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tao:
“毒奶粉”事件已三年 结石宝宝赔偿基金仍是谜
[阅读: 232] 2011-05-18 01:54:01
“毒奶粉”事件已三年 结石宝宝赔偿基金仍是谜
(2011-05-18)
(北京综合讯)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已经过去近三年,但当初业界为30万名“结石宝宝”成立的医疗赔偿基金运作成谜,2008年底成立时总额约2亿元(人民币,下同,约3834万新元),但至今赔偿情况、管理运作以及现金余额都无从得知。
据新华社属下的《瞭望东方周刊》报道,该赔偿基金的成立机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受询时只表示基金运作情况“很好”,其他方面便三缄其口:“这是公众事件不错,但该对外(公布)的就对外,不该对外的就不用说。”
当该刊询问受托管理基金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会否会定期提交运作报告并且能否公布一些基本信息时,其负责人则表示:“这个不行,不行,这个是国家机密。”
“三聚氰胺医疗赔偿基金”由中国乳制品协会牵头,在2008年底由22家涉案企业集体出资组成。法律界人士当初根据卫生部门公布的确诊人数,以及现行法律规定的较低赔偿标准,推算出赔偿资金总额约为39亿元。基金起步资金因此应当不低于赔偿资金”,即39亿元。
不过,经相关政府部门协调,22家涉案企业最终共同出资11亿多元,其中,9亿多元用于对患病婴幼儿当时治疗和赔偿的现金支出,2亿元则成立医疗赔偿基金,作为患儿在18岁前的检查及治疗费用。
有评论就指出,2亿元的赔偿基金对于近30万受害儿童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
自己的孩子也是“结石宝宝”的维权人士赵连海则质疑,基金会的钱究竟有没有花在结石宝宝身上。
他接受《明报》访问时说,曾经联络中国乳制品协会,但对方不理不睬,他计划“六四”过后去卫生部要求履行承诺,免费救治所有孩子,以及解释基金用途。
他说:“就我们目前了解的情况,现在许多结石宝宝的状况都不好,很多(孩子)病情进一步恶化。”
根据卫生部通报,至2008年底,全国“毒奶粉”受害患儿共29万4000人,赔偿标准是死亡赔20万元,重症赔3万元,普通症状赔2000元。
为患儿做法律援助的北京律师林峥说,卫生部称95%患儿获赔,但未公布总额,有些患儿未获赔偿,他致函卫生部查询,但卫生部指归工信部管,工信部又称应找卫生部,互相推诿。
中国媒体有关报道已经引起舆论关注。《新京报》就发表评论文章说,中国民众曾经习惯于一出事就由政府包揽“善后”的行政主导救济模式,固然这一模式的效率高,但问题在于,它往往只管一时,不管长久,而且,不能建立明确的责任分担机制,动辄让纳税人要为肇事的个人和企业“买单”,有违社会公平。因此,采取国际通行的赔偿基金善后模式,应当是一个方向,但由于专门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尚无相关规定,“三聚氰胺医疗赔偿基金”神秘运作,受害儿童家长、媒体却无可奈何。
文章说,诸各国经验,类似这种赔偿基金的管理,往往由受害者代表、律师、会计师、相关领域专家等多方共同参与,互相监督资金公平公正地使用:“三聚氰胺事件赔偿基金的运作不应成谜,2亿元的赔偿基金具体怎么花,还剩多少,近30万受害儿童家庭和公众需要一个答案。2亿元显然不足以给近30万受害儿童长久的保障,有必要考虑追加注资,如通过乳企、政府、社会捐助多方筹措,并借此建立受害儿童家长、专家、企业、政府等多方参与的基金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