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钢丝线上的米农
3.3qq.com时代–霸道时代
qq.com是美国人罗伯特·亨茨曼1995年5月份首次注册的,1998年起曾被作为个人电影艺术网站使用。而他所拥有的QQ.COM域名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在国外拍卖网站登记待售,甚至竞拍到200万美元,后因开价太高以致无人问津。
2002年12月,深圳腾讯公司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域名争议解决中心(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域名争议解决中心”)提出对“QQ.COM.CN”的域名投诉争议。
据悉,该域名为北京鼎扬科技有限公司杨飞雪于1999年6月23日注册,注册时间远早于腾讯公司现有名称QQ诞生时间。
1月16日,仲裁委员会域名争议解决中心专家组认定,此案争议域名与投诉人享有民事权益的名称或标志既不相同,也不构成混淆性相似。无法满足立案条件,专家组不支持投诉人腾讯公司的投诉请求,驳回其投诉,并一致裁定维持被投诉人杨飞雪作为“QQ.COM.CN”域名注册人地位。
而同时,qq.cn的域名,腾讯也没有拿到。于是腾讯转向了qq.com。但200万美金的价格还是让马化腾有些心疼。这时,腾讯公司的网大为,这个美国人,尝试给罗伯特·亨茨曼发了一个邮件,说他打算做一个个人网站,非常喜欢这个域名,问罗伯特·亨茨曼能不能出售,网大为得到了一个极为肯定的答案。接下来顺理成章地就谈到了价格,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等待都没有卖出这个域名的罗伯特·亨茨曼,降低了期待,给了一个让腾讯公司几个创始人都很意外的数字,最终定价10万美元,加律师费,只花了11万美元。
从此,腾讯开始了qq.com时代,而这个时代,它也越来越霸道。
败了官司之后,2004年1月7日,互联网业界发生了这一幕:QQ.com.cn域名的原拥有者杨飞雪,被一家名叫“北京中科三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域名代理商判定为此域名是非法持有,随即当日,该域名的所有权就转移到了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旗下。
这就是我要说的腾讯的一宗罪:qq.com.cn究竟是谁的?
历史还清晰的记录着,2003年3月10日,腾讯公司在申诉QQ.COM.CN为合法所有人之时,在法律上是被判为败诉的。为什么法庭上没有能够解决的问题,腾讯能在法律外解决,从而获得该域名呢?
这可能是一个谜,但这个谜并非一个好事。毕竟,暗箱操作这一动作和习惯是与上市公司所应有的公正、透明、诚信等秉性是格格不入的。
尚不清楚“北京中科三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手上有多大的权力,因为,公开资料仅仅表明这个公司是中科院旗下的一个科技公司——“中科三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简称CNIC)投资并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代理商;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的全国性互联网接入服务商,具备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资格。”(摘自中科三方公司官方网页 www.sfn.com.cn)
同时,我查到了一个网页新闻:
1 月15日(2004年,cnbeta注),正在北京出差的腾讯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也证实QQ.COM.CN的确已回归腾讯公司,他的反应相对平静, “该域名所有者的公司已经不存在,QQ.COM.CN域名也无法过户,”在他看来,该域名理应属于腾讯公司,“腾讯公司正通过近期从海外回购的 QQ.COM域名运营门户网站,但是原先QQ.COM.CN那家公司同样推出QQ交友、QQ邮箱,混淆用户,对市场造成一定混乱.”
这样话,如果是马化腾说出来的,那简直太搞笑了。既然原有公司推出来了QQ交友,QQ邮箱等业务,怎么会不存在了呢?这是他白痴,还是把公众当白痴啊?
这样掠夺的行为都发生过,怎么会不霸道的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呢?
域名也是一种私有财产,是不能随便处置的。比如在美国,最著名的“冤枉”域名纠纷当属WHITEHOUSE.COM了,这个美国权力中心“白宫”名称的.com域名持有者,非但没有被美国政府强行夺取,甚至经营的还是一个色情网站。权力与法律,在这里,用事实表述得清清楚楚。
而其他公司获取争议域名的办法,网上有人总结为:
所以,腾讯有这样经过,也有从用户手里拿走qq号的经过。我很害怕我正使用的qq号突然被腾讯公司收回应用权,那就很悲惨了。所以几年前我抵制qq,尽量不使用也就是因此而来。当然后续3q大战等等,只是加深我对qq的恐怖,加深了我再一次认清腾讯能霸道的程度。
做了一个图,总结了下腾讯域名的有关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