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722657
DeepBlue: [「特殊目的信託制度」]
黃偉康 論盡股壇:所為何事?


自從在此撰寫5日文章後,多了閱讀本地報章,目的不是為了尋找寫作資料,因為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上周通過廢除[「特殊目的信託制度」],明年開始不允許銀行通過這種機制,隱匿部分資產或負債 ,聯儲局估計涉及金額高達9,000億美元,居然本地大部分報章均沒有詳盡報道,匪夷所思得令我覺得有點可怕。
故此,我每日閱讀本地報章的主要原因,為的是走近群眾,從而領略一下泡沫所在,希望重新得到一些寫作靈感。結果近日的重大發現是「新能源概念」,正同時被各評論視之為最具投資價值的板塊。
首先,我不會否定「新能源概念」具投資價值的可能性,只是是否應該了解清楚何謂「新能源概念」,結果所有文章都會以石油代替品,又或者告訴大家美國及中國正在積極推出綠色能源,再找一、兩隻具有所謂能源概念股份,建議投資者吸納,到最後我仍不知道何謂「新能源概念」,亦不能確定這些股份是否具有實質業務基礎。
故此,當看完這些文章、評論後,我先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新能源概念」在港股市場上,直至目前為止都只是建基於投機之上,因為大部分撰寫評論的作者,可能連「新能源」為何都不知道,這與2000年「科網股概念」、2002年「生物科技概念」,以及之後的「澳門概念」同出一轍,但驀然回首,到底有多少科網股、生物科技股或澳門賭業股仍然「茁壯成長」?
所以,各位評論員推介「新能源概念」時,請「手下留情」,不要說得如此「高尚」,將投機說成投資,這只會令投資者錯誤地對風險作出評估。因為所謂「新能源」或「代替能源」,又或者近年興起的「綠色能源」,根據牛津詞典的解讀為不耗盡天然資源或危害環境的方式,作為燃料的能源;而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的定義則為不被普遍使用同時又有利環境的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至於Materials Management Services的見解,是化石燃料以外的燃料資源,一般又可稱作再生能源,例子有風、太陽、生物量、浪、潮夕能等。
基於上述的定義,到底一眾本港上市公司,有哪一間的核心盈利是來自「新能源」?與此同時,盈利又具有持續的增長能力,同時估值又處於合理水平,具有投資價值?對不起,我暫時找不到。
(逢周一至周五見報)
黃偉康
敦沛證券董事總經理


执行力=流程+计划+组织

把理想变成计划,
把计划变成步骤,
把步骤变成行动,
把行动变成成果。

好語說盡人必易之。規矩行盡人必繁之。福若受盡緣必孤。勢若使盡禍必至。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