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公敌——苹果
苹果(AAPL,292.32,+1.18%)的成功尤为引人注目。因为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四种产品——iPad、iPod、Mac和iPhone。苹果现在还拥有配套软件如OSX、Safari浏览器、iTunes和App Store。这些非硬件产品携手缔造了“iProduct”帝国。
苹果的产品线与他们的对手微软(MSFT,24.78,+1.41%)、惠普(HPQ,40.98,+2.07%)、甲骨文(ORCL,26.96,-0.59%)以及思科(CSCO,22.09,+2.60%)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公司拥有众多产品线来分摊风险,增加销售机会。因此,苹果只有600多亿美元的收入,跟思科比就显的逊色多了。
然而,苹果的市值却达到了2400亿美元,超过了甲骨文和思科市值总和。也许华尔街喜欢这家公司的理由可能是,如此庞大的公司拥有着惊人的成长速度。
苹果成长的背后的原因很简单——用创新来扼杀对手
今天,苹果公司经常被看作是其他规模较大的科技公司走向灭亡的罪魁祸首。随着高科技发展速度的加快,苹果一直在创新方面领先于其他对手,而这使得苹果敢冒险去迎合消费者和企业用户的口味。iPod遥遥领先于其他对手,不过iPhone的领先地位至今还没有确定下来。
那些跟苹果较劲的牌子要么已近失败,要么已近开始承受巨大的竞争压力。黑莓,Kindle,以及华硕上网本就功能,内容访问以及软件应用来讲,根本无法与苹果相匹配。苹果将精密的硬件,风格化的软件和海量的媒体内容有机的集合在一起,使得对手望尘莫及。就Windows Mobile, Firefox以及谷歌(GOOG,527.29,+2.69%)的搜索引擎而言,由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组成的苹果软件套件对给他们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对于Flash,苹果的的态度直接就是株连封杀,至少在苹果自己的产品上。
7月24日,华尔街分析了受苹果影响的品牌和公司,这些品牌和公司涉及消费性电子产品和移动设备,以及在电脑和便携式产品上运行的众多软件。
——黑莓
从2005年到2007年, RIM的黑莓手机按销售量算已经成为使用最广泛的PDA(掌上电脑)。自那时起,黑莓手机以智能手机身份成功进行市场渗透,现在已经成为企业电子邮件,数据和语音通信的首选品牌。
尽管黑莓产品线占据了智能手机市场20%的市场份额,但iPhone的市场份额从07年的2.7%增加到今年初的14.4%,就增长而言,苹果的iPhone做的更好。按销售量计算, iPhone现在成为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仅次于RIM和诺基亚(NOK,10.06,+3.18%)。RIM的收入和利润预期确实超过了市场预期。然而,几乎所有分析师都认为, iPhone市场份额的增长速度是RIM公司不能匹配的。在软件和设计方面独具优势的iPhone已经赢得了消费者的亲睐。
尽管RIM在消费者市场上取得了成功,但像 Pearl 和其他设备在模仿iPhone的触摸屏和应用软件模式的时候却惨遭失败。在现实中,他们仍然只是传送电子邮件和信息和手机,未能发挥出便携式设备的完整的潜力。最近,苹果通过在iPhone推出适用于企业用户的应用程序,正逐渐侵占黑莓的企业用户的市场份额。
——亚马逊(AMZN,160.73,+5.16%)的Kindle
亚马逊的Kindle赢得了电子阅读器的战争。分析师估计这家电子商务公司在2009年里共售出了约50万台Kindle,2010年销量将有望超过250万台,而这些数字还只是Kindle在美国销售,而这也使得Kindle的市场地位凌驾于Barnes & Noble’s 的 Nook 和索尼的Reader之上。
然而,在Kindle上唯一能做的就是使得下载,购买和阅读图书变得更加方便,它是一台执行单任务的设备就像计算器或蜂鸣器。
如果跟拥有一个有竞争力的电子阅读器应用程序和一个可以在线购买书籍的网上书店的iPad相比, Kindle的销量最终被iPad超越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在苹果的2010财年第一季度里(也是IPAD面市的第一个季度), iPad的销售总额达到了327万台,远高于Kindle全年可能达到的销售量。而且,随着苹果将更多的电子书添加到iBooks商店,亚马逊在内容上的优势将开始丧失。 Kindle销量的增长速度几乎可以断定未来一定会被iPad所赶超。如果苹果公司选择大幅降低iPad价格, Kindle的命运将会很悲惨,除了被看成一款精致的消费电子产品外,估计到时候会变得一文不值。
——华硕
上网本尽管在初期获得了成功,但现在已经几乎被消费者遗忘。这个一度被看做摇摇欲坠的笔记本电脑的救世主而现在却被另一款更好的产品所代替——苹果的iPad。华硕在2007年推出第一款上网本Eee PC时,还妄想希望这款产品通过设定基本功能和互联网连接来取代PC。上网本轻巧的外观,足以让你把它装在一个钱包中,充沛的续航能力足以让你尽情的搜索网页和阅读电子邮件。低廉价格足以让几乎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也正是这些优点使得这款产品在2007年底Amazon.com网站上成为 “最想要的礼物”。
但上网本的兴起势头却被其失败的代理而浇灭。而使得上网本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原因跟iPad现在受宠的原因基本相似。
史蒂夫乔布斯说,iPad在浏览网页,电子邮件,享受和分享照片,看录像,听音乐,玩游戏,阅读电子书籍等方面比上网本做的要更好。
乔布斯说这话是有事实依据的,许多分析师也同意并相信iPad已经吞噬掉了上网本的市场。华硕总裁Jerry Shen也承认这一点,他说在iPad的竞争压力下,第二季度华硕上网本的销量受到重创。因此,该公司下调了第三季度的上网本的出货量,但以往第三季度却是销售旺季。
和Kindle一样,上网本最大的优势之一是成本。但是,随着iPad的成熟,其价格也会慢慢变得跟上网本一样有竞争力,届时必将大大削减上网本的优势。
——微软Windows
智能手机出现之前, Windows Mobile一直是在移动设备如PDA上使用最广泛的移动操作系统之一。这款操作系统是在Pocket PC品牌之下2000年推出的。 Gartner数据显示,到2007年第一季度,该操作系统已占据了61.2%的市场份额。不过,在更大的智能手机的舞台上,微软却陷入了摇摆不前的局面。在智能手机出现早期,Windows Mobile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二,但在2007年时,它的市场占有率只有12%。相比之下,2007年iPhone的市场份额仅为2.7%。到2009年,苹果以14%的市场份额占据了第三的位置,而Windows只能以8.7%份额屈居第四。
Windows在移动领域的策略与它在PC领域所使用的策略相似。微软为多个平台提供操作系统和多种企业软件程序,同时对设备制造商一碗水端平。微软的这种做法效果甚好,与RIM合作,Windows拥有了开发基地的最大市场份额。
但是,Windows Mobile却限制了用户购买新软件程序需求。而且更糟的是,微软还继续认为手机的出现只是对PC的一种补充而不是代替。尽管微软在消费者市场取得了成功,单它同时还密切关注企业应用软件开发如移动电子邮件和Office。
但苹果却以另外一个姿态杀了进来。苹果对于几乎所有应用程序都实施开放策略。苹果通过App Store方便了应用软件程序的使用。海量的软件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来购买或免费使用,现在的iPhone已经拥有大量的忠诚客户。
——Mozilla的Firefox浏览器
Firefox浏览器是第一个成功解决微软IE不足的浏览器。 Firefox浏览器发明了许多IE之前都曾尝试失败的功能如标签浏览功能。 IE在安全方面的缺陷使得计算机容易受到病毒感染,而Firefox被许多人认为是取代IE的一个更安全的浏览器。同时微软将IE浏览器捆绑在Windows PC操作系统上的做法也受到美国反垄断法的遏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了Firefox的扩张。
2010年8月一项数据显示,Firefox占有23%的全球市场份额,使其成为仅次于IE浏览器。
尽管Firefox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由于它只关注PC,在移动设备领域它却错失了机会。而如Opera的浏览器已经在移动设备市场上占据了很大份额。而现在立足于iPhone和iPad庞大用户基础之上,苹果的Safari浏览器在美国已经成为使用最广泛的手机浏览器。
2010年1月Gartner预测,到2013年,移动设备将取代PC成为访问互联网最常用的的途径。 Firefox在无线市场领域的表现一般,使得它难从这一趋势中受益。直到最近它才推出了自己的移动版本。
——索尼
近二十年的时间,索尼一直都是最大的消费者电子公司。索尼的随身听开启了便携式音乐体验时代。该公司的Diskman随后也取得同样的成功。 1999年,也就是苹果公司推出的iPod的前一年,索尼推出了第一款基于flash的MP3播放器。该设备需要使用歌曲转移和强迫用户转换MP3文件格式为索尼专有的格式的特殊软件。而更糟糕的是,索尼产品价格昂贵并且只能下载有限数量的歌曲。 2003年,索尼发布了另一款MP3播放器来与iPod竞争。虽然这款产品有所改进,但仍需要繁琐的音乐管理软件。
就像1900年代初由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的风靡一时的留声机最终被唱盘所取代一样,索尼承认它们在整合MP3播放器和携式音乐播放器时未能形成自己特有的模式。在苹果面前,索尼落伍了,因为iPod的销量已经猛增至数亿。
——Adobe(ADBE,26.88,+1.77%) Flash
Flash期初只是被用作动画引擎。但随着视频的出现,Flash主导了PC上流媒体视频和多功能媒体播放器市场,并且在未来五年内还将延续。
Flash播放器应用于99%的PC上, 75%在线视频可以使用它来播放。
包括Hulu,YouTube和大多数有线电视网站都使用Adobe Flash的制作软件来编码和播放视频。
Flash太过关注PC而忽略移动设备给了苹果跟Flash竞争的机会。苹果在其iPad,iPhone和iPod产品上已经拒Flash于门外,取而代之的是HTML5和另一个流视频格式。
苹果公司声称Flash播放器不是移动设备最好的选择。乔布斯在一封公开信说, Flash会损害电池寿命而且很容易崩溃,并给PC和移动设备带来安全风险。跟HTML5比,乔布斯将Adobe描述为一个创建多功能媒体内容封闭系统的所有者。
最近,苹果公司宣布,它们将会在有限的设备上支持Flash,这里的“有限”确实非常有限。也许,正如一些分析家认为的那样,苹果此举是对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在市场长上取得成功的一种妥协,因为这款操作系统支持Flash播放。尽管如此,Flash作为一个视频播放器仍无法在苹果产品上出现。
——谷歌
搜索行业有几个竞争对手,但在美国和大部分欧洲国家中,谷歌的搜索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65%。而像俄罗斯,中国,印度,谷歌在面对当地搜索引擎竞争面前只能屈居第二。在移动设备搜索领域,谷歌很早就成为领导者,这是因为PC用户习惯了用谷歌进行搜索以及谷歌Android浏览器的成功推出。
苹果现在正在通过用自己的方法驾驭互联网从而使人们从传统的搜索模式向使用苹果应用服务转化。iPhone中使用最广泛的应用软件都是由社交网如Facebook和其他如天气信息,电影放映时间,新闻内容供应商创建的。这一模式跟谷歌搜索很相似。
谷歌的新浏览系统试图预测用户在输入第一个字母后谷歌就能自动列出用户需要的搜索的内容。而与此同时,苹果的App Store为用户提供了最热门的搜索,使得iPhone和iPad用户不需要借助谷歌就能直接找到这些网站。
总结:苹果是一个“另类”。它与生俱来就带着搞破坏的基因,并一直伴随着它的成熟。它是全球最大的高科技公司之一,它也是华尔街的宠儿。
苹果是一家集硬件,软件,内容供应商,电子消费为一体的公司。它创造出了不止一个而是三个可以称得上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其产品内容分配模式似乎也颠覆了消费者对产品需求。苹果是一个杀手,是全民公敌,因为苹果不甘第二想做市场第一,并且在很多时候它的最求就是——孤独求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