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664] 2006-01-13 12:12:41
A和B,A比B年长16岁,B跟随A一起共事近两年,B一直称A为老师,这其中两人关系一直都很好。
之后A遇到了一些困难,B从中帮了不少忙,A一家人挺感激B的,也因为这个B总说都是一家人,以至于后来一个星期七天B能在A家连续五个晚上每天都呆到十点多才回家。
在以后的相处过程中,一些和B比较亲近的人试图分裂A和B的关系,从中做了一些挑拔,后来A的家人出面把这件事平息了,B又回到了A的身边。
但是在以后的相处中,曾经被人挑拔产生的一些矛盾似乎若隐若现,比如说,当初分裂者说B不比A差,应该可以独挡一面等等之类的话。
逐渐的B就想要承担一些工作,一方面分裂者并没有离开,A不放心,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就像别人说的,A是在压制B,A一直都不放心把工作交给B。
后来在家人的劝说下,A想通了,逐渐的开始让B去做一些主要工作,两个人不再像以前一主一次,而是形成了一种分工协作的局面,其实这样也挺好。
但是,后来不知道B是怎么想的,还是说A在压制她,多次出言不逊,对A的一些忠告,也当作是挑衅,后来A非常恼火,决定和B分开。
但又介于当初B曾多次出手相助,又不好把关系搞的太僵,正巧B的母亲住在B家,所以以拜访其母亲为名,偶尔去B家坐坐。
可能是B感觉到两人关系比较紧张也可能是B还想和A继续一起共事,从A身上学习东西,就用送东西,请吃饭为手段拉拢A及其家人。
A的性格比较安静,不太喜欢经常性和别人在一起吃吃喝喝,更不喜欢无端接受别人的恩惠,所以对于这类事情,A一般都拒绝了。
但是B总觉得A不领她的情,还在继续做着这些事情,A的家人看着也觉得有点儿不好意思,劝A不要过于较真,A就有点儿闹心,说惹不起总躲得起吧,等B有事儿的话,她肯定会出手相助,但对于常去B家吃饭的事儿,一直都不能认同。
A和B的性格相差太大,客观地说B的性格太过活跃,虽然孩子已经上初中了,但是做起事儿来还是不稳重,山东话说就是太能得色了。
大家帮忙看看到底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儿。

原来记忆被叫作难过,会忘掉叫作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