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政府楼成“天安门”说明什么?
据12月29日《重庆时报》报道,自从耗资400余万元的重庆忠县黄金镇办公楼群今年落成后,当地群众对该建筑群的议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多位村民质疑,这座办公楼,竟然修成了“天安门”城楼的样式!
在一个蕞尔小镇上建立起气势恢弘的“天安门”,并且顺利完工,笔者哑然失笑之余不免心怀疑窦。
作为始作俑者的党委书记、镇长,为何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大搞特搞形象工程,毕竟殷鉴不远?今年10月22日,宿州市原副市长李兴民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其一大罪证即是,就任亳州市委书记伊始,为庆贺自己荣登宝座,举行了阅兵仪式,并模仿中央首长的姿势呼喊“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这幕闹剧至今让人诟病,相形之下,建造“天安门”之恶劣可谓不遑多让。
以下犯上是官场大忌。黄金镇建造起美轮美奂的“天安门”,如此显摆,难免无形之中冲撞了上级政府的威严。试想,忠县尚没有建造起气势磅礴的办公场所,作为一个下级政府却公然将排场凌驾于上级政府之上,岂不是对上级政府的公然挑战?黄金镇党委书记王尔诚曾经在县建委当过副主任,想必对微妙的官场风云十分洞悉,又为何有恃无恐冒犯上级政府呢?恐怕不仅是弱智所能言说的。
一座大厦的竣工绝非一蹴而就,如今已经落成的“天安门”经媒介披露后广为人知。但是在这之前,对于辖区内所发生的这件大事,忠县县委、县政府好像置之度外,这更是让人感到蹊跷。黄金镇大兴土木,忠县县委县政府无动于衷,个中文章颇让人玩味。沉默表示首肯,一定程度上也表示纵容,忠县县委县政府对黄金镇的胆敢冒犯和劳民伤财,既没有严加训斥,也没有勒令制止,这种不作为到底有无猫腻存在?(作者:石城客)
“天安门”办公楼与绝对权力幻象
来源:复兴中华军事网 www.fxzh.net
新京报 毛飞
重庆市忠县黄金镇耗资400多万元,修建了形似天安门城楼的仿古式办公楼群。为修建此楼,黄金镇镇政府至今仍有160多万欠款尚未还清。(12月29日《新京报》)
近年来,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举债修建豪华办公楼的事时有发生。然而,黄金镇此次居然将办公楼修得宛如天安门城楼一般,却是无人能出其右,其中蕴意实在值得仔细品味。
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原名“承天门”,清朝时正式更名为“天安门”,既有皇帝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至尊的含义,又有“外安内和,长治久安”的期望。在夕日王权社会中,天安门是皇帝行使至高无上权力的地方;每当举行重大庆典时,皇帝于楼上颁布诏书,臣下于楼下跪拜迎接。简言之,夕日的天安门城楼乃是绝对权力的象征。时至今日,王权社会早已土崩瓦解,但在公众心目中,天安门依旧是崇高而神秘的,仍然象征着国家的最高权力。
在我看来,黄金镇的镇领导们之所以修建办公楼要仿照天安门,乃是因为天安门城楼的最高权力象征意义恰恰与他们脑海中的绝对权力幻象暗中契合。在黄金镇镇政府办公楼工程主要负责人心目中,镇政府拥有着所辖区域内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其办公楼自然应该与象征国家最高权力的天安门城楼相似;进一步分析,黄金镇的镇领导们可能认为,惟有如此气势恢弘的“天安门”式办公楼方才可以在所辖的“小民”面前,显现出手中权力的至高无上。
然而,现实中哪还有什么绝对权力?所谓“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早已随着王权社会的瓦解被民主浪潮冲出了历史的舞台,但这似乎并不妨碍黄金镇的镇领导们置全镇财政捉襟见肘、村民生活困顿于不顾,高额举债以实现自己脑海中的绝对权力幻象。
其实,绝对权力幻象并非只存在于黄金镇那些基层官员的脑海中。《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中记载的一件事,正好与黄金镇建“天安门”相映成趣:在河北省某政府官员的寿宴上,李真精心定制了一个印有河北省地图的生日蛋糕,而这位政府官员则亲自操刀切割、安心享用――将“河北省”当做盘中大餐、俎上鱼肉,这位“原主要领导同志”脑海中的绝对权力幻象昭然若揭。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凡脑海中存在绝对权力幻象的官员无一能逃得过腐败堕落的宿命。地图蛋糕与“天安门”办公楼既是绝对权力幻象的现实体现,也是权力腐败的预告函。对于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己任的公权机关,必须长期致力于教育与制度建设,消除各级官员脑海中的绝对权力幻象,彻底防范黄金镇建“天安门”之类的荒唐事重演。
酷似天安门不是问题的焦点
红网 田德政
耗资400余万元新修的重庆市黄金镇政府,上面的大会堂俨然一个天安门,气势之宏伟,超出一般人的想像。自从这栋办公楼群落成后,当地群众对该建筑群的议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许多位村民认为,该镇党委、政府修建办公大楼,竟然修成了“天安门”城楼的样式!(2004年12月29日《重庆时报》)
媒体在报道此事的时候,不论是在文字还是在图片上,都着重强调这栋建筑酷似天安门,这就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让人产生一种偏颇的看法。从许多针对此事的评论上来看,不少人产生了这样的看法,那就是这个件事的责任人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建这样一栋酷似天安门的建筑,那意思好像他们的错就错在不该酷似天安门上。我倒认为,我们不能把这个问题的焦点放在酷似天安门上。
在长期的封建皇权社会里,皇权的象征之一就是京城里皇宫的建筑。宫廷建筑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这样的建筑,是依据儒家皇权至上的礼制思想设计的。谁要是模仿这种建筑式样,就是对皇权的冒犯与挑战,就是大逆不道的。因此,在封建社会对建筑的等级要求非常严格。春秋战国时,郑国的公叔段所在的城池因大于国君所在城池,就此起了国君身边人的恐慌与不满,最终公叔段被国君郑伯所驱逐。
来源:复兴中华军事网 www.fxzh.net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思想观念上的更新,那样的思想已经逐渐的淡化。诸如“天安门”之类曾经象征着皇权的宫殿建筑,已经揭去了神秘的面纱,成为我国建筑艺术上的瑰宝,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既然天安门这样的建筑模式是一种建筑艺术,所以,我认为为了能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只要是经济条件许可,征得群众的同意后,不管是哪里、不管是谁都可以借鉴与模仿。这是没有必要批评秘指责的。
我觉得重庆市的黄金镇真正叫人反感的地方,就是在中央三令五申禁止搞形象工程、自身负债累累情况下,依然的我行我素,打肿脸冲胖子、劳民伤财。一个年财政收入仅六七十万元、主要的街道道路坑坑洼洼、至今还欠着村民们征地补偿款的镇,竟然动用四五百万元来搞这样大的“面子工程”,真是穷奢极欲!我认为,真正应该追究是的相关责任人的这种不计后果、不考虑群众负担、滥用政绩成本的行为。
如果,我们仅仅把目光放在这栋办公楼该不该酷似天安门上,只能误导群众,转移人们的视线,为这些不作为、乱作为的官员开脱。
该给“天安门”城楼式的豪衙热当头一棒
红网 王纪旺
看着新闻图片上这幢“天安门”的雄姿,看着那层层叠叠的100多级台阶,笔者顿时有一种威严如古代皇帝上朝般的感觉,那高高在上的“天安门”分明已经幻化成过去的“朝堂”。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金碧辉煌的建筑,让人怎么也想不到其背后居然还欠着“一屁股债”,其中包括建筑商的160万和农民的征地补偿费,同样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还有坑坑洼洼破旧的道路和群众的泥坯房。由此看来,这个“黄金镇”并非真正的遍地黄金,只不过是给镇政府大楼贴了一层“金”而已。
为什么在镇级财政并不宽裕的条件下,要“甩”出这么大手笔,盖一座既像“庙”,又像“天安门”似的不伦不类办公楼呢?还是当地群众说得好――“面子”工程。为了领导脸上的“面子”和自己的享受,黄金镇政府的决策者们就可以不顾实际情况,不考虑家底的殷实与否,不考虑当地百姓的感受,不顾及执政为民的本来含义,利用老百姓的钱,把自己的办公“衙门”修得如此地光鲜亮丽。
来源:复兴中华军事网 www.fxzh.net
这种把“衙门”建设得巍峨高大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并非黄金镇一家独有。当人们去一些陌生地方,人们不时会发现总有一些政府办公大楼修得鹤立鸡群,成为当地能够吸引人们眼球的建筑。然而,这样水涨船高的“豪衙”之风除了让人暂时获得眼球上的冲击外,并不能带来政府气象的焕然一新。相反甚至有可能使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为之大大减损。毕竟群众关注的是政府为人民做了什么,而不是政府的大楼盖得如何如何地恢弘,因为那和他们的切身利益沾不上半点关系,倒恰恰是在挥霍纳税人的钱财,使大量金钱没有用到“刀刃”上。
黄金镇的“天安门”让人们见识了“豪衙热”风浪中的又一出闹剧,看到了一些官员心中膨胀的“面子”意识,沦丧的为民之心。这样的“天安门”只能把人民拒之于千里之外,让官员和群众之间形成鸿沟和隔膜。因此,有关部门对于这种热衷修“天安门”似的豪衙的官员是该查一查了,给予他们迷失的内心一记“当头棒”,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根是在哪里。
来源:复兴中华军事网 www.fxz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