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69964
村支书
中国智慧为何玩残了新加坡制度?[zt]
中国智慧为何玩残了新加坡制度?──透视中航油丑闻新加坡背景

仅从数额上看,中航油的直接损失5?5亿美元,比起巴林银行的13亿美元损失要小得多。但是,巴林银行是一家英国的外资银行,而中航油是一家新加坡本地的上市公司,有7000多名新加坡投资者利益牵涉其中。

如果将这5?5亿美元按新加坡的430万总人口(含国民与外国居民)平均,则从老人到小孩,人均要分担128美元。换句话说,如果要以中国人的角度来更直观地理解这种损失程度,将其放在中国13亿人口基数,这个损失的严重程度,相当于中国股市损失1660亿美元。

也许有人会有异议,因为中航油的中国母公司持有60%的股权。所以绝大多数的损失是中方承担。但是,众所周知的是,中国母公司的初始投资,不过是49?2 万元新币,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完全是在新加坡本地市场成长起来的企业。当丑闻爆出后,绝大多数财经媒体引用的中航油公司在股市的市值为5?7亿美元。其实这是11月底内幕发酵,股价狂泄,被迫停牌时的市值。仅仅在三个月前,2004年9月,中航油的市值仍然高达15亿新元(约9亿美元)。如果这个丑闻导致中航油就此破产,那损失就不是直接的5?5亿美元,而是间接的9亿美元资本从新加坡股市蒸发了!

2004年这最后一个季度,与中国人相关的丑闻挤满了新加坡人的大脑。仅仅在一个多月前,当中航油在股市依然如日中天时,遍布新加坡媒体的是另一个不幸的中国小女孩与她父母亲的故事。人见人爱,聪明伶利的黄娜小姑娘,10月10日突然失踪。嫌凶是其母亲同事,马来西亚华人,被警方盘问后即逃回马来西亚。整个新加坡都动员起来寻找这个8岁的中国小女孩。警方展开了五年来最大规模的寻人行动。一家出租车公司动员几万名司机义务寻找,一些民间组织也义务组织搜寻队,小女孩的照片反覆出现在各家报刊,网站。

 直到10月31日,当嫌凶从马来西亚引渡回国时,才从一片偏僻树林中发现小女孩的尸体。当警方将这一消息通知各队义务搜寻者时,许多人深感震惊,潇然泪下,在小女孩的母校,一位教师因为终日流泪,需要戴着墨镜上课,整个学校的期末考试也差点要推迟。在小女孩出殡停柩的一天时间中,数千名素不相识的新加坡民众自发来告别,鲜花与纪念品如潮水般涌进,还有大量的白金捐款,据估计有十多万新元捐款,已知最多的一项个人捐款是4000元新币(合人民币2万),最少的新币4元,而当天捐款人应在千人以上。然而,一幕幕闹剧就此真正拉开了。

当记者们向这位女孩的母亲与继父了解白金总数时,这对夫妻以中国风俗为由,坚决不同意公开数额。

捐款在新加坡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许多新加坡人认为,如果他们不公开白金的数量与正当用途,将影响今后其他社会捐款的热情,也有一些新加坡民众支持小女孩的父母,认为既然捐了,就是个人资产,他人无权要求公布。双方观点在新加坡报刊上激烈交锋,而要求公开的呼声明显占了上风。

在记者们的刨根究底之下,更多的丑事浮上水面,小女孩黄娜的生父,曾经三次偷渡入境新加坡,又被三次判刑后遣送回国,继父,也曾是一位刑事犯,在新加坡绑架抢劫中国同乡,被判刑后遣送出境的,母亲,曾经非法逾期居留,被遣送回中国后,改了假名,持他人护照,再带女儿来新加坡读书,自已在新加坡打工。

新加坡的移民局与海关,号称拥有世界上第一流的技术设备,最先进的管理水准。许多中国名牌大学生,要通过合法申请取得新加坡的居留权,都要乖乖地排上四年的队。而围绕这个小女孩的刑事犯,三个父母一个嫌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4个小人物,竟可以用假护照假签证自由出入,甚至连假护照都省了,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地。自许为世界一流的新加坡移民局的安全水平,实在令人汗颜。

陈久霖拥有北京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这两所名牌大学的学位,可谓是精英人士,新加坡自许世界一流的法治社会,让这样的精英人士玩弄了一把,似乎还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围绕小女孩黄娜的一群男女,并无什么高深教育,过人智慧,也能将新加坡的完善先进的海关制度玩弄于股掌之间,这就不禁让人拍案惊奇,这新加坡的法治,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当中航油事件事件12月1日曝光后,新加坡政府与本地的投资者都指责中航油高层直到11月30日才向社会公开财务困境,他们指责中航油中国母公司10月份转让一亿多美元股权,没有向接手的机构投资者公开真相。

但是,以笔者这样完全局外人的身份,写作此文时才到网上查阅,仍然发现,早在10月29日,就有网民在新加坡某中国人社区论坛“人在狮城”爆出中航油的内幕,原文如下:

==============================

中航油新加坡分公司期货市场损失惊人达一亿美金

文章来源:中国版的巴林银行案于2004─10─29 05:59:38

近期中国航空油料有限公司狂抛其股票,皆因其新加坡分公司在新加坡期货市场经营石油产品不慎,导致斩仓割肉出局,损失惊人达一亿美金。使得巨额国有资产流失!!!为填资金黑洞,所以万般无奈抛其股票。而这一切皆因又一以权谋私的国家蛀虫所为中国航空油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久龄所为!!于此,此巨贪才得以被昭示天下!!!

背景报料:中航油新加坡分公司隶属中国航空油料有限公司。其总经理陈久龄长期挪用国家资产进行期货炒做,由于暴利驱使,其私欲日益膨胀!!因其背景关系复杂,又善于钻营,所以很快谋得升任中航油总公司副总一职,并很快与其上司达成利益均沾同盟,私吞,私分,侵占国有资产。由于其长期资助该公司荚总经理的公子海外留学的一应花费!!!更有甚者,陈长期包下新加坡最豪华的某酒店及夜总会供其拉帮结党所用。所以陈总方可更加肆无忌惮挪用大笔国有资产进行海外期货炒做及其他个人获利的商业贸易行为。并终保私囊,置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与不顾,持利益同盟的保护屏障,并正试图掩盖这一触目惊心的渎职大案!!

所幸运的是,。据悉此害群之马陈久龄已被有关执法部门收审,该公司荚总经理已自首认其管理不善,导致国家遭受巨额经济损失并称其负有对下属监管不利之不可推卸之责任。该案正在深入调查之中。其股票望不日即可回暖!但国家资产海外的巨额流失,被践踏的人民利益不知又当如何挽回???

转载人民日报头条新闻

===============================

  这条热门贴子,具有“网络谣言”的几个明显特徵,没有作者真名实姓,用词刻薄,夸张,似有人身攻击之嫌,连陈久霖的名字都打错了,而所谓陈久霖已被中国政府收审,上了人民日报头条新闻云云,更是一查即明的假话,降低了其可信度。假如发贴者当时被查明真身,控上新加坡法庭,一定是七八项诽谤罪名加身,赔个倾家汤产,永世不得翻身。

  此文作者此后又多次重发这类的内幕消息,但是没有引起太多人的重视,很多网民回贴说,这不可信嘛,联合早报在11月12日还刊登陈久霖的正面文章嘛。看来,新加坡的媒体与中国媒体具有一样的辟谣功能,要证明某个名人或领导平安无事,就登他的正面文章。

  但是,在今天事件部分真相大白天下后,我相信所有在11月24日前将股票及时抛掉的投资者,都会感谢这位匿名发贴者。他说的是真的,99%是真的,今天财经杂志报导的真相是:

“10月26日,中航油(新加坡)在期权交易中最大的对手日本三井能源风险管理公司正式发出违约函,催缴保证金。在此后的两天中,中航油(新加坡)因被迫在WTI轻油55?43美元的历史高价位上实行部分斩仓,账面亏损第一次转为实际亏损1.32亿美元。至11月8日,公司再度被逼斩仓,又亏损1亿美元。”

10月28日中航油第一次实际亏损1?32亿美元,次日,这位无名英难就将一亿多美元亏损的事实上网了,这才是这个内幕贴子公开出的最大事实,最重要事实,其他那些错误枝节,根本无关紧要。

  而所有被套牢的七千名投资者,都要臭骂新加坡的官方媒体,养着几百名记者,为什么对这么一条反覆上网,明显醒目的内幕消息无动于衷,长达一个月时间里,新加坡媒体根本无人深究事件真相,还要为虎作伥,继续吹捧陈久霖。

现在我们知道,进入2004年来,整整一年,陈久霖都在期货市场上博杀,场面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结局鲜血淋淋,惨不忍睹,这些精彩的财经内幕,就发生在这个号称世界第四的金融中心,却被所有的财经记者错失了。而与此同时,充斥新加坡媒体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呢?笔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富商黄鸿年起诉万泉龙诽谤案。只有在这种情形下,新加坡投资者才会深刻体会,如果新加坡也有香港狗仔队,听到一点小道消息,就东探西嗅,刨根究底,那该多好啊!

黄鸿年是一位印尼富商的次子,60年代被送到中共北京26中读书,当时才12岁,后来66年文革中上山下乡。这位后来名扬天下的“外商”,其实也在中国成长。90年代黄以香港中策投资公司的名义,大手笔地进行中国国企收购,天下,他常常是整个地区整个行业的大规模并购。一年半内竟然收购了三百多国企,而其收购行为并非为了直接改善国企经营,他那独立开张的新公司,根本不可能真正管理几百家盘根错节,矛盾重重的国营企业,他的目标很明显,利用这些国企在香港股市大肆圈钱,其他的麻烦事他就不理了。

以最着名的泉州中侨集团为例,92年,黄鸿年仅以2?4亿的价格,就取得37家国营企业的60%股权,这些企业帐面上仅固定资产就有3亿元,另外还有 114万平方米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今天仅仅这些土地的市价,就近十亿元。但是黄鸿年当时连2?4亿元都不愿拿出,只付了20%的费用,就侵占了十几亿的国有资产。而按照那张协议,退休职工的包袱还丢给泉州政府承担。直到94年,黄鸿年将股权再倒卖给马来西亚发林集团后,才由发林集团另外补交了齐了2?4亿元,黄鸿年就这样一倒手,尽赚了1?92亿元。黄并没有对37家国有企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还是过去的老厂房、老技术、老产品,还是沿用原有的管理思路和机制,新接手的发林集团也只是看中泉州的地价,真正倒霉的成长上万的中侨国企员工,当年接手的37家企业,十年来不断破产,关门,2002年就只剩下 17家了,在泉州这样一个着名的侨乡,中国沿海富裕城市,中侨属下经营最好的企业,员工工资也只有700元。中侨事件,从当初官方国企改革的先进典型,演变成在中国政经界众所周知的丑闻!具体细节可见这些公开报导: http: //finance.sina.com.cn/g/20020716/233133.html

黄鸿年不仅擅长收购中共国企,他更爱以诽谤官司威胁,企图堵上经济评论者的嘴。2000年,香港壹周刊发表了一篇专访文章让黄不高兴,黄鸿年果然财大气粗,在信报和东方日报等报刊登全版文字广告,威胁要以诽谤罪起诉壹周刊。后来这场官司好象就没有下文了,不知是不是因为香港的媒体言论自由还是有一定的法治保护。

有意思的是,在言论相对自由的香港,黄富人要自掏腰包买广告版来刊登声明,而在言论管制相对严厉的大陆与新加坡,大批的官方媒体,如新加坡联合早报等,都免费帮助黄富人传播这条消息,借以抹黑香港的“狗仔队”同行。

言归正传,在新加坡商业时报曾有一篇关于股市的评论文章让有钱有势的黄富人很不爽。他聘请了新加坡着名的立杰律师事务所(RAJAH & TANN),将另一家投资公司董事,与新加坡最大官方媒体海峡时报的一位经济评论记者控上法庭。

这场官司旷日持久,耗资巨大,因为辩方也是有权有势的,辩方98控股的股东之一是政府的淡马锡控股,辩方还聘请了着名的文达星律师,文达星帮助李光耀与李显龙代理过多场官司,在新加坡律师界中名气无出其右。文达星律师在法庭上引证有近十篇报导指责黄鸿年“只为己利,不顾其他股东利益的人;一旦赚到钱,就会另寻目标”。有些海外报刊评论严厉地指责黄鸿年是企业掠夺者”(corporate raider),“资产剥削者”(asset stripper)“为了达到交易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wheeler dealer)。

黄富人虽然最终没有体面地赢得这场官司,但是,为何这样一个在国际上臭名昭着的商人,在他人脉深广的中国,香港都不敢上法庭控告媒体,却敢于利用新加坡的法治制度,大打诽谤罪官司,浪费新加坡的司法资源,这才是耐人深思的。如果他的诽谤罪辩方不是同样的财大气粗,既有新加坡政府最大的报业集团作后盾,又请得起大牌律师,那么,这位黄富人打压公正经济评论的企图,是否就会在新加坡得逞?

只要新加坡法治不能保护真正开放的言论自由,能够玩转新加坡制度的,就绝不是几个中国人。新加坡的本地奸商,一样可以将政府与社会玩得团团转。不久前笔者就听到这样一个小例:

新加坡土地管理局SLA,有一套从五十年代就开始出版完善的街道地图资料。在电子政务大行其道的今天,政府如果自行购买一套AutoDesk的 MapGuide之类现成的地图发表软件,将这套资料上网,利国利民,全部投资不过几十万新元。既使在知识产权高度保护的美国,政府测绘的地图也属于 Public Domain, 所有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但是新加坡一些政府官员们却别出心裁,要培养一家本地的网上地图大企业,于是土地管理局免费提供三年的地图电子数据,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白送二百万新元,给本地一家私人网络公司。这家网络公司的自已到位资本不过120万,就捡到这天下掉下的几百万元的大便宜。

开始几年,这家网络公司还老老实实地在网上提供地图查询服务,一张静态地图100元新币,动态地图500元新币,比他一些外国地图网站卖得贵些,但还算正常价。由于这家企业将地图搜索网站与价格资料分开在不同的网址,地图搜索网站直接挂在很多政府网站上,很多中小企业认为这是政府的免费地图,结果,有一百多家企业未交钱,就下载了与自已企业位置有关的静态小地图,每张价格也不过100元。

这家私人网络公司发现有人用了地图没有给他交钱,他不但没有及时提出警告,反而不声不响,先将网上地图的SLA版权标记抹掉,然后将静态地图价格提高到 50倍,动态地图价格就不提了,然后再根据新价格翻倍索赔,绕过SLA,以一张地图一万元的高价,直接向侵权者敲诈勒索,就这一招,这家刚起步的小公司又要捞进一百多万的不义之财。包括政府的职工总会NTUC与新航SIA的直属企业,都“侵犯”了这家奸商的所谓版权,收到高价敲诈信。

而令人拍案惊奇的是新加坡法院,居然判定这家私人企业拥有这些网上地图的独立版权,无须SLA参与就能索赔。这套地图资料的全部测量,编绘都是政府出钱出力,过去半个世纪,这些地图平面印刷出版了几十次,每一次都注明版权是政府的,现在政府再出大钱,由一家私人企业出面购买第三方的地图软件,放到互联网上发表一下,竟变成了私人企业版权所有。照法官的逻辑,如果那一家印刷厂投资购买了先进的排版软件,那就可以宣布用新软件排版印刷的书,都是它版权所有。而 Yahoo更可以宣布,一切在它搜索引擎程序中找到的资料,Yahoo都拥有独立版权!

土地管理局SLA算是吃了哑巴大亏,免费倒贴了这么多资源给私人网络公司,目的是希望有更多的新加坡企业充分应用SLA的地图资源,现在倒好,网上版权成了这家奸商所有,价格提高到5000多元的天价,再也没有几家企业敢应用这些电子地图。而就是这家奸商,在澳大利亚也开了一家分公司,出售更先进复杂的动态地图,价格却只是新加坡的百分之一,50多澳元一张。

当初IDA给了这家奸商二百万,是以无线地图服务为名,现在无线地图连影都没有,而且是由另一家企业牵头开发,看不出这家奸商愿意出什么大力,200万的支助金,算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再高明的法官也是吃饭拉屎的凡人,有时出一点差错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这样一个不法小奸商,白拿了新加坡政府几百万的资本与免费地图资源,还要再转身到处敲诈新加坡企业,甚至敲诈到政府企业头上。在本地媒体上,这家奸商一再标榜自已是个版权被侵犯的受害者,表示出一副大义凛然的维权姿态。从来没有一位新加坡记者能否深入调查,比如地图版权的源由,同行的价格比较等。媒体只是简单地将此案作为所谓侵权事件,实际上等于助长了奸商气焰,帮助这家奸商更广泛地敲诈。

在这个地图事件中,牵涉到IDA,是直接管理新闻业的,而始终保持沉默的土地管理局SLA,是内政部的一个直属机构,从下文中,可以看到,内政部同样对新闻报导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

在新加坡严厉的诽谤罪名打击下,不仅没有人敢于批评政府官员,同样的法治体系,也导致没有人敢于公开抨击奸商,因为新加坡的诽谤罪名实在太有利于诉方了。

既使表面上言论管理更严格的中国,现在也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公开自由的财经评论,对上市公司的严厉指责现在遍布中国大小媒体。中国的问题只是,即使各地媒体将奸商内幕问题都公开了,腐败的政府官员仍可能反其道而行之,不闻不理,这是另一种体制问题。而在新加坡,似乎很难看到这样的质疑,在报纸上,永远是和气一片,极少看到中国式的企业内幕曝光,独家丑闻等等。这里的上市公司,似乎生活在一个投资者的天堂。但这未必是全体投资者的天堂,它可能成为另一些投资者的地狱。

2004年11月19日,就在中航油停牌的前五天,一位愤怒的印裔美国记者Pranay Gupte给新加坡李显龙总理写了一封公开信。 

这位老牌记者在纽约时报工作了20年,期间兼职给新闻周刊作了18年的专栏作家。给福布斯杂志干了16年的特约编辑(contributing editor)。这位大牌记者带着对李光耀的崇敬,对这个美丽岛国的热爱,今天3月份来到政府最大的英文报刊海峡时报,专职是国际事务评论。可是,仅仅7 个月时间,他就与海峡时报的管理层发表激烈冲突,被迫停职,限期离开新加坡。在文中,他愤怒地指责新加坡报社内部充斥了一批情报与安全官员担任编辑要职。(key editors are drawn from Singapore's bureaucracies and state security services),他的顶头上司是一位干了九年情报工作的中年女性。毫无安全官员毫无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水准,却直接指挥专业记者的工作,全权决定版面的取舍编辑。

Pranay Gupte在盛怒之下的文章,也许有点个人情绪,但是笔者11月份在一次本地记者聚会场合,从一位非常着名电视主持人嘴上,听到同样愤怒的议论,她作为一位专业主持人编拍节目,却总要先交给警方人士审阅,经常不明不白被封杀。

笔者并不否认,新加坡的确拥有世界上一流的法治体系,财经制度,尽管新加坡的法官与政府官员会犯下种种错误,他们仍是世界同行中的一流精英。新加坡的民众,大多数是安奉守法,善良纯朴。但是,新加坡缺新闻与言论自由,这就使得那些无心的,或者微小的错误,漏洞,可能被形形色色的奸商小人所利用,放大。甚至让一些奸商长期欺行霸市。而那些自许一流的专业律师所,会计所,同样也可能沦为奸商的帮凶。

在冷战时代,各国市场相对封闭,新加坡的管理体系,还足以应对老实规矩的新加坡人,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占总人口四分之一的外国移民,面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冲击,一个封闭,僵化的媒体市场,已然成为新加坡制度的最大缺陷!

即使在中航油事件爆开后,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最重大的内幕消息,几乎都是中国记者争相捅出的,比如着名的财经杂志专稿。而新加坡的媒体却相对平静很多,除了部分地节选一些中国的内幕报导,转发一下本地官方的新闻会资料,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材料了。

笔者这里提到奸商小人时,应特别强调,陈久霖可能算不上什么奸商。如果深入分析这个中航油事件,甚至可以说陈久霖是新加坡制度的受害者。如果新加坡的媒体也象中国媒体一样,对上市公司保持最低程度的舆论监督,及时揭出部分内幕,也许,陈久霖在输到几百万美元时就住手了。即使是在9月份,当中航油账面亏损上亿美元,但还未实际斩仓时,如果新加坡媒体能否爆出内幕,事态的发展也许就完全不同了。

因为,即使在今天陈久霖彻底失败后,我们仍然看到大量同情陈久霖的言论,看到中新双方投资者对重振中航油的一丝信心。所以,让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发展经历,有三种可能:

A:如果这场高油价的投机,的确是国际油市的自发波动,那么,陈久霖的判断没有错,油价现在跌了,只要中航油手中再有几千万美元的现金,就挺过去了,甚至可能赚钱!而在9月份时,中航油在股市中还是如日中天,如果在那时就真相公开,陈久霖在被迫公开自已的分析判断后,仍然可能得到大批机构投资者与股民的公开支持,通过公开配股,转让股权等等合法方式多筹集几千万美元,不管有多么艰难,总比现在申请破产保护后再筹资的局面要强得多。

B:如果这场高油价的投机,的确是一些国际油市的投机者设下圈套,让中航油破产后油价就回落,那么陈久霖的资金实力的确远远不够,新加坡股民即使再给陈久霖二十亿,也一样要贴给那些操纵数百亿资本的国际投机者。但是,如果媒体能够提前公开真相,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就会提前介入,以两国政府数千亿美元的财力,那么投机者也许就量力而行,知难而退了。97年国际金融投机者与香港政府的一场豪赌,就是铩羽而归了。除非有外国政府支持,世界上还没有哪一家私人财团,敢于与中新两国政府在金融市场上公开豪赌。

C:10月15日,油价曾一度跌至每桶45美元,已较为接近中航油(新加坡)卖出期权的平均价格,如果此时斩仓,损失要小很多。但是,如果斩仓,他们五天后要向机构投资者转让1亿美元的股权,就要说明实际亏损。只有真相一天被盖着,陈久霖与其母公司就抱着一天幻想。被新加坡媒体与股市捧场惯了的中航油,不愿接受任何失败。如果真相早日公开,他们也许就早日斩仓了,损失将会小很多。

10月份,中航油崩盘前一个月,有一张新加坡证交所SGX的广告,是吸引外国企业到新加坡上市的,这张广告画面上只有一个主角,一架直剌蓝天的飞机,象徵着股市中如日中天的中航油,边上引用了陈久霖的一句话:

“Singapore has a reputation as an effective and well─regulated market”

陈久霖所言极是,新加坡的市场制度是高效的,管理良好。但是他忘了一点,新加坡还有一套well─regulated media。

到底是中国智慧玩残了新加坡制度,还是新加坡的报刊管制,言论封闭,间接捧杀了陈久霖这位中国企业精英,进而断送了七千名新加坡投资者的财运?


[牛皮癣] 仰天狂笑:普天之下,竟然没有我的对手...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