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在国外更便宜 专家吁下调出口退税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5日 02:14 新京报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中国第一次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作为最大规模的“世界工厂”,中国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向世界各地输送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产品。
但身处“世界工厂”的中国消费者,有时要付出比其他国家更高的价格,来采购“中国制造”的产品。为什么这些产品漂洋过海之后,价格比中国国内便宜?不少企业主和专家认为,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是企业能够低价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行了25年的出口退税政策,曾经很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的出口,继而拉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但出口退税政策也被认为是双刃剑,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原副行长刘克崮近日公开表示,目前出口退税政策负面作用过大,到了该调整的时候。
“中国制造”国外更便宜
不少企业主和专家认为,企业能够低价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出口退税政策。
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消费者,加入出境购买奢侈品的大军。因中国对奢侈品征收较高的关税,导致国内外价格出现差异。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即使是“中国制造”产品,有时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卖的比国内便宜。
经常往返中美之间的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经济学家陈志武称,不仅仅在其他国家制造的奢侈品在国内的价格也高于纽约,而中国制造的衣服、日用品、电脑等更是如此,在国内的价格普遍高于美国的价格。
国外售价较便宜的“中国制造”,很多是一些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广州东芭玩具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建平说,中国产品因其价格低廉,常常作为欧美商家的促销产品,比如直接打折,也比如干脆就作为免费赠品。
北京家具行业的老字号——天坛家具国际部部长金涛也说,对消费者而言,发达国家选购家具产品相比国内可能要便宜。
从事外贸研究的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阎敏,结合亲身经历比较中日物价之差。她说在日本的吃穿住行并不便宜,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当地劳动力价格成本更高,在超市能看到不少的中国制造的产品卖的比国内便宜,大多是服装、本子、笔这类产品。
这些“中国制造”与其更为低廉的卖到国外,为什么不能在国内销售呢?这种价格机制下,国内的出口企业为什么还坚持出口呢?
在不少接受采访的企业主和专家看来,企业能够低价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出口制度设计,即出口退税政策。
提高退税抵御金融风暴
2008年8月份起,经过7次调整,中国综合退税率从9.8%提高到逾13.5%。
1985年4月1日,中国开始实行对出口产品退税政策。简单的说,就是产品加工后在出口时,不同行业的产品可以按照政策,按照一定比例退还当时缴纳的增值税。25年间,退税率经过数次提高或降低的调整。
以家具为例,金涛说,内贸和出口的家具在出厂价上有不同的界定。比如成本都是100元,出口享受退税的话,如果国家定的是10%的出口退税率,那么相当于国家给了10%的补贴,厂家就算出厂价卖90元也不赔钱。
这就意味着在出厂环节,因为有出口退税的存在,出口产品的出厂价就已经比国内销售便宜了不少。
罗建平也说,虽然内贸和外销在很多地方不具有可比性,但因为外贸有出口退税,出厂的价格便宜一点。
2008年,金融风暴来袭,我国出口遭遇重创。出口退税成为挽救出口的一剂良药。自2008年8月份起,我国连续7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同时取消或降低部分产品出口关税,重点支持了纺织、轻工和部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财政部宣布出口退税政策时,表示“有必要通过财政政策的适当调整,帮助企业树立信心、渡过难关,防止出现因出口大幅下滑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今年年初表示,包括完善加工贸易政策等措施,降低了企业税负,支持了企业生产,稳定了出口形势。2010年将继续落实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政策,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在经过7次调整后,中国综合退税率已从9.8%提高到逾13.5%。而2007年出口产品增值税实际征税水平是15.3%。
因出口退税增加,不少品类产品,尤其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降幅开始收窄。海关总署曾表示,自2008年8月到2009年一季度,大宗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困境有所缓解,塑料(11410,-35.00,-0.31%)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鞋类、家具及其零件、箱包出口都扭降为增。
负面影响致恶性循环
出口退税只能保持价格上的竞争力,“中国制造”产品始终停留于价值链低端。
出口退税政策扭转部分行业产品下降颓势的同时,也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据国家税务总局快报统计,2009年全国共办理出口退税6487亿元,这意味着财政收入相应的减收6487亿元。这个数字已超过当年税收新增的收入,给本来严峻的税收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在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时已经显现。1999年至2002年,为了应对危机,中国大规模提高出口退税率,出口退税的应退税额年均增长36.3%,中央财政收入实际增长率仅有18.2%,造成大量出口退税欠款,企业无法及时获得退税。2002年底中国累计的出口退税欠款,直到2004年才还完。
出口退税还有另一个负面作用,就是中国本土的出口企业并未因此多获多少利益,尤其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并没有因为出口退税而获得利润,只是靠出口退税来保持价格上的“低价”竞争力,如此恶性循环造成“中国制造”产品始终停留于价值链最低端。
近日一份由财政部科研所所做的主题为《涉外财税政策体系改革路径》的课题报告中,提出出口退税政策在不同产业间的效果是不一致的。高附加值产业倾向于将出口退税的大部分转化为企业利润而较少改变出口商品价格,而低附加值产业则意愿在维持现有利润水平的条件下,将其转化为价格优势,从而维持竞争能力,扩大出口量。
罗建平说,国外的进口商对中国出口退税的政策,比有的中国厂家吃的还透,比如现在中国某些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为15%,但是国外进口商就此压低价格,而中国厂商顶多能拿到2%到3%。
恰恰最为依赖出口退税的,就是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出口大户也是纺织业龙头,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建议,将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退税率由16%调整至17%,实现完全无税出口。
专家呼吁调整出口退税
国开行顾问、原副行长刘克崮认为,中国的退税退多了,出口退税现在负面作用过大。
受益于出口退税政策,中国的出口形势逐渐好转。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3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达28.7%。在这种形势下,专家提出了与赵林中相反的建议。
“要适度退税,要把出口退税率下调。”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原副行长刘克崮在4月下旬一次论坛上公开表示,“我认为我们在出口退税的问题上有一些误区,比如说认为维持出口商品不含流转税是国际惯例。错了,国际惯例说可以不含税,没有说必须不含税。”
刘克崮接受本报采访时说,适度的出口退税是中性的、合理的,适度的退税不能说是鼓励出口创汇,国际上通行的是出口商品不含流转税,因为出口到对方国家,还会对商品征收流转税。在不同的国家税制结构不一样,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在这一原则下,中国的退税退多了。
“出口退税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现在应该说负面作用过大,正面作用有,但是没必要那么大。负面作用免不了的,但是不应该那么大。”刘克崮说。
金融危机后,一个关于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形象比喻是“倒打一耙”。中国世界工厂在进行日复一日的生产,将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商品,出口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而中国人还把钱借给美国人消费,反过来美国还指责中国经济失衡。
政策改变会影响就业?
专家认为,应终结出口导向型创汇政策,同样的投资应投到产品供不应求、吸纳就业率高的行业。
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和中国的出口导向政策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初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选择了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出口导向发展通常是指政府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出口,把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曾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委员的余永定近日撰文称,出口导向型创汇政策应该终结了。
余永定称,与其他东亚国家其中最重要的不同点之一,是中国在推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大量引资的同时,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力图保持经常项目顺差。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的增长模式可以称之为“出口导向型创汇经济”。
刘克崮也以出口退税问题,谈到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他说,中国发展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的一些特殊的情况,可以保持一个时期一定的顺差,但是不应该保持这么长时间,顺差也不应如此之大。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不止一次地公开表示,中国保持了20多年高度增长的良好纪录,原因在于学习了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采取了政府主导的出口导向战略,用净出口形成的外需弥补内需,支持了GDP高增长。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国的高速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得益于发达国家的结构失衡。”吴敬琏在4月下旬的一个论坛上说,如果西方国家实现了经济再平衡,中国就会面临出口需求不足的大问题。
中国依赖出口退税的行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关系到大量就业人口。对于政策改变是否会影响到稳定就业,刘克崮认为,就业的问题绝不是一个出口退税的问题,不能说调整出口退税就为危及就业。他认为,这是一个处理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处理经济周期波动,与就业关系的问题。针对不同的行业进行不同的出口退税调整,也是一种“调结构”。他建议,同样的投资,应投到产品供不应求的行业,投入到吸纳就业率高的行业。
本报记者 胡红伟
■ 出口退税起落
1985年4月 中国开始实行对出口产品退税政策。
1994年1月 新税制改革,纳税人出口商品的增值税税率为零,我国对外出口贸易额猛增。
1995年和1996年 把过去11%、13%、17%的出口退税率,按不同行业分别下调到3%、6%和9%。
1998年 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出口退税率提高到5%、13%、15%和17%四档。
2004年1月 下调出口退税率为5%、8%、11%、13%和17%五档。
2007年7月 出口退税率调整为5%、9%、11%、13%和17%五档。
2008年8月 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
2008年11月 出口退税率分为5%、9%、11%、13%、14%和17%六档。
2008年12月 将箱包、鞋、帽、伞、家具、寝具、灯具、钟表等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等。
2009年1月 提高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
2009年2月 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
2009年4月 将CRT彩电、部分电视机零件、光缆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
2009年6月 将箱包、鞋帽、玩具、家具等出口退税率由13%提高到15%。
——评论有:
中国世界工厂在进行日复一日的生产,将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商品,出口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也产生了大量垃圾,污染了环境!
而中国人还把钱借给美国人消费,反过来美国还指责中国经济失衡。
2010-05-05 20:26:37 新浪网友ddfire 拿中国人民的血汗钱, 补助给美国佬, 却还背上了倾销的骂名,换来一堆随时让人可以变成废纸的美元, 这样几十年不变的过时政策, 是不是也是懒人行政的一种?难道不值得决策者们脸红吗?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2010-05-05 18:47:34 新浪吉林长春网友阿蓉 老百姓根本享受不到国家强大的受益。外国人才是受益者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2010-05-05 18:41:06 新浪吉林长春网友阿蓉 中国的产品在国外价格最低,国外的产品在国内价格最高。真不知道这是什么国策。真是自欺欺人,愚昧的领导人。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2010-05-05 17:58:05 新浪广东网友手机用户 压榨内劳动力的血汗钱,反被国外征反倾销税,我理解不了是什么政策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2010-05-05 17:43:59 新浪湖北网友手机用户 流转费用太高,销售渠道太大,导致营销费用太高,竞争太激烈!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2010-05-05 17:38:44 新浪广西来宾网友岭之南 税赋规模无限制,无限征税之国度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2010-05-05 17:23:39 新浪广东广州网友梦只羊 只能说国内流通环节抽税太重了,不然无法解释全世界的商品(包括国产)一到了中国就身价陡增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2010-05-05 17:19:11 新浪广东网友手机用户 中国人民最好骗,工资最低,物价最高,利润去了官口袋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2010-05-05 17:18:40 新浪网友手机用户 中国制造的这类企业很不遵守劳动法!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2010-05-05 16:48:56 新浪山东威海网友wang_shuy 目前,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造成的弊远大于利,应当大幅度调整。政府应当在关心国民福利方面迈出切实的步伐。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2010-05-05 16:45:32 新浪浙江网友贝阿朵利切 我不同意这个观点,主要是国内的商业环境太过恶劣,才会导致在国外相对便宜,你调退税率完全要牛头不对马嘴的解决办法!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2010-05-05 16:43:55 新浪广东网友如意公子 中国制造便又惠,
国人难享低消费,
更惜洋人不领情,
被告倾销罚高税。
小心外汇超储备,
减少出口奖退税。
经济发展靠自己,
扩大内需摆首位。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2010-05-05 16:42:14 新浪辽宁网友dragon 中国政府应该有一些人才,可以看的远一些的人才。现在很多东西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改动不大。应该系统的梳理一遍中国的很多文件,规定。现在财政支出漏洞太多了,
导致收税太重。出口退税是第一大税收漏洞。该快改革吧。思想要先进,理论要先进,行动要稳健。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2010-05-05 16:20:41 新浪上海网友jianchenglu1000 中国经济需要靠内需来拉动的时代来临,所以应该修改相关的退税政策来拉动内需!!!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2010-05-05 16:09:05 新浪安徽网友fuqianyueni 专家 中国众多企业和职工都没有你们那张能捞钱的B嘴 当然要靠退税 再说 这税本来就是多征的(征税的产品并没在国内销售 自然要退) 退给企业天经地义 而且很多产品国家征的是17% 而大多数出口产品退税比例都低于17% 差别部分都进了国家口袋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2010-05-05 15:55:21 新浪广东网友手机用户 原帖:2010-05-05 12:08:11 新浪上海网友呼喊折 1
这其实就是不会发展经济的最蠢笨的政策——一味的出口退税!!
中国人的劣根性就是懒惰和无知以及驻足不前,贪小便宜,对外懦弱。
出口退税只能让好吃懒做的企业继续利用国内廉价的劳力继续剥夺国内劳动者和政府的钱财而填满自己的腰包并给这个国家带来深远的灾难。
特别是温州的衣服,鞋子,袜子等等服装纺织产业,不思进取,只等补贴,严重压榨国内劳动力,无耻黑心,国外人都看不过去了。转了钱不提高生产力却四处炒房炒地,买豪华奢侈 品,这样的企业对中国一点用都没有,早完蛋对中国经济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支持 反对 回复 2
讲得好哇!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2010-05-05 15:52:41 新浪上海网友zajt186 出口居然有退税,补贴洋人,还说我们倾销,我看是倾销没错.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2010-05-05 15:51:25 新浪网友benalee 中国制造业的商品本来已经是市场上非常便宜的价格了,不用出口退税的政策,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已经是无人能敌!
真的是搞不清楚政府为什么还要推出出口退税的政策,这样的政策,导致的最终结果是国内企业的内斗,互相竞价,外国人坐享退税的好处。
其实,以国外采购商来说,从中国采购商品已经是有极大的毛利空间了,中国自从加入WTO,形成今天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不是什么出口退税带来的,而是中国商品的价廉物 美的整体优势。
这样的物美价廉商品已经在全球市场横扫各国,冲击了其它各国的制造业,特别是纺织品、电子产品、家具业、制鞋业等等,中国的商品已经不是仅仅比他国便宜20%或30%,而 是便宜50%以上了。
在这样的价格优势情形下,持续多年的性价比,已经使得其它各国的制造业毫无抵抗和生存能力了,为什么还要搞出口退税呢?
在经济波动期间,全球采购和消费能力的下降是正常现象,不用出口退税政策,中国的商品照样在全球是最有竞争能力的商品。
6000多亿的出口税可以用来解决在经济波动期间的部分工厂工人的失业救济啊,为什么不做呢?
同时,利用经济危机的冲击,让无形的市场之手,迫使部分企业甚至行业升级转型啊,为什么不做呢?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2010-05-05 15:43:29 新浪网友ll770615 原帖:2010-05-05 15:28:39 新浪河北石家庄网友高瞻近瞩 1
这篇文章非常垃圾!!
支持 反对 回复 2
不是出口退税太高,是国内增值税太高,东西都宁愿出口,应该减国内征收的增值税,还利于民,还专家???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2010-05-05 15:40:57 新浪重庆网友精华在民间 不要拿百姓的就业来说事,现在打工的人既没地位又没效益,他们是被剥削压迫最深的人,不到工厂打工可能过得更好,只是有些工厂难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