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336994
bluefire: [转贴]究竟谁丧失思考能力和表达勇气?
究竟谁丧失思考能力和表达勇气?
究竟谁丧失思考能力和表达勇气?
  思想界交锋文学界

--------------------------------------------------------------------------------



● 于泽远(北京)

  中国思想界和文学界之间近日展开一场不大不小的口水战:一些思想界学者炮轰中国作家丧失思考能力和表达勇气,丧失对现实生活的敏感和对人性的关怀,一些作家则反驳思想界没有资格指责文学界,甚至质疑中国是否真有思想界。

  据《南都周刊》报道,丁东、赵诚、崔卫平、傅国涌、邓晓芒、李工真、程亚林、赵林等思想界学者向当下中国文学发炮。他们认为,文学已经逐渐沦为与大多数人生存状态无关的小圈子游戏;大量文学作品已堕入了用尽心机出风头的陷阱:有的大摆地摊向洋人兜售假国粹;有的为“我大汉”“我大唐”“我大清”涂脂抹粉,与太监比奴性;有的故作“先锋”“前卫”状,貌似艰深实则浅陋;有的用下半身写作,贩卖无耻。

  历史学者李工真说:“在当今中国文坛上,众多的作家,或者是为了商业利益,或者是为了政治利益而投机。”

  独立撰稿人傅国涌认为,近年来小说领域没有产生什么震撼人心的大作品,也没有诞生足以令人怀抱敬意的作家;普遍的现象则是文学为市场服务,走取悦、献媚市场的路子,回避现实,避免碰钉子。文学缺乏自身的独立性,与依附政治一样,依附市场的文学也没有尊严可言。

  学者指出,当下的中国处于一个急剧的转型期,公共生活的很多层面断裂,包含极端的对立和巨大的冲突,这种冲突是文学最好的源泉,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诞生的一个契机,也是对当代中国作家的一个新的考验。作家如果回避了这些矛盾和冲突,事实上就是自动丧失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傅国涌说:“我关心的是在这块土地上,吃五谷杂粮长大的小说家中,还有没有人愿意与这块土地共命运,还有没有人愿意关注当下,并承担一个作家应该承担的那一部分。”

  傅国涌认为中国文学应该“关注我们共同面对的当下现实,关注人的命运、人与他栖身的大环境即这个时代的冲突,苦难与悲剧、欢欣与追求、梦想与挣扎……”。

  思想学者丁东批评如今很少有作家能够直面中国社会的突出矛盾,“最可怕的还不只是文学缺乏思想,而是文学缺乏良知”。

  思想界的批评引起一些作家的愤然反驳,他们在质疑批评者资格的同时,还奉劝他们“不懂就别瞎说”。

  女作家方方说,如果要去指责,文学界和思想界彼此完全可以相互指责。目前中国没见到几个学者有什么大良知大勇气直面现实或者承担点什么,某些人居高临下地指责文学,只会让人看了好笑。作家陈希我质问思想学者:“你说‘作为作家,对社会要有最起码的独立看法和判断',你自己有‘独立看法和判断'了吗?我想问,这些思想家真的有思想吗?中国真的有思想家吗?中国真的存在思想界吗?只要我们想想这些思想家是在什么样的教育体制下茁壮成长起来的,就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令人可悲了。”

变成一场“茶杯里的风波”

  不过,与1980年代一个文学作品或价值观念动辄引发轰动效应的风光相比,这场思想界与文学界的激烈交锋在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大的反响。一些学者和作家甚至都不清楚有这样一场争论。

  北京社会学者指出,思想与文学的交锋本应该受到社会、至少是学术界的关注,如今却还不如一个明星生孩子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这基本反映了文学或思想在当下中国的地位。

  学者认为,20多年前人们刚刚摆脱文革带来的苦难,急于寻求新的价值观来弥补长期政治运动造成的精神贫乏,很容易被文学作品和新潮观念所打动。

  但在1989年天安门六四事件后,探讨思想、价值观等精神话题逐渐变成了没有意义的空谈。1990年代后,市场经济大潮席卷华夏,除了少数满足人们感官刺激和猎奇心理的文学影视产品外,人们对文学和思想领域发生什么事情基本失去了兴趣。原本应该引起社会认真思考的思想与文学的交锋变成了一场“茶杯里的风波”。

  社会对思想和文学的漠视说明中国进入了一个缺乏思想和信仰追求的精神空虚时期,这不仅是思想界和文学界的悲哀,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