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修真养身: 贴子 814488
有狐
《浑元剑经·内外篇序》
《浑元剑经·内外篇序》
节选《浑元剑经》的部分经文阐释,一是对经文的理解;二是针对今天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的时弊。也是让网友的讨论有了具体的话题。
【原文】
  剑者,决也,断也。必内而决七情,断凡息,内三宝得以浑化而至于纯阳,此内而剑学之筑基,内壳通而坚实也。尤当外而决灰心,断声迹,加之以招式变化之奇,以夕朝时习,外三宝得以浑成,而至于柔刚,此外而剑法之暗练,外壳注而灵稳也。至如近世所学之剑,以舞之者,类皆皮毛中皮毛,浮之至浅而至鄙者也。昔伏牛氏祖云:果尔志向上,当先静以筑其基,存之深养之熟,内外三宝合一,浑化归一。正所谓:
内外全无渣滓质,养成一片紫金霜。
阴阳造化都归我,变动飞潜各有常。
阐释:
  剑者,见也,见机而用势。此乃论其用也。而剑者,决也,断也。乃言建体之事也。即建立浑化一元之道体。此体虽无形无象但有也。即前文所言的太极之体是也。即建此浑元之道体,必有特定的系列之方法,通过修炼方能得之。否则,定会劳而无功矣,此乃一定之理。也就是古人所云的修炼之基本准则:“君子有所不为”也。
  而此“决也”、“断也”,正是修炼传统手战之道有所不为之内容。其决也,说的是内而决七情,七情者何?喜、怒、悲、思、忧、恐、惊,七种不良的情绪。
  修炼传统手战之道,本克己之欲,唯道是从,清心寡欲,平心静气,修炼体认,方能成道而达神化之功。如何能纵情任欲者所能为之。故必绝情断欲,方能修之。可看七情过之之所害。便知决七情之重要了。
  过喜则心气涣散不收,则伤心。心为所伤,则一身无主,秩序必乱。神为心之主,心伤神必伤。
  过怒则伤肝。肝为将军之官,决断出焉!肝之已伤,不能行决断之职能。当行不行,当止不止,行止自乱。肝藏魂,则魂必伤。
  过悲则肺气下陷,魄力必伤。人无魄力,于何事还能于为之,少气无力是也。
  过思伤脾,则气结。脾居中州,主运化之职,气结痞塞,中阻必隔。诀云:“拳有寸隔,见肉锋伤”。乃自病之症也。脾脏之神伤,意则不达。
  恐则伤肾。肾者志也,肾本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过恐伤肾,其志已伤。“作强、技巧”何能出焉?肾乃藏精之所,肾伤精失,根基败矣!
  忧则不解则伤神。神伤则身心无所主,必内自乱而昏昧。
  惊则伤胆。胆气散脱,十二官无所主,则内必自乱。
  请问,七情过者所致:精气之伤,五脏已伤,五脏神亦伤,神、胆皆伤。有此中一伤,皆伤根本,根本已伤,何能谈修炼之事!故决此七情,乃修炼之前的事尔。属于练拳始练性中的“练性”之内容。皆在“明道知理”中求知。此乃先决七情之道理及其意义,不为七情所伤矣!
  断凡息。所谓“凡息”者,乃指人的后天口鼻之呼吸。断此凡息,非断凡念之义也。故修炼者应将凡息、凡念分辨清楚。否则,概念混淆,练功方法自不得当矣!“凡息”乃“凡念”中的一种。
  气入丹田谓之息,神伏丹田谓之闭。此合而言之谓之“闭息”。即“伏气炼神”之法。
  以此伏气炼神之法,继而炼精化气,积此真元之气,便是“内气”。又名“内劲”。此“内气”之升,名“提”,是吸提;由百会之降,名“放”,是呼放。此以丹田中的内气之吸提呼放,是名“真气呼吸法”,亦名“意呼吸法”。此乃传统手战之道的“真气消息”法。此简言名“真息”。即古人所言“至人呼吸以踵”的方法。以此而别于一般人的后天之口鼻呼吸法。即“凡息”。故知,以“真、凡”而别息之用。凡息乃后天法,真息乃先天法。由此而分,便可知是否修炼传统手战之道的行家里手。而断凡息乃属于修命中的事情。由此可知,修炼传统手战之道乃“性命双修”之事,故有是否能“决七情、断凡息”的修炼之真与假的分别。能决七情、断凡息者是真修之入门。不能决七情、断凡息者必是假修,其不得门而不能入矣。因其不知“后天返先天”之精义耳。
  内三宝得以浑化而至于纯阳。是在决七情、断凡息之后。必然精、气、神内三宝得以浑化而至纯阳。是说“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内修法,必然得纯阳之内气。内气存在自身内独立而不改。其纯粹之精,阳刚之性,健运不息,乃一身攻防之主帅。此内修功法所得之阳物也,乃传统手战之道的筑基之功夫。是属其能使内壳通而一身坚融的实体也。无此“内气”为实体者,惟手舞足蹈者,乃不入元窍之空架子的花拳绣腿也。
  内三宝精、气、神三合一的浑化功法及内气功夫的作用已经论明,然外形功夫之内容又当如何呢?
  首先要从心理状态上调节好,久练不见功效,不要灰心丧气,要有充分的自信心。时刻要鼓励自己有能力达到大成的神化之功夫艺境。因为,“将相本无种,全凭自为之”。修炼传统手战之道也从此理。此即“决灰心”之义。还要扎实地按法修炼,不要追求大师、剑客、拳家之名声。要获得真实的攻防之体、用的功夫真艺境。也不要从攻防招法的轨迹中求之,要从攻防机制之“体”中认证,再从攻防应用之法则中印证体认。此乃外而决灰心,断声迹之内含精义。古有修炼拳术“不着蹄筌,不从迹求”之说法。即此精义尔。
  再加以对攻防招式的奇正变化中,如何能以正治身为本,如何能出奇制胜为用。须以朝夕用功时而习之以精心体认。这样,筋骨皮之外三宝自然得以浑化而必合成如一。必能内感通灵又至柔弱无骨之外形。而至柔弱无骨,善变无形又无穷;刚则鞭直坚固,如铁如石,伸之不能屈,屈之不能伸,是为气力周全。即外形柔如绳束,刚则如柱。以便攻防之势的柔行气之圆化;刚落点之直发,而此柔化刚放又不见迹象。此乃外形功夫的传统手战之道的“暗练”之法。即明练外形,而攻防之法术从中自然生出。故曰为“暗练”。这样外形之壳通,内气注于其中,自然内感通灵;灵动变化无牵扯游离之形,又无浮重吊挂之象;而必势势稳定坚固而有根抵。此即一息“坚融”之精义尔。
从此论中知道,传统手战之道的修炼具体攻防招法,或以攻防招法修炼自身,乃得手战之道必修的课题之内容,舍攻防招法而不修,难获手战之道的真实之功夫。前贤已论断明确矣!习练传统手战之道者,不可不知此为要点矣。攻防招式修炼的“喂手”“盘较”乃必精修阅历之课程。此乃“明练”之方法。不具体修炼攻防招式,不系统修炼攻防招式的“以柔用刚”之技术方法,难得全体大用之攻防功夫艺境。难于体会传统手战之道的立体方圆的攻防发用之妙。此乃明理也。下面,作者对习练传统手战之道的“以舞之者”给予了严厉的批判,指责其以假乱真的指鹿为马、鱼目混珠之弊端。此种批判,时至今日,亦有现实意义。
【原文】
至如近世所学之剑,以舞之者,类皆皮毛中皮毛,浮之至浅而至鄙者也。
阐释:
传统手战之道的开宗明义,本具三性。即“调心修真养道性;调心修技养斗性;调心修杀养野性”。充分体现了“打拳原为保身之计”的价值。此三性调养法乃其本真之面目。无可质疑。
  至于拳术、械术的套路、对打等的种种表演,是一种文化娱乐生活的方式。本无可非议。而这种将拳术、械术的套路、对打之表演,为了提高武文化娱乐之情趣,适当地加以舞蹈化的成分,也是无可非议的。乃是以武娱乐,为之创举,惜古人早已有之。
  但是,将这种传统手战之道的娱乐性的舞蹈化的内容,认为是传统手战之道的主体内容;反映的是传统手战之道的本质的核心内容;而使传统手战之道失掉了攻防体、用的实用性之实质性内容,这种喧宾夺主之做法则大谬特谬了。如果这种舞蹈化的传统手战之道的思想、行为表现,成为了传统手战之道的练、用之主体内容时,则传统手战之道的攻防实战之功能、作用的实质则不复存在了。此乃“猥知卤莽之人,彰乎知”的行为,就应当批判。否则,传统手战之道必失真矣!
  针对此种将传统手战之道“以舞代武”者的以假乱真的指鹿为马、鱼目混珠之弊端,习武者对此给予了严厉的批判。即“以舞之者,类皆皮毛之皮毛,浮之至浅而至鄙者也”。其为何如此而说呢?批判如此之严厉呢?必定有其事理。
  传统手战之道的行家里手们皆认为:“拳术套路、对打套路、皆手战之道的皮毛尔”。只有自身之体、用,才是攻防功夫的实质性内容。一个习武者,只修炼了套路、对打套路,是皮毛功夫。没有经过内功建体修炼,外功喂手、拆手变招、盘较等的系统修炼者,皆是皮毛功夫,不得实战攻防的体、用之实质功夫。即没有体、用的内在功夫。不知“以柔用刚”之技术方法的攻防功夫,故而不能行使攻防比武较技之事。
  套路、对打套路演练,本就是皮毛功夫了,再加之以舞蹈化的表演,失去了套路、对打套路所蕴含的实战技法之内容。这样又扭曲了套路、对打套路的主题内容,离手战之道的实战作用就更远了。故将单独修炼拳术套路又“以舞之者”的表现,称之为皮毛中皮毛,浮之至浅而至鄙者也。批判得切实而又中肯、严厉认真而又切中时弊。
  为什么说对“以舞之者”的这种批判又具有现实意义呢?因为现时习练传统手战之道,而又想获得攻防技击功夫者,习练套路、对打套路,不知建中立极、建体至用。而亦“掺”以舞之内容,自觉其美。孰不知:“美之为美,斯不美矣”!如此修炼数年或十数年、数十年,不能获得手战之道的攻防之技能功夫,此种悲剧仍在重演。故前贤对“以舞之者”的批判仍具有现实意义,乃理所当然了。
  对这种修炼拳术套路“以舞之者”的传统手战之道的认识肤浅之现象,老子批判曰:“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即这种习武者所演练的武术,实战的作用之诚信不足。故此,真习武者才不相信它。不单只不相信,还要对其严厉地批判。告戒后人,不能使之泛滥而祸秧及他人。这是一种无量公德。此乃“大仁不仁”的一种应用之体现。
  关于传统手战之道的审美观问题,确实存在着行家里手的审美观和外行的审美观之区别。俗云:“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此言一语道中。行家所审:以实战攻防能力为审美标准,符合攻防之道者为美,不符合攻防之道者必丑。故行家里手以“法眼”观审之。观审的标准是“黄中通理,美在其中”。观审内在之本质;外行所审:以外表装饰华丽与否为审核标准,外饰庄端华丽者为美,外饰非端庄华丽者为丑。故外行以“俗眼”观审之。观审的标准是“金玉其外”,不管其“败絮其中”了。观审外在之浮华。真与假,观审标准,泾渭分明矣!
  故修炼传统手战之道,以术成道而达神化之功者,外象浑朴。故此种修炼行家是不入时人之眼的,因其以俗眼观审之。其不能知此为真,也就毫不奇怪了。但如何习武而避免“以舞之者”的事情发生,而求得攻防的真实功夫艺境,下面又有了精辟的论述。
  昔伏牛氏祖云:“果有志向上,克以术成道,得神化之功者,必慎终如始,方可功成业就。重在“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
  当先静以筑其基,即“静以守中”,为基本法则,载营魄抱一,抟气至柔,涤除玄览,天门开合,知黑守白,知雄守雌,能浊以静之徐清,能安以动之徐生。将内三宝精气神存养得精足、气足、神全,三者合一运行至精至纯至熟,此乃洗髓的内清虚之筑基功夫。外形体筋骨皮三者合一,脱拙换灵,抟气修炼至柔弱无骨。再内外三宝合一,以“顺、逆、和、化”四德之修法,使之归一。神、气、形,三者浑化归一之景象境界,即“虚灵妙境”。亦名“全体透空”。继之“无形无象”。此即歌诀中所言之状况:
【原文】
内外全无渣滓质
阐释:
即内外功法修炼的“排却众阴邪,然后立正阳”之景象,故曰:纯。此即前贤所喻:“理经三昧方才亮,灵境一片是玻璃”之境。又喻“一旦无障碍,恍然悟太空”之景象。
【原文】
养成一片紫金霜
阐释:
此又升华了一层境界,即金光普照的光明境。此即前一层的空无之境,而生今之妙有之景。即静宁光明之景象。
【原文】
阴阳造化都归我
阐释:
 精者,阴也;神者,阳也。血者,阴也;气者,阳也。形者,阴精所成也;神者,阳气所化也。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等,一切造化生机所能成之,皆我外尊天道,内顺生机而修得之,并无神秘之处,包括达到此虚灵妙境,皆如是法。正如诀言所说:“养精者,饱含真永之精以练己;养神者,外养全体之神以合气”。舍此别无良法。
【原文】
变动飞潜各有常
阐释:
修炼过程中的精、气、神之内三宝合一,外三宝筋、骨、皮的合一,内、外三宝合一,浑化归一。各阶段的各种变化、动静之修,飞腾潜伏,都各有一定的常规之法,循序渐进,层层递进,不可作辍,不可逾越,不可躐等,始终如一,一而贯之,方可修成。没有简法,没有捷径,一丝不苟,按时用法而修,积时日久,方可达此艺境。稍有不慎,或不能内决七情、断凡息;外不能决灰心、断声迹,便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矣!终不得正果。修炼传统手战之道,谨慎为之,尚嫌稍欠火候!岂非儿戏待之所能成之焉?慎乎!慎乎!方可功必有成。即顺自然生化之机,去其害生机者也。谓之修炼、建体、至用。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