的重点不再于上班族妈妈,而在你于宝宝之间的亲密关系。把妈妈分成上班跟不上班阵营无济于事,结果不是贬低这一方就是贬低另外一方。我们采取的做法是提出事实,强调母婴亲密关系的重要性,并根据详细的研究,突出结合工作与建立亲密关系的建议,而不要发表让任何一方的妈妈有罪恶感的评论。如果要赶时髦,无视研究和从经验所得的有力证据,硬要说当个全职妈妈不见得有什么益处,那是不诚实的。同样,如果我们要说,职业妇女的孩子绝对比家庭妇女的差,那也未免目光短浅。容我再次强调问题的重点不在于你是全职还是兼职妈妈,而是你和宝宝之间的亲密关系。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