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13063
李颖: 我目睹了房地产变黑的全过程
我目睹了房地产变黑的全过程

我进入房地产业还是在70年代初,北京搞陶然亭、北营房、青年湖等第一批危房改造小区时,至今已30余年。那时,不但还没有开发公司,连统建办(开发总前身)、住宅办(天鸿集团前身)也尚未成立。规划局、设计院都是现从五七干校农田里抽回人搞规划设计。有事时,一个电话,计委、建委、规划局、水电气各部门负责同志就自己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赶来现场办公解决。中午还要自己拿钱拿粮票去吃饭。投资是市政府按每平方米158元包干(包括拆迁、勘探设计、建安工程和室外工程)。动用每一套房子都要有相当级别的领导批示。当时我们每月工资都只有几十元,也没有奖金,住房都极为困难,但就我所知,没有一个工作人员敢给自己弄套住房。想请客吃饭连粮票都赔不起。真是不能不廉洁奉公呀。

  文革后,先后成立统建办、住宅办,搞前三门、团结湖、劲松、刘家窑、北官厅等小区,投资除了政府部分财政拨款,主要是买房单位自带建房指标和材料指标集资统建。房价前三门也不过300元/平方米。规划局等部门开始忙起来,办事要去车接,中午要在食堂管饭(每人每顿交半斤粮票,三角伍分钱)。如果能帮助他们换套房子(真的是换,而且是换那种五、六十平方米一套的房子)就非常感激、非常满意了。

  80年代初,统建办改成开发总,住宅办改成住宅建设开发公司(天鸿集团前身),各区县也跟着改了。1986年北京市审定了第一批26家开发公司,当时全国也只有少数几个大城市一共有百十家开发公司,任志强的华远连开发资格都未能评上,没有开发权,只能是承发包公司。王石、潘石屹等则还未涉入房地产。政府财政不再拨款,全靠向买房单位预售房子集资建设。一些权力部门包括水电气热部门开始要房子,办完事要去饭馆吃饭了。但当时是政府办开发,所有开发公司都是国有企业,公对公,财务制度很严,个人工资很低,那时全北京都没有一个五星级饭店。北京只有几十家开发公司,市政府还嫌多,非要整顿成一个区县只能有一家开发公司。所以真的没有多少油水,腐败还只是现象,刚刚起步。但个别人已开始吃拿卡要。老百姓开始骂街了。

  以后,开发公司越来越多,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房地产放开,大批外商来投资房地产,成立了大批开发公司和合资公司,每一个开发项目都要跑烂几个汽车轮子,吃几百顿宴会,送无数纪念品,还要出国考察,建房成本越来越高,房价飞涨。但当时还都是各单位公款购房,再分给职工。私人买房的只有少数大款,高房价还未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生活,反映还不强烈。而且1995年以后房地产又很快开始滑坡。但腐败已经不仅仅是现象。

  从1998年开始至今的新一轮房地产热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造就了无数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开发公司从1995年的9500多家迅速增加到3万多家,房地产投资从过去全国每年几百亿、一两千亿元增加到上万亿元。在此过程中,国营开发企业大都奄奄一息,逐步衰落。而一大批暴发的房地产新秀登上了舞台,引领风骚,与各级政府官员结成了远比过去国营开发公司密切得多的亲密关系。以至于国营企业送礼人家都不屑一收了(你每一分钱都有账,都要审计,还送不起重礼,不是给人家找事吗!)而掌管审批权的工作人员二三十岁就都已住上好房,开上好车,周游过列国了。使我每次去办批件都发愁:“拿什么才能打动你,我的少爷小姐!”每一个开发商完成一个项目需要多少公关费用,恐怕是开发商的最高机密了。然而,更可怕的是,官员们在福利分房时都已经解决了住房,甚至两套三套多套,连儿孙的房子也有了,大款们豪宅也早买了,现在停止福利分房了,轮到老百姓买房了,这些代价就只能由老百姓承担了。老百姓能同意吗?老百姓评价说:“现在已经没有腐败了,全是腐烂了”。

  因此,从我亲眼目睹的房地产变黑的全过程,我就知道,房地产需要一场革命了。所以,房地产---你欠老百姓一次彻底崩盘。
DISSENT IS THE HIGHEST FORM OF PATRIOTISM !

--Thomas Jefferson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