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tao:
高雄港吞吐量造假 46官商被控——上海码头也。。。。。。
[阅读: 320] 2009-06-19 01:08:39
高雄港吞吐量造假 46官商被控
(2009-06-19)
● 沈泽玮 台北特派员
高雄港务局疑发生货柜吞吐量灌水丑闻。因面对世界排名压力,高雄港务局被指涉嫌与航商勾串,虚报货柜吞吐量,诈领政府新台币3亿多元的绩效奖金。包括高雄港务局长谢明辉在内的46名官商,前天正式被高雄地检署起诉。
巧的是,大陆上海国际商港也传出允许货柜公司以超低价格,将空荡荡的货柜放置在码头,以营造上海码头吞吐量的假象。
海皇子公司也牵涉在内
据报道,涉及高雄港灌水疑云的包括三家台湾主要航商长荣、阳明、万海,以及新加坡海皇轮船(NOL)的子公司APL、日邮公司、东方海外等。
高雄地检署从去年3月就开始调查这起案件,经过一年多后,前天正式起诉46名官商。
起诉书指出,高雄港务局为提高货柜吞吐量,使高雄港成为亚洲最有竞争力的港口,2006起订定为期三年的“货柜量成长奖励措施”,港务局内部也有绩效奖金,鼓励员工拉拢航商。
根据检方调查,大量灌水后,高雄港2007年装卸量成为1025万TEU(20呎货柜单位),但实际上全年仅965万TEU装卸量,2006年仅有931万7000TEU,但却虚假增报了45万6000。
其后,高雄港务局向勾串的航商发放了计约3亿3000万元(新台币,下同,约1330万新元)的奖励金。
不过,检察官指出,阳明公司、APL与日邮公司在案件爆发后,已经缴回诈领的奖励金新台币1亿多元。
据报道,对于这起事件,港务局长谢明辉表示,货柜装卸量统计本来就有一套办法,港务局据以执行,数字有出入是航商的事。
高雄港务局秘书室公关科科长林文山昨天告诉本报,起诉书都已经出来,那就尊重司法,目前不做回应,“等待判决或者是法院处理了以后就答辩,由律师来研究”。
新加坡海皇轮船发言人在受访时则表示,对事件“不愿置评”。
高雄曾连续4年排世界第三
高雄港曾经风光一时,1996年起连续四年排名世界第三,但随着大陆港口的崛起,加上台商西进大陆以及台湾产业的转型,高雄港的排名就一路下滑。2000年退到第四,2003年第五,去年掉到第12名,首次跌出10大。
去年全球前三名是新加坡、上海、香港。
港务局长谢明辉上周接受本报访问的时候说,高雄港今年的排名很难回到世界十大,因为港口的容纳量已经到了饱和点,要等到扩充计划完成后,新的码头落成了,排名才会好转。
按扩充计划,目前在施工中的高雄洲际货柜码头中心将兴建四座深水港码头,第一期工程两座码头会在2010年底营运,可增加100万TEU。2013年底,全部工程预计完工,到时四座码头将可以增加280万到300万TEU。
谢明辉说,去年12月15日两岸直航之后,不巧遇上全球金融海啸,全球海运受影响,但是两岸的货源还是有增加。高雄港的两岸货柜装卸量从1月份的1万多TEU,增加到5月份的7万8000多TEU。
谢明辉说,“直航的效果有显现,不过要慢慢才看得出来”,他希望随着经济逐渐好转,到了今年底,两岸货柜的装卸量可以达到一个月10万TEU。
他指出,直航给高雄港带来了新契机,特别是在洲际货柜码头中心完成之后,高雄港作为亚太枢纽港的角色,它的一个地缘优势就在大中华这一块,高雄可积极争取大陆二、三线港口来转运。
他说,所谓二、三线港口是指水深条件不足的港口,它们需要到深水港做转运,“这个就是高雄港要掌握的机会”。对于过去八年两岸无法直航,谢明辉认为,对高雄港来说,那是白白流逝的八年。
他指出,大陆的产业在过去八年快速发展,带动了港口发展快速,主要货源增长很快,但是在大陆的码头兴建不及的时候,两岸又不能直航,对岸的货又没办法到台湾来,台湾完全没有获益。
现在,除了面对区域特别是华中、华南以及香港方面的竞争之外,高雄也面对了内部台北港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