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451] 2009-02-27 05:20:07
体罚!!!
首先让我们了解体罚的概念,在概念的种属关系上体罚是种概念,处罚是属概念,体罚是处罚的一种。关于处罚,《现代汉语词典》第一、二版的解释是“使犯错误或犯罪的人受到政治或经济上的损失而有所警戒”,第三版至第五版的解释都是“对犯错误或犯罪的人加以惩治”。关于体罚,《现代汉语词典》第一、二版的解释是“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儿童的错误教育方法”,第三版的解释将“错误”改成了“一种”,第五版的解释是“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从上面解释的变化情况来看,政治倾向逐渐淡化,体罚对象的限制也取消了,体罚的解释变得简单明了,体罚就是处罚的一种。
虽然“不打不成材”已被视为应抛弃的旧观念,新的教育理念已经多渠道渗入为人父母者的家教观念中,如蒙台梭利的“奖惩无用论”认为惩罚是一种压制;再如很多教育家分析打孩子会对孩子心理、性格等多方面造成危害。但是现实中鲜有没挨过打的孩子,即便有的父母事后心疼后悔交叠,即便时有体罚酿成悲剧的社会新闻。有不少人体会到,打,有时不失为效果奇佳的教育手段。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鲍姆林德(Baumrind)经过1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偶尔责打孩子不会对他们的心理成长及其未来在社会的发展造成长期影响,这推翻了认为对孩子的任何体罚都有害的理论。鲍姆林德曾说:“我们没有找到任何证据证明正常的责打会造成特别的不良后果。
我不是主张打孩子,但全盘否定责打孩子是没有根据的。只有完全靠责打来管教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孟迁的观点是,对待体罚的态度不要走极端,而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灵活掌握。从心理学上讲,孩子从幼儿走向成人的第一阶段是“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此时行为选择取决于行为所引起的身体上的后果。这个年龄段一般在孩子8岁以下。对于这个年龄以下的孩子,体罚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认识能力和自尊心不断增强,体罚便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了。此外,会打不会打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他给赞成体罚孩子的家长提三个建议:第一,体罚不要过频,且要适度,以免“打疲了”。第二,体罚孩子要冷静、理智,避免情绪化,千万不要拿孩子撒气。体罚孩子,一定要孩子服气,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不损害亲子之间的感情。第三,体罚孩子之后,切忌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不忍的表情。
我认为适度教育最可取,但不能让体罚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