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779178
haitao
华南理工大学老师:不良网络游戏就是精神鸦片
不良网络游戏就是精神鸦片

《光明日报》12月17日刊登华南理工大学明宗峰老师的来信,为了挽救学生,他开始涉足网络游戏。在始料不及地经历过网瘾战胜理智的沉迷后,他向全社会揭露隐藏在网络游戏华丽场景背后的惊人秘密。现摘录如下。
2004年第一学期结束时,一名学生打电话给我,声称高等数学考得不理想,要求得到我的照顾。我查阅了该生的试卷,竟然发现其卷面成绩只有27分,而其平时的考勤和作业也少有记录。惊奇之下,我严词拒绝了他。新学期开始后,我特意找到班长及学习委员了解该生的详细情况,得到的答案是,该学生除了班主任的课之外,其他老师的课一概不上,原因是他迷上了网络游戏。第二学期还没有结束,该生就退学了。
据悉,连续几年来,学校类似的事件已经有几十起。令人担忧的是,同样的事件在全国的其他高校正以同样的方式反复地上演,而且发生的间隔日趋频繁。
我开始对网络游戏让人沉迷、上瘾的机制产生了兴趣,一步步走向网络游戏的深处。
在玩游戏时,我结识了许多玩家朋友,一起升级,打怪,做任务;一起对话,聊天,分享着彼此的经验与快乐,由此对游戏吸引力的认识也越发深入。但快乐并不是永恒的,与之俱来的常常是被无端地屠杀。这种以激发起别人仇恨为快乐本源的屠杀行为,在游戏中被称为“PK”,眼下已成为一个代表对决的时尚词汇。局外的人可能谁也难以料想,一个游戏角色当成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再每升一级会有多么地困难,动辄几亿甚至十几亿的升级经验足以让一个玩家连续奋战数月也不能够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如此海量的经验,单靠杀一个怪少则几十,多则上千的经验积累,究竟要耗费玩家多少的精力和时间?“适度游戏益脑”的倡导,最终却成了让玩家长期被绑定在电脑前的最有效的宣传。
为了获取高级的道具和装备,玩家常常不知疲倦地醉心于打怪或做任务,许多网游公司已经敏锐地察觉到这一重要商机,把本来可以通过打怪掉落的极品装备干净利索地修改为只能用人民币向其公司购买。许多网游公司使用了一种间接的手法,用以回避“用人民币购买虚拟装备”的事实,就是建立一种网络商店系统,玩家用人民币向游戏进行充值,再用充值得到的凭证(点卡或银票)兑换成虚拟币购买网络商店中的特殊道具、装备等物品。
需要强调一点,这些物品在游戏中通常是不能以游戏币(游戏中的货币,不同于虚拟币)的方式来购买的。其实质是,玩家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获取的却是网游公司可以无限复制、几乎不需任何成本的“虚拟产品”。
为了吸引更多的玩家加入网络游戏的大军,有越来越多的游戏,开始打着终生免费的幌子,免费让你玩,甚至给你奖励,其实就是先诱惑你进入其中,这其实就是一个让人上瘾的过程。如同吸毒。
游戏中玩家经常会得到一些宝箱,这些宝箱表面上是游戏公司为答谢玩家送的礼物,声称里面存有珍贵的道具,打开宝箱玩家有一定概率获得这些珍贵的礼物。但打开宝箱的钥匙不花人民币却无法得到,钥匙很便宜,通常是一元一把,很多玩家都对此怦然心动,本来不打算花钱的,也为这区区的一元钱想试一下运气,但开宝箱得到珍贵礼物的概率却是出奇的低。很多玩家往往在花了几十元人民币仍一无所获后才激发了身体里潜在的赌瘾,正所谓嗜赌成性,很多玩家一天竟然为此付出几千甚至上万元人民币的代价。
当我,一个有理智的大学教师竟在网络游戏中投入了几万元人民币购买装备这一现实版天方夜谭发生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一个披着民族网络游戏产业外衣而疯狂圈钱的“黑洞”。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许多网游公司已经无暇顾及到社会责任与社会道德的约束,在愈演愈烈的圈钱竞争中,纷纷施展自己规避国家政令的才能。
而在广泛的玩家群体中,“父母买单,玩家受害,网游公司获利”这种普遍的现象正日益见证着 “网游公司财富的积累,尽是天下父母的血泪”这一令人寒心的事实。这一事实至今仍在无限期地持续着。
(葛申申摘编)

——我弟弟当年也是游戏玩的大学没能毕业。。。。。。。。那时好像是93年前后,国内互联网还没普及。。。。。。。。
我的blog:http://szhaitao.blog.hexun.com & http://www.hoolee.com/user/haitao
--以上均为泛泛之谈--
不尽牛人滚滚来,无边硬伤纷纷现 人在江湖(出来的),哪能不挨刀(总归是要的)
网络对话,歧义纷生;你以为明白了对方的话,其实呢?

您所在的IP暂时不能使用低版本的QQ,请到:http://im.qq.com/下载安装最新版的QQ,感谢您对QQ的支持和使用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