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883327
wind_mark: 关于齐辑,
我也是所知甚少,也曾费了几天思量,终不得其门而入
这里胡言几句,当作那几天所思的小结,大家看过也就算了

先古文字,对今人大多晦涩难懂,其实并非古人故弄玄虚,而是思维体系已经完全不同
如今的中文已经西化,拼音化,虽然文字没变(实际上也已经变了),但含义用法已大相径庭
齐辑的思维是整体的,追溯的,关联的。没有孤立的,固定的,明确的东西/定义。一切东西都应该因时,因所处环境,因相互作用,有所变化
就像做菜,德国人是拿着天平,像配药那样来做菜的,食谱recipes,实际上就是配方,处方,他们永远不能理解一小撮,少许究竟是多少。实际上食材新鲜与否,含水多寡,天时气候,食客来自何地,都会有微妙影响。因此中国食谱,基本不采用精确描述
又如五行中的火,可以是红色,可以是心脏,可以是南方,可以是夏天,可以是喜庆。。。同一个卦,同样的卦辞,所问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所牵涉事物,人物不同,所解必然不尽相同。因此,如果我们不知道古人是如何看待世间万物的关联、互博、演化。自然无法看懂,使用易经。古人看来再明白不过的词语,我们也是如看天书,皆因思维方式已然不同

时间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关键。现代物理也始终未能解开这个关键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