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71] 2010-05-18 01:58:21
香港政治真复杂
(2010-05-18)
● 易锐民
“香港的楼市十分‘奇特’,当楼价升时,成交量增加;楼价下跌时,交投反而下跌。市民应反思。”香港特首曾荫权在电台节目中坦言,港府的责任,最重要是令楼市平稳。
每当香港有大事件发生,传媒都要大清早跑到政府总部或教堂,找特首做回应。然而,在“516补选”翌日,记者不用去找了,因为曾特首清早已到了电台,在节目中直接给予回应。
差不多1个小时的节目,曾荫权主要就是谈两件事,在大谈香港政情分析之余,他还当上财经分析师,剖析香港的楼市。
他说,现在香港人的买楼习惯跟以往不同,令港府很难做。他以自己为例,当年结婚后,要再工作一段时间才能置业,但现在不少港人刚毕业就说要买楼。
至于他提出的“买楼追价”现象,其实就是在谈港人近年很喜欢的楼市投资——“摸货”,而且,当楼市好景时,“摸货”必赚,自然很多人去“摸”了。
据去年9月所做的一项统计显示,在首17日住宅“摸货”共录得151宗登记,当中近九成赚钱,这个比率连升5个月,并创下16个月新高。
当中,一个新盘的“摸货”个案,原业主持货仅1个月,就劲赚168万港元(约30万新元)离场了。
不过,学者指出,当香港楼市畅旺而带动楼价急升,“摸货”量自然上升,这是香港楼市的特点。但“摸货”其实是“摸货人”和出售物业者之间的一场赌局。摸货人看升,而出售物业的人看跌。
所以,曾特首提出的“奇特”现象,原来归根究底又是因为一个“赌”字。
为什么昨日曾荫权要选择“楼市”为第二热门话题呢?因为,最近香港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和亲北京政党民建党、工联会等,在港府强调“不轻言复建居屋”之后,还是不停地提出有关诉求。
昨日趁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开会,讨论活化居屋二手市场措施之际,公屋联会、工联会及民主党等多个团体,也组织超过100名居民到场请愿,要求“复建居屋”。
曾荫权表示,港府并非永不考虑复建居屋,只是目前土地求过于供,须考虑由政府建屋是否为纾缓楼市压力的最有效方法。
“香港每年约有1万名‘上车户’(新买楼者),已拥有楼宇资产的逾90万户,政府的房屋政策不可以损害他人利益。”他说。
他还称,目前香港的房屋供应大约有240万个,而家庭数目则有230万个,基本上是供求平衡,但不少家庭希望改善居所环境,以及要求政府协助置业,因此,港府希望再咨询市民意见。
他认为,“复建居屋”一事必须顾及多个问题,包括考虑土地供应是否足够、政府自建房屋的方式是否有效、以及市场会否有更好方法处理此问题等。
对于梁振英在报章上撰文表达对香港楼价的看法,曾荫权认为,梁振英对自己的言论很执着,但一切的讨论,都应在行政会议内发生。
事实上,梁振英的言论也引起一些人的不耐烦,自由党常委田北辰就在报上回应,认为若事件背后有任何政治目的,例如“竞选特首”,相信需要以另一种心情去看待有关言论。
原来,楼市问题又可以跟“选特首”连在一起,所以,香港的政治真的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