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8371
李颖: 贫困女大学生生存报告——中国扶贫基金会
贫困女大学生生存报告

作者:中国扶贫基金会



  在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以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
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
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大学生”所做的调查,扶贫基金会公布的《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
告》显示:


  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每个月生活支出在100元以
下的贫困学生占28.7%


  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随着经济的波动和城市
下岗失业人群的进一步加大,这个数字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她们都需要社会的关爱


  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


  贫困女大学生生存报告


  油多了不好


  “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她执意要记者多吃
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却只要了一份一元钱的炒粉丝。


  这还是记者在场,她吃得好一些。如果是平时,她一般都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
毛钱的白菜。那些菜一般都看不到油。


  她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03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她的父母很要强,在和
村里的强大势力斗争不利下,他们发誓让自己的孩子成器。结果供养比孟娜大8岁的大大儿子
上大专、找工作、结婚生子后,他们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家庭经济还几近崩溃。


  2003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
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费5000元的学费,在学校住宿每年需要较1200元的住宿费。孟
娜没有那么多钱,她身上只有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一年的生
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等待有钱了再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了一个勤工俭学机会
。在那个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花费半个小时进行清理,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而从家里带来的钱,她基本不敢用,心里老想着欠下的学费。


  她每吨只吃一两米饭,花费0.2元钱,再加上0.6元钱的白菜或者0.8元钱的豆腐,一般一
顿饭花费1元钱就已经符合自己的标准了,如果超标了就意味着她别的活动受到限制。


  孟娜的专业需要经常上机制图。进机房的费用为每个小时1元钱,每次一进去就要呆上两
三个小时,这花去了他手中和吃饭一样多的钱。在记者采访她的前几天,她上机温习C语言花
费了9.8元,学制图花了4元钱,她心疼不已。


  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但只有
5个人的地。她的一个妹妹刚读完初中,就辍学了。好在家里人身体都健康,没有陷入到危机
当中,但也的需要随时提防。


  今年家里能否替他交完所有的费用,她不清楚,只知道去年家里还可以给一点生活费,今
年一分钱也没有寄来;全家9个人依靠5个人的地生活,再想多刨点东西也不现实。只有自己努
力。结果就是她一方面勤工俭学,另一方面努力节约。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因为上街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太贵。化妆品从来都不敢买。前几
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她花30元买了一双鞋。春天买了一件
外套,花了19元。


  不过,孟娜并不孤独。在中国农业大学以及其它农、林、师范类的高等院校,像他这样贫
困的女大学生,根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公布的《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统计,就超过了学生总
人数的15%,她们被称为“特困大学生”,他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
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


  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8%。


  只要给我们一个平台


  记者在中央民族大学校内的一个十字路口上,一个女孩走上前来,身体前倾,偏着头问:
“你就是记者吗?”她的脸稍长,但红扑扑的,带着笑容,身上穿着一件有些发白的红色T恤
,一举一动都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她把记者带到花丛中,采访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


  张德丽来自山东沂蒙山区。父母辈的很多孩子大了还找不着对象,只有采取转亲的方式,
张家的女儿嫁给李家的儿子,李家的女儿嫁给王家的儿子,王家的女儿又嫁给张家的儿子。张
德丽的父母就属于转亲大队伍中的一员,虽然有时候也吵吵闹闹,但幸运的是,无论是他的父
亲还是母亲,对他们几兄妹都很好。


  在张德丽小的时候,父母就有意培养她们的独立精神。9岁的时候,就开始让他们自己拿
钱去买东西,如果价格偏高,就告诉他们买贵了。在孩子们遇到困难去找他们的时候,他们让
孩子们自己解决。


  张德丽有一个姐姐,小学刚毕业的时候,就被迫辍学了。16岁的时候就被迫做了村里幼儿
园的老师。后来经过精一部的学习后,在临沂市分配了一个工作,但工厂很快就倒闭了。最后
她做了一名导游。在她能够挣钱之后,自己挣的钱几乎都给了妹妹。再到后来,虽然她谈恋爱
,结婚,一直都无私地支持着妹妹的学业,从高中到大学,几乎年年如此。现在,张德丽每个
月300元的生活费,基本上都是姐姐给的。“姐姐一直在物质上精神上支撑着我,以后我不知
道如何感谢她。”


  她去年考进中央民族大学的时候,不仅向亲友借了钱,还向信用社贷了2000元,结果较轻
了第一年的学杂费和住宿费。今年9月份的时候,张德里还要向学校缴纳6000元的学杂费以及
住宿费,但她手中却空空如也。


  张德丽还有一个弟弟,今年正在读高中,每年的学杂费和生活费3000多块钱。尽管如此,
姐姐还是鼓励她,让她安心读书,父母还给她说,让她不要担心下一学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他
们会想办法解决。


  虽然有姐姐的帮助,父母也一再让她不要对自己的学杂费过份担心,但面对这6000元的庞
大的学杂费和住宿费以及下个学期的生活费,她不禁紧锁眉头。“去年借钱已经很困难了,今
年再去借钱,肯定困难重重。”张德丽开始准备申请助学贷款,可助学贷款已经停止了,她只
有计划暑期打工,能挣多少挣多少。


  张德丽很早就瞄准了家教、促销等行业,“不管他脑力还是体力,只要能够赚钱就行”
。他现在就等期末考试结束。


  可是找工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容易,张德丽说:“只要给我一个机会,只要能给我一个
平台,我就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


  “如果有一个人一下子给你很多钱,你要吗?”记者问。


  “不要,我要的是机会,哪怕每天只能赚1元钱,我心里也踏实。”张德丽说,她姐姐给
他说过:“贫穷不应当成为我们的桎梏,应当成为我们发展的平台。”她说:“今天我们一无
所有,所以我们不怕掉身份,不怕吃苦,一无所有才是无所不有。”


  张德丽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到退休的时候,到最边远最贫困的地方去,办一所学校,让所
有的孩子都能上学。


  这种债可能永远也还不清了


  “欠下的钱好还,但这种感情的债可能永远也还不清了。”张婷喃喃地对记者说。


  她今年20岁,是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她快要考试了,也在到处寻找
勤工俭学的机会,希望暑假能够留在北京,自己赚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


  张婷来自山西交城县的一个小村庄,家里靠种地维持生存。2003年拿到中国农业大学入学
通知书之后不久,父亲就抛下妻女撒手西去。母亲也患了病,经常头痛、喉痛不止。每次犯病
,劝她到医院去,她都不愿去,只是用“脑宁”等简单药物稍微缓解一下自己的神经。


  办完了父亲的丧事,张婷背上行里准备踏上开往北京的车,她突然发现,学校要收取的
5600元包括学费,书费和住宿费,就像一只拦路虎横在前进的路上。


  前进,还是后退?


  如果继续前进,张婷就有可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前途艰难;如果后退,张婷的家庭
就会没有负担,但张婷的前途就显得比较黯淡。


  这时,张婷的大姨出现了。张婷的高中生活就在大姨家度过的,当时大姨起早贪黑为她做
饭,为她操劳。大姨夫如同自己的父亲一样疼爱她,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经常与班主任联系
询问她的学习情况。本以为高中结束了,自己以后可以少拖累他们了,没想到,家庭突然来了
如此不可预测的灾难,压的她无法忍受。面对她的前途艰难,大姨又担起了继续供她上学的重
任。


  大姨和大姨夫都没有高薪,俩人的退休金加在一块也只够全家人的生活费。即使这样,他
们没有丝毫躲避的想法,他们动员自己的儿子、女儿和儿媳妇凑钱,虽然他们基本上都没有正
式的工作。


  没过多久,大姨的大儿子拿来1000元,女儿拿来1000元,二儿子送来1000元,二儿媳也送
来500元。令张婷想不到的是,二嫂的母亲也送来了200元。张婷的姐姐送来1000元,一个远房
的老姨给她送来500元,一个远房叔叔给了她1000元,另一个给了300元,邻居也给了200元。



  60多岁的大姨将这些帐都记到一个专门的本子上,拿了7000元钱,就和张婷一起到北京来
了。


  交了学费和住宿费之后,张婷手中剩下的钱就不多了,她必须要寻找一些增加收入的办法
,才能维持自己在学校的生活。她向学院写了苦难补助申请,获得了400元的补助。但这始终
不是办法,她试图找一些勤工俭学的活干,可最终没有得到机会。她只得又到处寻觅,结果多
以失败告终。


  不能开源,就节流。张婷到食堂打饭,尽量节俭,她的生活费现在每天是6元左右。面值3
0元的电话卡一个月一张,主要给大姨和母亲打电话,偶尔也给同学打电话,打超了就不打了



  因为没找到勤工俭学的机会,张婷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去年冬天参加了第一次
大学的考试后,虽然她不知道排名情况,但感觉不错,她说以后会继续努力的。


  从贫困家庭出来的张婷没有谈男朋友,她的说法是对那件事情没感觉,“从我们这样的家
庭出来的人,应当有责任感,不能耽误学业,不能对不起所有关心我、爱护我的人。”因此,
她几乎没有化妆品。她在学校也从来都不买衣服,能省就省。


  今年春节,张婷回了一次山西老家,她生病在乡下的母亲也来到大姨家,两家人合在一起
,过了一个快快乐乐的春节。当时大姨看她衣服都旧了,就拉着她到街上去逛,一下子给她买
了很多很多的衣服。


  春节结束后,她揣上表哥表姐们给的700元钱,就回到了北京。她说以后“就是好好学习
,然后来报答所有人的恩情”。她感觉身上有一种欠债感,“以后钱的债好还,感情的债不知
道能不能还得清。”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已经取消,张婷从学校贷不到款,她今年秋天开学的时候,将面临近
6000元的生存压力。她计划留在学校,这样可以找一点事情干,这样可以为下个学期攒上一点
学费,也可以减轻亲人的负担。


  采访结束时,她一再地对记者说,“如果你那儿有什么可以赚钱的工作机会,一定要通知
我。”


  千名贫困女大学生的调查


  《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刚刚完成不久,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的霍庆川就找到
媒体,希望能够尽快将这份调查报告发布出来,原因是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为这些特困女
大学生作一些帮助。


  新长城项目是一个以在校特困大学生为主要帮助对象的一个公益项目,2002年9月1日启动
。到2003年底,该项目累计筹集到资金925万元,帮助了特困大学生3671人,项目覆盖了全国
28个省、市、自治区的321所高校。该项目的特点是,不仅仅对特困大学生提供经济上的资助
,而且还精神上支持这些大学生的成长。


  一年多来,新长城发现了隐藏在大学校园深处的特困女大学生群体。人们很少注意到,也
没有人专门关注过。这个群体的生存很难,至少在求学、勤工俭学和就业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
度的困难。


  “我们这个社会对女性上学仍然存在偏见,很多农村女孩读了一段时间之后不能继续读下
去了,这些特困女大学生就在这种偏见中经过了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这段经历,她们
的家庭难以为他们提供学习和生活的最基本条件,进大学本来就不容易。”霍庆川对记者说。



  关于勤工俭学难。“社会留给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机会本来就不多,男生找勤工俭学的机会
本来就比较困难,更何况女孩子?同样在大街上,男孩子很容易就举起了勤工俭学的牌子,而
女孩子则比较困难。如果女孩子找到勤工俭学机会以后,还受上班时间、路程远近等因素制约
,而男孩子受这些条件限制比较少。”


  “社会用工还存在性别方面的歧视,特困女大学生毕业以后去找工作,很多用人单位一听
说是女生,很容易就拒之门外。”


  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主任对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去年7月中旬,我在《北京晚
报》上看到一篇报道,写的是陕西榆林地区的考生景艳梅高考结束后拿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结果她的父亲不但不高兴,反而自杀了。景艳梅不断地问自己:‘我为什么上大学呢?如果
我不上大学,我的父亲就不会死了。’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当时我拿着报纸整整哭了两
个小时。从这个时候起,我就一直观察这个群体。”


  “今年春天,壳牌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对我说,‘你们应当关注这个群体’,我们才正式决
定做这个调查。”


  今年春天开学之后的第二十天,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启动了特困女大学生调查活
动。新长城发放面向学校的问卷20份,面向学生的问卷1000份。调查范围主要是在不同地域的
农、林、医、师、综合等20所不同类型的高校以及由这些学校推荐1000名。实际回收有效学校
问卷14份,有效学生问卷759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70%和75.9%。


  霍庆川介绍,根据新长城的标准,“特困生”的标准是每个月的生活费支出在120元以下
,贫困生“的标准是月生活费支出在180元以下。但该标准在各地因地区差异而区别较大,”
比如在北京,月生活费不足300元的就算‘贫困’了“。本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是依据
各地提供的标准选出来的。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19.4%来自农业大学,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医科大
学,15.3%来自师范大学,52.2%来自综合大学。她们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为100
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仅为17.6%。


  调查显示,目前高校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
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
庭数量日趋加大。整个就业形势还比较严峻,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城市家庭
供养大学生也面临很多困难。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学生中,有74.7%来自农村家庭,来
自城市家庭的有25.3%。她们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11.9%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0.
5 %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15.7%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84.3%的贫困女大学生
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贫困学生的家庭普遍存在家庭负担重且经济拮据的情况。1996年以来,我国各类高校普遍
“并轨”,尽管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收费标准有所不同,但学生人均年缴费用大都在3000
~8000元,一些重点院校热门专业则高达万元,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培养一个大学生年
平均费用为1万元甚至更多。一般家庭尚难支付,贫困家庭则更难承担,从而导致高校贫困生
人数不断加大。


  大多数贫困女大学生都认为,“上大学”是她们儿时的梦想,现在终于圆了梦,有了接收
良好教育、提高综合素质、锻炼适应社会能力的机会,她们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学
习,掌握各种知识、培养各方面能力。虽然她们现在生活困难,面临各种压力,她们仍然相信
自己会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丝光热。


  逾九成月生活费不足200元,谈恋爱是奢侈品


  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
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每月生活
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
高达93.7%。


  在吃饭以外的消费上,有13.7%的贫困女大学生根本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学习用品,49.8%
的贫困女大学生每月个人学习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达56.6%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购买
服装的经济能力,还有25.2%的每月服装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学生无力购买化妆
品,还有31.5%的贫困女大学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调查显示,这些学生的月生活费约为普通学生月生活费的二分之一,甚至更低,连最起码
的吃饭问题都无法保证。他们在生活上大多比较拮据,不得不时刻限制着自己生活上各个方面
的花费,时常陷入窘境。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
能靠勤工助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
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
48.5%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
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的事的压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28.2%的同学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学生选择向过
去的同学倾诉,31.4%的选择向现在的同学倾诉,28.0%的向家人倾诉,17.4%向学校、教师
倾诉。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有66.2%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俭学;有83.8%的贫困女
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只有9.6%贫困女大学生有悠闲、娱乐活动。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
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50.3%和45.5%。只有9.6%的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
活动。


  贫困女大学生为了学费和生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挣钱只
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根本谈不上增添学习用品、书籍、资料等,更谈不上进行形象建设。有
56.6%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有65.9%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化妆品。


  因为经济的贫困的环境的压力,谈恋爱对贫困女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奢侈品。调查显示,
仅有4.1%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持赞成态度;有34.7%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26.8%的贫困
女大学生不赞成;还有34.4%的贫困女大学生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个人将来就业的问题上,有2.8%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考虑过将来就业的问题;只有6.
7%的贫困女大学生对于个人将来就业没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有43.1%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
自己毕业后应该有一份工作;有47.4%的贫困女大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毕业后会有一份
称心的工作。


  在接受帮助问题上,86.1%的贫困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8
2.5%的贫困女大学生学费希望在学费上得到帮助,40.3%的希望在生活费上得到帮助,38.2%
希望得到培训,24.2%的人希望得到心理指导。


  非西部地区和西部一样贫困


  此次调查中,有27.0%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西部地区,有73.0%的贫困女大学生籍贯
在非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的来自于城市家庭的贫困女大学生所占比例为31.7%,高于非西部地区8.9个百分
点;而在非西部地区中,来自农村家庭的贫困女大学生所占比例为77.2%,高于西部地区。来
自于西部地区的单亲家庭出身或者是孤儿的贫困女大学生所占比例为14.1%,高于非西部地区



  非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可支付给的生活费用在100元以下的家庭所占比例为3
8.8%,高于西部地区2.2个百分点;父母每月可支付给的生活费用在200元以上的家庭所占比例
为16.8%,低于西部地区2.2个百分点。


  无论是西部地区还是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其实际每月生活费绝大多数都在300 元
以下,每月的饮食支出绝大多数也都在200元以下;在个人每月学习用品支出上,非西部地区
的贫困女大学生有53.2%的人花费在20元以下,而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有40.7%的人花费在
2 0元以下,有23.6%的人花费在21元到40元。在个人每月服装支出费用上,非西部地区的贫困
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比例为57.9%,高于西部地区5个百分点;购买服装费用在20元以下的所占比
例为26.3%,高于西部地区3.8个百分点。无论是西部地区还是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在
个人每月化妆品支出上,都是绝大多数人不买或者仅买价格在20元以下的化妆品。


  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但靠勤工助学面前维持的比例为47.2%,高于西部
地区5.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用心计划,可以维持的比例为
45.6%,高于非西部地区4.8个百分点。


  无论是西部地区还是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都承受很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西部地区贫
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费上升、学习紧张和考试不理想的压力比例分别为
:86.8%、51.7%、45.9%、32.2%,分别高出非西部地区2.6、4.3、5.2、5.8个百分点;非西部
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看不到个人前途、生活单调、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的事和无知心
朋友的压力比例分别为:11.8%、16.3%、28.9%、25.3%,分别高出西部地区1.6、2.6、3.0、
19.9个百分点。


  缺乏特殊资助政策


  报告指出,高校对贫困女大学生的评价都较高,认为贫困女大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
经济困难,无力承担其学费及其它费用,她们生活俭朴,课余时间多用于勤工助学,争取少量
补贴。尽管面临如此沉重的经济压力,但她们人穷志不短,勤奋学习,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优
良,有些甚至很突出,自立、自强、上进心强,心理状况较好。相信以她们顽强的人格力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定会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成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材。


  但是,在对贫困女大学生实行资助的政策上,在调查的14所高校中,只有内蒙古大学、河
海大学和同济大学设立了对贫困女大学生的特例资助政策。其中,内蒙古大学设立的是周凯旋
奖学金(也叫明天女大学生奖学金),由周凯旋捐款资助,资助标准是2500元,资助年限为4
年。河海大学设立的是勤学奖学金,是由女高职委员会捐款,资助标准是800元/人,每年评定
1 次。同济大学设立的是女大学生成才助学金,由建国基金会捐款,资助标准是5000元,资助
年限是一年,资助人数是10人,但仅资助过一次。其余高校均没有对贫困女大学生的特例资助
政策。


  《报告》在“结语”中担忧地说:“目前,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状况令人担忧,由于社会
、家庭、生活和就业等多重压力,许多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充满艰辛。她们更需要来自全社会
各界对她们的关注和扶持。”
DISSENT IS THE HIGHEST FORM OF PATRIOTISM !

--Thomas Jefferson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