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839513
haitao
山寨“联合国人居奖”,笑话一场
山寨“人居奖”,笑话一场
类别:时事评论 浏览量:176 版次:AA02 版名:社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08-27
作者:三季稻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编辑此文

房地产业传来“喜讯”:近5年来,中国有200多个楼盘获得“联合国人居奖”。较真的人会起疑,这联合国的奖,难道和我们这里“人民的好××”荣誉一样大面积派发,一年发40个?真相揭开了,假的,都是假的。对照获奖名册,正版“人居奖”确实拿了19个,获奖者主要是各地政府,无一是房地产企业。这些把招牌挂起来捆绑叫卖的,都是山寨货,花36万人民币就可买一个“联合国”的大匾回来(昨日《国际金融报》)。(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奖是怎么来的,报道说:由国内的一家房地产行业协会操办,参加评选不要钱,获奖后享受宣传推广服务才收费。明眼人都知道,其实也就是个收钱发奖状的路子。那怎么样才能借到洋人身上的仙气,把本土协会的忽悠提升为高规格的国际接轨呢?走出去,开国际大会去。去年的一例,在印度的新德里搞了个“人居企业论坛”,我们这里好多个大的房地产企业都得了大奖,有吓人的洋名,叫“联合国人居署H B A奖”(H abitat B usinessA w ard 人居企业奖)。据报道,在这个企业论坛上,有联合国人居署的领导讲话、鼓掌,据说还住了咱中国开发商的房子,所得之奖,当然可以打着“联合国”的旗号了。

这联合国人居署的领导不知道真的到场没有,要是真的如房地产商宣扬的,问题就大了。联合国的机构和中国的行业协会携起手来搞创收、建小金库?严肃的政府间合作行为被商业操纵,搞敛财生意?联合国的官员接受中国地产商的贿赂,睡他的房,奖他的人?因为我们这里,每天识别骗子(大师、洋博士、权威机构等)成了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此类露马脚的言论,自然有些免疫力。果然有人出来爆料:这是××××联房地产商会的手笔,得奖的全是内地和印度的地产项目。和以往开发商花钱买奖性质一样,只不过这次玩到国际上去了。山寨“人居奖”,笑话一场。(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借洋马甲包装自己,假借洋权威撑腰,是我们这里商业营销思路。近期《南方周末》报道,有的地产公司租用洋人(在中国的留学生、旅游客或落魄汉)撑门面,扮演外资代表、国际传媒机构人员,还有“联合国的代表”,演出了隆重的剪彩仪式,凑足了“国际化元素”。堂堂“联合国”的名号,包吃包住,几千元就打发了。相比来说,36万元价太高了,应换回“银河系”、“宇宙”级的奖励才合算。当然,地产商有的是钱,36万换来民众不识的大名号,忽悠更多的进项,绝对值得。用“联合国”的旗号提高房价、增加销售,不知道算不算是盗用“联合国”的名义,反正,肯定是国际玩笑。(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回到“联合国人居奖”的本义,不说申报标准中列举的“保护历史遗迹”、“公众对项目的认可”、“促进社会正义”等项是否达标,单说房价一项,“人居”至少得适合人居住,让年轻人看得到希望和前途,现在的房价都快把人逼疯了,即便真有,也是名不副实。对于此类骗术,我们都习惯了,我们管它叫“包装”、“策划”、“营销”,是此地吃得开的大学问。 □三季稻


[关键词]联合国人居奖
类别:时事评论 浏览量:125 版次:AA46 版名:众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08-27
作者:傅万夫 邓为 钱夙伟 邝飚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编辑此文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中国至少有超过200个楼盘“获得”过联合国人居奖,而这些所谓的“联合国人居奖”,没有一个是联合国相关机构直接评选出来的,而是花钱找一些中国的机构买的,记者注意到,相关方案上的宣传推广费为36万元人民币。

(《国际金融报》8月26日)

追捧“联合国人居奖”是一种心虚表现

某种程度上说,开发商热衷于评奖是一种心虚的表现,或者说,这个楼盘和开发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来吸引购房者,只能寻求一些旁门左道来掩盖一些不足。这算不算欺骗尚需论证,但至少这样的企业是缺乏诚信的,而一个没有诚信的开发企业就算挂上太阳系所有的人居奖项,也只能是满足一种虚荣心。

或许,国内一些很有知名度的楼盘并没有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但它们的影响力似乎要比这200多个楼盘还要高,因为决定一个楼盘命运的关键在于质量以及物业服务等多方面构成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这就是一种品牌效应,是将房屋质量等多重因素集合在一起的一种营销资本,也是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生存根本。遗憾的是,更多的企业并没有去在意这种品牌建设,或者说在很功利的房地产市场中,一些企业没有时间和心思去做长远的规划。 □傅万夫

假“联合国人居奖”背后的真问题

这是一个标准泛滥的时代,也是一个评奖甚嚣的当下,不管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不管是影响力大的还是小的,随便一个房地产商,能拿得出手的奖项绝对可观。对于房地产商来讲,在手中拿到无数奖项的同时,还愿意去交换一个山寨的联合国人居奖,恰恰是一种焦虑和权利贫困的象征。没有奖项,影响的不仅是房子的销售,对于那些有来头的主办方,得罪了他们,恐怕还会被处处穿小鞋。那些稍有名气的房地产行业协会,不都多多少少和官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吗?

多一个奖项不是坏事,少一个却可能得罪各路神仙。不是有统计说,涉及房地产的税种有60多个吗,那是否有人统计,涉及房地产的评奖有多少个,60多个税种就是60多部提款机,而这真真假假、名目繁多、价格不菲的评奖,也是在助推房价上涨啊。 □邓为(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谁为200个联合国人居“野鸡奖”开绿灯

颇耐人寻味的是,住建部于2009年6月11日发布的声明指出,住建部是联合国人居署在中国惟一的合作项目归口管理部门。其他任何组织、单位无权向联合国人居署申报或推荐。而这针对的显然是那200多个“野鸡奖”。(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然而,这当中却也并没有任何对“野鸡奖”进行追究的意思。似乎“正宗”的与“野鸡”的井水不犯河水,可以相安无事。而这对消费者显然是不公平的,于不知情的购房者,“联合国人居奖”无疑是一块极具诱惑力的金字招牌。

那么,近5年中国至少有超过200个楼盘“获得”过“野鸡”的联合国人居奖,住建部何以听之任之?卖奖的诸如“中国某著名房地产行业组织”的机构,与住建部有着怎样的关系?(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显然,“联合国人居奖”这样的赫赫奖项,不是谁都可以“野鸡”的。卖奖机构,必定有着不同一般的关系和背景。事实上,众所周知,行业协会虽属民间团体,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挂靠在不同的政府部门,与官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已经等同于主管部门的一个下设机构,也就是变相的“二政府”性质。

而既然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有着利益上的纠葛,当所谓“行业协会”,成了某些部门牟取私利的工具,期望有关主管部门对“行业协会”去进行监管,其实有如左手管右手,也因此,或者是行政不作为,而这当然与纵容无异,或者是借行业协会的名义,赤裸裸地牟利敛钱。 □钱夙伟
我的blog:http://szhaitao.blog.hexun.com & http://www.hoolee.com/user/haitao
--以上均为泛泛之谈--
不尽牛人滚滚来,无边硬伤纷纷现 人在江湖(出来的),哪能不挨刀(总归是要的)
网络对话,歧义纷生;你以为明白了对方的话,其实呢?

您所在的IP暂时不能使用低版本的QQ,请到:http://im.qq.com/下载安装最新版的QQ,感谢您对QQ的支持和使用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