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429] 2005-07-01 16:28:28
公用事业改革走向企业垄断?
------------------------------------------
据《羊城晚报》6月27日报道,中国的公用事业——被众口一词定义为中国市场化改革“最后堡垒”的领域。深圳的公用事业改革走在了全国前面。深圳的公用事业改革序幕是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的。水务、燃气、公交、电力等市政公用事业中,进行国际招标,引入战略投资者。2004年年底,五家试点公用事业国企中通过“招募”形式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工作基本结束,其中,法国威利雅等公司获得水务集团45%股权,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和香港中华煤气合计取得燃气集团40%股权。
在此次国际招标招募中,燃气集团取得了在深圳市范围内经营管道气30年的特许经营权,水务集团也获得50年的特许经营权。
在改革实践的同时,《深圳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条例(草案)》目前已进入立法程序的关键阶段。但在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消费者座谈会上,反思的声音成为主流,有些意见相当尖锐。人们质疑,这样的特许经营会不会把政府的行政垄断变成企业的经济垄断?市民的公共利益能否得到保障?
“签一个合同,把子孙后代都给卖了出去。”来自相关职能部门的代表提出,目前各国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年限通常都不超过20年,深圳在水务经营权年限50年的规定明显太长。
争论的另一个焦点是,是否应该把某一个公共事业领域内只授予一家企业特许经营?有关职能部门和专家都表示忧虑,“这有可能导致公用事业由原来的政府垄断,转变为特许经营后的企业垄断,不符合公用事业改革的基本宗旨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