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155454
liu_sir
这是北大校友网的一篇文章。
薄部长五种面孔

在庄重压倒活泼的中国政坛,薄熙来是个特例,俊朗的外表、优雅的谈吐、开放的作风使得他获得明星般的待遇。他的能力更是令人侧目,短短几年,他从大连市委书记到辽宁省省长,再到商务部部长,上升势头强劲。

2月29日,薄熙来被正式任命为商务部长,转眼他在新位子上已经坐满半年。全力应对新挑战的同时,这位已过知天命年龄的“魅力部长”变得内敛和更加成熟

在大连采访2003年度亚欧经济部长会议期间,来自北京的女记者不停地向大连同行打听有关薄熙来的点点滴滴。大连的记者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北京来的女记者好像都很喜欢他,香港的女记者也对他很感兴趣。”大家哈哈大笑。

薄熙来外形高大俊朗、谈吐文雅风趣、做事从不拖泥带水,一直是中国政坛的“明星”,也是每年“两会”记者围追堵截的热门人物。香港媒体称他为“传媒宠儿”、“魅力部长”等,在大连、辽宁省任职期间,上镜率颇高。

上任商务部长后,媒体再次给予他高度关注,德国的《今日中国》杂志称,“他善于跟媒体交流,凭着流利的英语和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能力,薄熙来对于中国这个正处于上升期的世界经济大国有着积极的作用。”德国《世界报》则把他称为“稳定执政党领导地位的推动者”。

低调

在来商务部之前,无论身为大连市市长还是辽宁省省长,薄熙来总不忘在各种场合进行主动推销。中央推出振兴东北的方针后,他更是屡屡作为“推销”辽宁的主角。

“媒体采访我,我可以借机把沈阳、大连等城市的优势好好和人家聊聊,让人家知道,人家才能来投资。”这是薄熙来的一句名言。2001年底“辽宁—广东商品展销经济合作洽谈会”开幕仪式上,辽宁的一位代表打出了“要发财找熙来”的牌子。

调任商务部部长后,薄熙来一反在辽宁高调的处事风格,转为不出头、不亮相、不讲话,表现非常低调。

薄熙来履新的第一周,就有内地、香港等十多家媒体希望采访他,都被他以“刚刚上任,需要先熟悉工作了”为由而拒绝。直到“两会”期间被记者堵住,薄熙来才第一次公开对媒体说话,但回答十分谨慎。当有记者让他谈谈“本届政府一年来的工作成绩”时,他只简单地说:“我觉得这一年干得很好,非常好。”

据悉,国务院一位主要领导人曾告诫薄熙来,担任国务院部委的领导,跟地方的领导不同,还是谦虚谨慎一点好,否则会走弯路。这个传言是否真实无从考证,但在中国低调内敛确实是为官的潜规则。

不过媒体对于这位“明星政治家”却是“高调”依然。4月15日,第95届广交会开幕,薄熙来在广州琶洲新馆视察时遭遇媒体“疯狂围堵”,现场几近失控,原定1小时的视察被迫提前结束,只进行了约20分钟。

同样是在4月份,在一份时尚杂志举办的中国“时尚先生”评选中,薄熙来被列在候选人榜首,提名者认为薄熙来是“最具时尚眼光的中国官员”。

率直

官位的变迁让薄熙来改变了行事的基调,却没有改变这位新部长率直的性格。在大连市和辽宁省担任领导时,他敢说能讲,没官腔,做事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在商务部,他的这种性格同样得到了体现。

今年6月,美国商务部长埃文斯一行访华期间,薄熙来曾设宴款待。席间,美国万豪集团的老总抱怨在中国开饭店手续繁多,薄熙来立刻回应道,有什么问题你来找我,我处理。接着转头责成在座的相关负责人立刻着手解决问题。

商务部的一位工作人员称,他们的部长喜欢按照自己的路子走。薄熙来承认自己是个急性子,几乎是“有什么说什么”。

到商务部上任之初,薄熙来被媒体称为“说英语的部长”,这与他的急性子也不无关系。在外事会见中可以看出,薄熙来往往不需要翻译就能了解外宾意思,频频点头、笔录或应答。如果恰巧翻译打磕巴,他会忍不住用英语来回应外宾。

在一次与美方的会谈中,美方的翻译不是很流利,在忍耐了一段时间之后,薄熙来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的时间非常紧张,在座的中方人员都能听得懂英语,你可以不用翻译了。

忙碌

因为时间紧而不用翻译,对于薄熙来而言,这样说并不是“做秀”,他的确非常忙。

商务部一名工作人员说,部长的工作态度是没得说,可以用“没日没夜”形容,更不用说过周末了。有时外事会见要安排到晚上九点多,一天会见三、四批外宾是司空见惯的。

在过去半年,薄熙来可能是在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部长。3月2日,刚刚上任3天的薄熙来就在位于北京东长安街的商务部大楼里会见了他的第一批外国客人,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英中贸易协会副主席斯蒂文·佩里一行。截止到7月底,薄熙来在短短5个多月的时间内,参加了100多次外事会见。3月份,薄熙来一共出席了各种活动46次,每天平均超过1.5次。

除了一拨接一拨地会见外宾,薄熙来还先后以主要随行人员的身份陪同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出访,足迹遍及3大洲,10几个国家。

2月16日,薄熙来抵京赴任,虽然对他的任命在13天后才正式下达,但他在抵京的第二天就到商务部上班,安排好自己的办公室之后,就开始走访各个司局,了解情况。

上任几天之后,薄熙来迅速出台了一份被商务部称为“薄十五条”的内部文件,订了很多规矩,包括文件的流通、外事活动流程等,如规定外事活动必须录音,活动结束后,两小时内必须把录音整理成文字报送他本人,四小时内报送简报等。“薄十五条”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商务部各司局、各项业务工作乃至商务部的政治、人事工作,它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商务部的工作给带起来了。

薄熙来在大连和辽宁省时,政府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政府官员晚上11时之前不许关手机。薄熙来跟下属谈工作基本都在下班以后,如果找不到相关负责人,他会发火。现在他更是“变本加厉”:商务部司局级干部24小时不能关机,保证随时可以联系得到。

商务部工作人员说,不管薄熙来从哪里出差回京,一下飞机,一定要先回部里。

幽默

在很多公开场合,薄熙来都不时显现出他的幽默,使气氛十分轻松。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大连国际软交会上,薄熙来在致辞中对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能够在百忙中出席此次会议表示感谢。接着他突然话锋一转:“我们希望吴仪副总理不仅仅出席第二届大连软交会,还希望她能够出席第三届、第四届大连软交会!同意的请鼓掌通过!”顿时,台下掌声雷动。

鼓掌完毕,吴仪笑称自己被“预定”了。

在会见印度驻华大使苏里宁时,他的英语语言功底再次得到印证。在谈到农业问题极端重要时,他使用了“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成语,翻译因为没有准备,译成了“扯了我的一根头发,全身都会感到疼痛”。话毕,懂英文的薄熙来即刻转回头,笑言翻译机敏。

念旧

念旧是薄熙来性格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在今年的“两会”上,刚刚履新的薄熙来,胸前还佩戴着辽宁团的代表证。他笑容可掬地对记者说:“我在辽宁工作的时间比较长,刚到北京来,想的还有很多辽宁的事,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不仅对于东北,对于整个中国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从大连市委书记升任辽宁省长,薄熙来把大连戏称为他的“娘家”,如今出任商务部部长,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就成了他的“娘家”。

薄熙来对今年举办的第二届大连国际软交会的支持也表现出他对“娘家”的旧情不忘。软交会的规格不高,媒体对第一届的报道并不多,但各路记者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被告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薄熙来将一道出席会议,这相当于把会议的规格提高了许多。在大连期间,薄熙来还陪同吴仪考察了大连的企业,对大连的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会见外宾时,薄熙来总会叫上几个企业代表,有些就是东北的企业家。他也会在与外宾交谈时推销中国的产品,而东北的产品往往最先从他的口中蹦出。

大连现代博物馆有一口巨大的钟,对面是薄熙来面带微笑和市民奋力敲钟的巨幅照片。那时的他薄熙来意气风发,没有一丝皱纹。在商务部部长位子上的薄熙来已经54岁,虽然皱纹增加了不少,却更添了成熟的魅力,他还是那么地帅气,那么地令媒体着迷。

有人曾这样评价薄熙来:从不改变他无法改变的东西,坚决改变他能够改变的东西。他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能够适合中国国情,把自己的理想进行到底。 (文/王卓 刘俊、马昌博、杨兰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国的“新名片”

随同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5国和欧盟总部,是薄熙来在新岗位上第一次向世界展示自己和中国的重要机会。他的幽默、智慧、直率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是个大家庭,)在校的中学生就有两亿多人,这个家庭人丁兴旺,每天有22000个新娘要出嫁、44000个小宝宝出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伙食大为改善,每天要吃掉160万头猪、2400万只鸡。管理好这样的大家庭实属不易。我们的总理不仅要让年青人有书读、让成年人有事干,还要照顾好2000万幼儿园的小朋友和1200多万80岁的老人。”

掌声四起,经久不息。听众开心地大笑,发自内心。

今年5月,出任中国商务部部长仅两个月的薄熙来,经温家宝总理亲自点将,陪同温总理踏上欧洲5国之旅。一路上沉默寡言的薄部长在位于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终于开了口,这一开口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在出席由中国商务部和欧盟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贸易投资研讨会时,发表了上述这篇让总理开怀、让听众捧腹的演讲。

任商务部部长之前,在人们的印象中,薄熙来是一位英俊潇洒、能言擅辩、机智幽默、在媒体圈里极其有人缘的一个地方官。数次在“两会”期间,薄熙来走出人民大会堂,立刻被各路记者围个水泄不通。他的出现总是能让记者感到兴奋和激动,甚至有些记者为了追逐他而被自己的话筒线绊倒。而薄熙来也总是被“逼”到停车场上,经常是最后一个登上车的代表,把满意和遗憾全都抛给了窗外的记者们。

然而,当了“京官儿”之后的薄熙来,开始不苟言笑,开始拒绝媒体。直到踏上这次欧洲之旅,开口发表了上述演讲,才让人发现熟悉的薄熙来又回来了。

据说那篇演讲稿是薄熙来本人亲力亲为起草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独有的“薄氏文风”。

薄熙来讲话很亲切,就像聊家长里短。温总理对欧盟总部的访问恰逢欧盟完成历史上最大规模扩大之时,薄熙来的声音在如潮的祝贺和好评声中显得人情味十足:“这次随温家宝总理访问欧洲,我本人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就是中国与欧盟这个大家庭相互靠得更紧了、走得更近了。前些天,欧盟在办喜事儿,增加了10个国家、7600多万人,人口达到了4亿5000万,是一个很大的家庭了。中国有13亿人口,是一个更大的家庭。当今世界每天都在关注着中国和欧盟这两个大家庭的一举一动。”

此番话得到了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的认同和回应。这位来自意大利的欧盟重量级人物带着特有的浪漫情怀描述了中欧关系,与薄熙来的讲话相呼应。他说:“《远东经济评论》在今年2月12号发表了一篇封面文章,标题叫做《中国与欧洲的爱情》,小标题是‘不仅仅是爱情’。如果这不是指我们双方要结婚的话,那么至少是指我们很认真地想要订婚了。”

薄熙来讲话很直率,有时令人尴尬。同样是在那篇演讲中,他说道,“前些天,(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拉米先生送给我一本写世界经济的书,实实在在地讲,我还没有细看。但这肯定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因为书的第一章写的是中国,拉米委员这个顺序把握得很好,我想拉米先生尽管工作十分繁忙,但脑筋还是清醒的,能够忙到点子上。”

说到此,拉米的笑声和在场600多名听者的笑声已经融为一体了。

薄熙来很勇敢,他总是打破陈规旧律,做一些让人觉得不可思异,但又不得不交口称赞的事情。温总理访问意大利的时候,中国商务部和意大利生产活动部共同举办了一次中意双向投资研讨会。研讨会上,薄熙来再次开口:“中国商务部将按照两国总理的讲话精神,竭诚为中国意大利两国企业服务,请记住中国驻贵国商务处的热线电话0636308534。”

说到此,温总理忍俊不禁笑出了声,接着便是掌声响起。(文/张晖)

新位置 新挑战

从“封疆大吏”到“内阁部长”,薄熙来需要的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政治智慧和行政能力。复杂的内外贸环境和反倾销难题都摆在薄熙来的面前,等待解决

由于身体原因,商务部第一任部长吕福源没有来得及完成自己的使命,今年2月29日,接力棒传递到了薄熙来手中。

用“临危受命”来形容薄熙来出任商务部长并不为过。

今年1月份开始,中国的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均呈放缓态势,作为主管部门,商务部的压力颇大。另外,商务部在内外贸的整合上才刚刚起步,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的话说,各部门依然是分割状态,工作效果不佳。

这是薄熙接手商务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中美贸易纠纷、与欧盟的贸易关系、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等问题等接二连三地出现。

整改商务部

期待越高,压力也就越大。上任之初,薄熙来面临的迫切问题就是整改商务部。商务部是本届政府整合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的产物,承担着外经贸和内贸两个方面的工作。

中国一向有着“重外贸、轻内贸”的传统,所以部门内部的工作冲突在所难免。

薄熙来领衔的商务部试图在内外贸统一方面打破僵局。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在7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商务部将充实从事内贸的队伍力量,“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详细的工作方案,包括干部队伍的交流,工作上的统一安排,方案的整体推进。力争在今年年底或不长的时间内在内外贸统一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零售业是内贸工作的重点。今年年底前,中国零售业将全面对外资开放,如何使中国零售企业不被外资冲跨,是今年内贸工作的一个重头。在这一点上,薄熙来从一开始就重视有加。

3月5日,在全国人大会议现场,步步高连锁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填向薄熙来当面递交了《商业大店法》议案。5天之后,王填接到商务部条法司打来的电话,说薄部长已经在议案上做了重要批示,并邀请他到商务部做客,对议案内容进行沟通。

在繁忙的“两会”期间,薄熙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仔细看完了议案,还安排两个部门具体经办,这大大出乎王填的意料。

商务部有关部门还在酝酿《全国城市商业建设管理条例》,该条例将为内外资提供一条公平的起跑线和相同的发展空间。此外,薄熙来还着手增强商务部的法制规范,强化外部监督,5月20日,他签署了《商务部行政复议实施办法》。

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国雄说,薄熙来思维比较现代化,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商务部的风格将变得更加开放。

冷静处理中美贸易纠纷

今年4月,薄熙来上任以来第一次遭遇了来自外贸方面的危机。

近3年来,尽管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量大大上升,但去年美对华贸易逆差仍达到1240亿美元,美中贸易纠纷不断增加。迫于国内的政治压力,布什政府敦促中国解决纠纷,并提出希望能和中国副总理吴仪会面。

4月20日,薄熙来陪同吴仪飞到美国,这是他任商务部长后的第一次出访。抵达华盛顿的当天下午,薄熙来就与美国商务部长埃文斯和美国贸易代表佐立克举行了会谈。经过3天的友好磋商,中美双方签署了8个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并在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农产品检验检疫、食品安全、消费者安全、第三代无线通讯标准、最终用户访问和促进美对华出口等若干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虽然对于此次会谈的具体细节我们知之甚少,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薄熙来的务实、幽默和机敏促成了谈判的顺利进行。

两个月后,在埃文斯访华期间双方举行的一次会谈上,谈到美国去年对中国纺织品采取的限制措施,薄熙来义正辞严地表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不平衡,势必影响到对美产品的进口,这将是“双输”,而不是“双赢”。

为市场经济地位辩

吴仪访美10天之后,温家宝对欧盟5国的访问又给薄熙来提供了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

5月6日,中国商务部和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联合主办的”中欧投资贸易研讨暨洽谈会“在布鲁塞尔举行。薄熙来在致辞时说道:“作为中国商务部部长,我刚上任两个月。我今天只想对大家说一句话:希望尽早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欧洲这样做不仅不会失去什么,还能与最好的朋友更好地合作,更加体现欧洲崇尚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不断遭受反倾销调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国家一直把中国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薄熙来的这句话再次代表中国向世界发出了要求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呼声。

6月23日,薄熙来在北京与美国商务部长埃文斯举行会谈的时候,也做出了类似的表示,他希望美国能够改变对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衡量标准,关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突围WTO

2005年1月,全球将取消纺织品贸易配额。粗略估计,由于配额制的限制,出口纺织品的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年损失高达30亿美元。

“在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出口仍将面临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说。

今年3月,美国、土耳其、墨西哥等国的纺织品行业组织结成联盟在土耳其发表“伊斯坦布尔宣言”,该联盟向世界贸易组织要求将配额取消的期限延长到2007年底。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3国,也分别有4个纺织团体也联名支持“呼吁纺织业公平贸易”的伊斯坦布尔宣言。曹新宇的担心愈演愈烈。

7月26日,毛里求斯再次请求世界贸易组织尽快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品配额全面取消可能带来的影响。对此,中国常驻世贸组织副代表李恩恒说,中国反对召开任何一种特别会议来专门讨论纺织品配额问题。

商务部在7月30日的一次发布会上也表示了同样的立场,副部长于广洲再次重申说,纺织行业是中国的一个大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将积极支持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特别要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

除了纺织品配额的争议,随着越来越多的产业对外资开放,更多的贸易摩擦也将随之出现,形势之严峻不言而喻。

这一点,薄熙来比谁都清楚。正如商务部的一位专家所说,薄熙来是一个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领导风范的人,大家普遍相信其对商务部的掌控能力。再过半年,不知道薄熙来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

薄言大义

● 干部干活是勤政,干净是廉政。只有勤政,老百姓才能得到实惠,只有廉政,干部才能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享有威信。

●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 有什么样的市民,就有什么样的城市;有什么样的干部,就有什么样的城市。

● 我的能力有限,水平不高,但我相信勤能补拙,愿意“笨鸟先飞”。我想,只要像愚公移山那样,每天挖山不止,就一定会有成效。

● 我是和共和国同龄的人,我希望你们不要总盯着我这样上了岁数的人,而是更去关注我们年青一代的市长、省长们。

● 干好活最开心。开心地干好活最开心。干了好活老百姓最开心。老百姓开心了,政府最开心。

● 我不否认‘沾老子光’,而且还乐意告诉诸位,我曾沾的光使我终身受益!当我还是个正在认识社会和人生的中学生时,因为家庭牵连,我被关进了监狱。五年的监狱生活,使我经受了磨难,锻炼了意志,学会了思考,懂得了公正、民主、法制对一个社会是多么重要,温饱、自由、尊严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命运在这五年里给予我的馈赠,并非人人都能得到的。如果没有一个倒过霉的老子,我也得不到这份礼物。

● 我这人挺民主的,就是太忙,没时间民主。

● 我是山西人,抠门儿。小恩小惠,只能让人感觉亲近,不会让人感到敬佩,只有把工作做得出色,才能叫大多数人跟着走。我得罪人,但是没有私怨。人们最反感的,不是批评严厉,而是勾心斗角。(记者 刘俊 马昌博)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