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tao:
出得起几十万,就能把一个人的财产冻结。。。。。
[阅读: 901] 2006-08-28 09:02:04
富士康状告一财记者 索赔3000万
http://biz.163.com/special/000220TV/fskdycj.html
富士康公司起诉《第一财经日报》的编委和记者各一人,共被索赔名誉损失费3000万元。起诉方为此支付给深圳中院的诉讼费高达50万元。[>>>详细]
原告: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富士康科技集团旗下的骨干企业 )
被告: 《第一财经日报》编委翁宝、报社记者王佑
事实与理由: 2006年6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发表了该报记者王佑撰写的题为“富士康员工,机播罚你站12小时”的报道,原告认为该报道未经调查核实就妄下结论 [>>>详细]
记者个人资产已遭查封、冻结
该公司向翁宝索赔人民币1000万元,向王佑索赔人民币2000万元,并将两人位于广州、上海的住宅、一部汽车和两张存款全部查封、冻结。[>>>详细]
全国索赔金额最大的名誉侵权案
该案是截至目前全国索赔金额最大的名誉侵权案,也首开了台湾大型企业申请查封大陆记者私有财产的先例。 [>>>详细]
第一财经日报回应:报社将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第一财经日报》的报社管理层表示,记者刊发的相关报道系职务行为,《第一财经日报》将全力支持记者应讼,并承担由此引发的一切法律责任。[>>>详细] [致函鸿富锦]
--------------------------------------------------------------------------------
评论:
吴晓波:富士康在用恐吓方式向社会公器进攻
富士康 要让媒体闭嘴?
不告报社告记者 就是想整垮个人?
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乃蔚律师认为,此案系新闻报道引起的名誉权纠纷案件,原告将记者个人列为被告的做法很少见。“由于记者是职务行为,一般都是将报社和报社记者列为被告,列记者个人就是为了整垮记者个人。”[>>>详细]
苹果调查:富士康明显违规
苹果公司调查小组发现,该供应商复杂的工资结构,明显违反了苹果公司的供应商行为准则《Supplier Code of Conduct》的相关要求。[>>>详细]
富士康集团“好讼成性”
2004年,鸿海也曾因一篇报道,向台北地方法院申请“假扣押”了台湾《工商时报》记者旷文琪的个人财产,同时向其个人索赔3000万元新台币。[>>>详细]
巨头企业 把媒体当竞争对手
对于富士康集团屡次将媒体记者作为诉讼对象的行为,台湾记协曾表示,富士康实不应把商业竞争的法律手段,用在对新闻钳制上﹔于是,记协郑重呼吁鸿海尽早撤回对旷文琪的“假扣押”,进行理性对话,还给媒体自由。[>>>详细]
以后谁还敢写企业黑幕?
法律专家认为,新闻记者应当力求报道得全面真实,但追求真实并不等于就能得到百分之百的真实,只要记者尽了力(没有过错),报道又基本属实,从法律的角度看就应当认为没有侵犯名誉权。
让记者赔巨款 以后谁还敢写黑幕?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王佑向网易商业报道表示,如果一个记者履行自己职责,根据事实写出报道,却因为报道的事实对被采访者不利被起诉并被追究巨额罚款,那么今后还有哪个记者有胆量去写负面报道?[>>>详细]
巨额索赔 是对新闻自由的严重侵害
鸿海以商业诉讼对付一个没有庞大法律资源作为后盾的记者,不但对记者职业是致命一击,更对新闻自由造成难以弥补的侵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