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321] 2005-12-06 05:20:18
《半月谈》刊文批评某些地方改制怪现象
谨防改革变成谋私的幌子
必须把改革变成“社会参与型”,让各方共享改革成果
------------------------------------------
《半月谈》第22期刊登孙爱东的文章披露,前不久,湖南衡阳县工商局的改制又一次让人领略了“改革”的艰难。衡阳县工商局的一次改制,让50名大中专毕业生完成了从行政干部到勤杂人员的身份转换。
企事业单位改制中,出现人员分流甚至下岗,这本无可厚非。但衡阳县工商局的改制却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被淘汰出局者愤愤不平,“如果在同等条件下竞争,因为知识、能力不足被分流,我们无话可说。现在我们最愤怒的是不公开、不平等。”
据了解,此次局里改制不仅没有公开相关文件,没有召开任何会议,而且“人员的分流都是由局里个别领导到基层所开会,直接宣布某某出局”。更可气的是,就在大中专毕业生被分流的同时,一些违规招收、调入的关系户人员却优先进入工商部门。这些关系户人员大都是工商局领导或县机关领导的亲朋故旧。
在这个极具讽刺意味的改革中,“改革”俨然演变成当权者牟取一己之私的遮羞帽,成为一个随意借用的幌子。
文章指出,改革需要规则。有了规则,人们才对改革有良好的预期,既便于人们遵守游戏规则,也便于监督游戏规则。
改革还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必须把“内部人主导型”改革变成“社会参与型”改革。所有的改革,都应该让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既参与改革的设计,也参与改革的评估,让他们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使各方共享改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