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834718
haitao
“求求你表扬我”背后的道德判断和媒体功能
开放专栏:“求求你表扬我”背后的道德判断和媒体功能
类别:时事评论 浏览量:299 版次:AA23 版名:个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08-02
作者:彭远文

杭州孙老伯救了落水大妈,事后主动要求宣传报道自己,被救者的女儿对此感到很是别扭。这个现实版的“求求你表扬我”炒得挺大的,网上讨论得很热烈,杭州《青年时报》连续作了几期报道,还上了央视——— 事情不大,影响不小,确有值得分析深思之处。

其实现在大众的反应已经相当一致,均在力挺老伯,不再认同课本上教导的“做好事不留名”。这是好现象,茅于轼十多年前在《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一书中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要求做好事的人不留名,未免对好人过于苛刻。对社会而言,这种要求有什么必要呢?”“报纸电台表扬好人好事,为的是鼓励人们去做好事,现在又不希望做好事的人留下姓名,岂不是矛盾吗?”至于主动要求宣传自己,我继续引用一句茅于轼的话:“助人为乐是你办的第一件好事;告诉别人你在助人为乐,是你办的第二件好事。”道理很简单,不需要我解释了。

必须承认,我们大多数人做了好事不敢宣扬,一方面固然是“做好事不留名”的教育,更重要的,恐怕在于“躲避崇高”的心态。“躲避崇高”是为了反抗“高大全”——— 情愿做一个真诚的痞子,也不愿意做一个虚伪的榜样。但必须说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高大全”早已不成其为敌人,“冷漠”才是我们的大敌。王朔说:“我前些年一直演一个北京流氓王朔,其实我不是。我是一个有美德的人,我内心真的很美,我没有害过人,没有对不起人。我没有欺负过比我弱小的人。”你看,连朔爷都说自己是“有美德的人”,再“躲避崇高”就太奥特曼了。

值得玩味的还有各方心态。被救者女儿的反应并不让人意外,我们都受过同样的教育。孙老伯主动要求宣传自己才让人意外,其动机很清楚:“这秀,是作给那些冷漠看客的。”试想如果当下社会不是这么冷漠,孙老伯自然也就不需要提出这样的要求。为善最乐,救完人,慢慢走回家,平静享受这份快乐,岂不更好?而从大众反应看,很多人痛骂被救者女儿“忘恩负义”,“狼心狗肺”,其实正如前述,这真的有那么难理解吗?痛骂也许是为了宣扬助人的美德,但同时失去宽容的美德。于是,我们看到了太多急迫和愤怒,都在用极端的方式表达诉求,而少了春风化雨的从容和平静。究其根本,当然沉疴已深的社会由不得人不着急,但有些事就是急不得。

还必须注意到孙老伯的诉求也是在拷问媒体,媒体除了揭丑,还要扬善,而后者目前做得远远不够。必须承认这对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比如“彭宇案”之后,到处都一窝蜂报道类似事件,众皆感慨“好人难做”。貌似满街都是碰瓷族,实际上显然不是事实,曾经有一个早上,大雪路滑,眼见前面一老妇摔倒,我稍一犹豫,马上有两个人把她扶起来了。当时又是懊恼,又是感慨:你说我怎么会犹豫呢?实际上,到今天我还认为彭宇案真相未明,媒体报道缺乏平衡,这点就不赘述了。从这点看,《青年时报》旗帜鲜明表示“我们就是要捧红孙老伯”,值得赞赏。
但同时必须看到,媒体固然有责任,但是是有限责任,如果孙老伯指望媒体多报道好人好事来改善社会风气,恐怕是要失望的。追求罕见现象是新闻的本质属性,拿这件事来说,真正的新闻点是老伯主动要求宣传,而非救人。而如果要强制宣传,比如通过政府主导发通稿,树榜样,这么多年已经证明了效果也并不好。以急功近利的方式寻找解决之道注定失败,根本的办法,仍然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个人选择,也许影响不了几十万人,但至少可以影响围观的几十个人,身边的几个人——需要提醒一下,不要不好意思说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作者彭远文,媒体从业者)(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我的blog:http://szhaitao.blog.hexun.com & http://www.hoolee.com/user/haitao
--以上均为泛泛之谈--
不尽牛人滚滚来,无边硬伤纷纷现 人在江湖(出来的),哪能不挨刀(总归是要的)
网络对话,歧义纷生;你以为明白了对方的话,其实呢?

您所在的IP暂时不能使用低版本的QQ,请到:http://im.qq.com/下载安装最新版的QQ,感谢您对QQ的支持和使用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