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mei:
浦发行等14家银行卷入申虹投资偿债风波
[阅读: 298] 2011-07-04 02:54:02
浦发行等14家银行卷入申虹投资偿债风波
第一财经日报
鉴于大额贷款应该组建银团贷款的要求,申虹投资针对其负责的14个项目组建了两大银团贷款,总共涉及上海地区14家商业银行,资金规模在一两百亿元。浦发银行2008年年报显示,申虹投资位列其当年第七大贷款客户,贷款额度达14.65亿元,占贷款总额比例0.21%。
上海申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申虹投资”)的贷款和偿债能力几何?
10万亿地方政府债务审计“风暴”仍在发酵,申虹投资的资金基本面也被“掀”起一角。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连日来从各方渠道了解到,申虹投资目前的资产负债率在65%左右。同时,其负债规模为200多亿元。
关于申虹投资的未来偿债能力,申虹投资相关负责人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公司的主要还款来源出自两方面:一部分是“生地变熟地”的“弥补性资金”,另一部分是“经营性收入”。
“前一部分的占比较大。”该负责人坦言。
资产负债率为65%左右?
近日,审计署披露,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约10万亿元。
而在上海,近年来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各级融资平台的经营和债务情况亦为外界聚焦之所在。
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陈启伟已就“上海城投拖债,地方坏账告急”的港媒报道予以明确的驳斥,并强调上海各级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总体情况良好,运行正常。
昨天,本报刊发《上海力驳城投拖债 “申虹投资”贷款或展期》引发广泛关注。
作为一家政府投资公司,申虹投资负责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注册成立于2006年7月7日,为多元投资的国有股份制企业,注册资本50亿元。
事实上,申虹投资也是上海虹桥商务区具体规划、协调方之一。
上述负责人表示,申虹投资在承担虹桥交通枢纽开发建设时,主要承担的投资成本包括相关地块的动拆迁费用,以及该区域内的人行通道、高架道路、景观绿化、河道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投资。
作为世博配套工程的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用地面积为26.26平方公里,已于去年3月正式启用。
据介绍,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由12家投资主体进行开发建设,涉及46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700多亿。申虹投资作为12家主体之一参与其中。
“当时发改委给我们批复的投资额度是311亿,经过投资分工后,我们实际承担的投资额度为299亿。”上述负责人称,“投资分工主要是指区域内的经营性项目,按照专业性原则进行拆分,比如电力、燃气、污水处理等设施由其他专业性公司进行投资建设,所以实际承担额度比批复的额度略低些。”
据其透露,今年春节之后,国家审计署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了对申虹投资的债务审计工作,主要审计内容包括,申虹投资作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规模是否可控等。
“当时审计结果是我们负债规模200亿左右,目前资产负债率为65%左右。”上述负责人表示,“我们大量的投资发生在2008年、2009年,资金来源基本上是银行贷款。”
哪些银行“输血”
昨天,另有媒体报道称,申虹投资近10亿元流动性贷款到期,部分出现逾期。
上述申虹投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我们的负债规模完全可控,也不存在到期流动贷款未偿还现象。”
“到期的流动性贷款已经全部还清,资金规模并不大,也无10亿元贷款部分逾期的情况。”该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此次是按照商业银行清理地方融资平台的要求,除了已经偿还的贷款,其余流动性贷款全部转换为固定资产贷款,也不存在所谓的展期问题。
该负责人透露,鉴于大额贷款应该组建银团贷款的要求,申虹投资针对其负责的14个项目组建了两大银团贷款,总共涉及上海地区14家商业银行,资金规模在一两百亿元。
哪些银行“输血”申虹投资?“全貌”尚待披露,不过记者已经找到了一些“拼图”。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网站上援引的一篇媒体报道称,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今年3月18日与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全力推动虹桥商务区建设。
前者已与虹桥商务区内的多家公司及项目开展业务合作,其中就包括申虹投资。
记者此前查阅的浦发银行2008年年报显示,申虹投资位列其当年第七大贷款客户,贷款额度达14.65亿元,占贷款总额比例0.21%。
而将时间拨回到2009年初,一则《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支持世博基础设施建设》的报道中亦透露,中行上海分行通过与重点行业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已为上海城市基础建设作出了一系列支持。
这批重点企业中也出现了申虹投资的名字。当时披露的数据是,该行对虹桥交通线路项目的授信总额超过80亿元。
贷款转换背后
据了解,目前申虹投资的银团贷款事宜尚在合同签署过程中。
“实际上,转为固定资产贷款后增加了抵押物,对银行来说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风险。”一家债权银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并不担心申虹投资的偿债能力。”
此前,一家大型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到了申虹投资“流动贷款需要转换成以资产抵押的固定贷款”。
这位负责人同时指出,转换成固定资产贷款,并非因为公司无法偿债或风险问题,“而是到了可以做成项目贷款的时机,同时又是地方融资平台清理过程中的正常业务调整。”
陈启伟在澄清上述“上海城投拖债”报道时也提到,“媒体报道有关城投公司流动资金贷款转换成固定资产贷款,属于当前政府融资平台清理规范中的正常调整,与还贷欠息没有任何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申虹投资的流动性贷款以信用贷款为主,期限一般仅为一年;而转为固定资产贷款后,虽然不同项目的贷款期限不同,但平均期限在10~15年,贷款利率总体为基准利率下浮5%左右,贷款抵押物则包括土地和一些在建项目等。
“原先流动性贷款的确存在短贷长投的问题,主要是有降低财务成本的需求。”上述申虹投资相关负责人坦言,“同时,也因为此前虹桥区域的很多规划一直在调整,相关审批文件和证明不能及时齐全来做固定资产贷款。所以这次由流动性贷款转为长期贷款,实际是正常业务调整和规范操作。”
这其中的部分说法得到了上述大型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的证实。
据其透露,申虹投资的项目是上海重点项目,之前相关批文不断变化,所以不具备项目贷款的条件,各家银行就以流动贷款的形式予以支持。“而现在虹桥火车站、高铁等相关建设工作到了一定程度,资产也正在形成,公司可以拿出一部分资产作为抵押,也就具备了转换成项目贷款的条件。”
事实上,将大量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用于项目建设的平台公司不止一家。
前两年地方融资平台迅猛发展之际,很多银行都在以各种方式争取项目。
一家国有银行上海分行风险总监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银行不仅提供下浮利率,还将长期贷款人为转成短期贷款,比如5年期的固定资产贷款做成五个1年期贷款,本身已经较低的贷款利率再下浮10%,让平台公司的资金成本更低。”
根据银监会去年初公布并实施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不得用于固定资产、股权等投资。
一家国有大行上海分行副行长曾告诉记者,除了补充现金流、增加还款来源等,地方融资平台清理工作的重要一项还包括提高贷款期限匹配度。
资金平衡方案
如果没有审计署的“重磅”发布,如果是在几年前,申虹投资或许不会像今天这样为外界瞩目。
因为根据上海市财政局2008年评定的财务会计信用等级A类单位名单,申虹投资榜上有名。
而按照上述申虹投资相关负责人的说法,目前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65%左右。
作为企业偿付能力的一大指标,资产负债率主要反映其债务负担水平、偿债能力及其面临的债务风险。
65%的资产负债率是高是低?
一个简单的对比值得参考。
在近年来中国铁路建设融资引发外界对其偿债担忧时,铁道部相关人士曾在去年3月表示,铁路债务水平处于安全、合理、可控水平。2009年铁路资产负债率为52%。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今年5月则透露,一季度中国铁路资产负债率约为58%,仍处于可控范围,“我们能够防止债务危机的发生”。
而根据今年监管层针对平台贷“降旧控新”的监管规定,对2010年6月30日前已签订合同但目前未完成全部放款过程的,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才能继续放款,其中之一即是资产负债率不高于80%。
记者获悉,申虹投资的大量投资均发生在2008年~2009年间。
关于申虹投资未来的主要还款来源,上述负责人提到了两点,所谓的“生地变熟地”的“弥补性资金”,即前期开发时进行“七通一平”处理时,这部分费用可作为土地成本列支,通过相关方面的财政统筹弥补成本,可能来自土地出让收益中的支出。
“七通一平”,即是前期开发涉及通水、通电、通路、通邮、通讯、通暖气、通天然气或煤气、平整土地等基础设施建设。
另一大还款来源是“经营性收入”,主要是虹桥枢纽内的商业服务设施,包括零售商业、餐饮、停车场等,当初由申虹投资,出售经营权或捆绑开发,收益将用来平衡运行的管理费。
关于申虹投资的资金运营梳理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今年5月,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召开会议听取申虹投资的资金平衡方案、项目投资计划情况汇报。
会议透露的信息是,管委会负责监管申虹投资的资金平衡,申虹投资要对已建项目投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并根据虹桥商务区建设需要认真制定待建项目投资计划,同时在此基础上制定好申虹投资的资金平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