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王:
Dust转过来的文章:收房时面积有出入怎么办
[阅读: 540] 2006-09-22 06:22:15
买房人最后得知的实测面积数据是由测绘单位向发展商提供,再由发展商提供给买房人的。由于测绘工作过程的封闭,买房人对测绘的基础数据不掌握,计算方法不了解;加上测绘单位与发展商之间属直接委托关系,买房人不免会对这些最终数据产生“信任危机”。 买房签合同时,房地产商一般只告诉购房者公摊面积共是多少,由哪些部分组成,但各部分面积具体多少,是怎么测算出来的,消费者并不清楚。大多买房人所知的测绘仅限于在买卖合同附件中的一个分摊原则说明,以及测绘单位出具的面积登记表。 前者一般只列举了公共部位的类型与构成,而对公共部位所处的准确位置。数量、暂测的面积多少,以及在不同业主间的分配方法比例等等,均无具体、清晰的说明;后者仅记载了套内建筑面积、阳台面积、公摊面积和公摊系数等。 业主仅掌握的以上资料文件,的确无法坦然接受,除非业主对于测绘单位的能力、职业道德有极大的认同。下面的情形您可能也同样遇到过: 情景一: 某购房人两年前在北京市某小区购置了一套商品房,现住在小区的1#楼203室。按照买房时签订的购房预售合同,这套两室两厅的房子建筑面积为101.8平方米,其中包括分摊的共用建筑面积20.49平方米。交房入住后,按设计图上标注的各房间面积逐一累加,发现公摊面积达到了24平方米,比合同上写明的多一些。 在购房合同附带的《公摊部位说明》上,虽然具体标明了公摊面积包含的楼梯、过道等共用场所。但这些公摊部分的面积各自是多少,具体是怎么测算出来的,购房合同和《公摊部位说明》并没有明确标注。 情景二: 购房人甲:“我看着图纸,感觉分摊的面积多了点,小区住户的公摊面积具体如何计算?” 开发商(销售人员):“对于公摊面积,任何社区、任何项目,它都不一样,计算比较复杂,说了您也不会明白的。” 购房人乙:“你们能不能把公摊的问题说得明白些?或者您在图纸上明确标注一下,我好看明白。” 开发商(销售人员):“我现在也不清楚,只有在房屋正式交付入住之后,经过相关部门的测量才能知道,目前还无法具体说明。” 对策—— 如果购房人还没有拿到产权证,那么购房合同及其他文本提供的房屋面积数只是“预测面积”,实测面积还未下来,所以此时还无法最后确定是否有欺诈行为; 如果购房人已经拿到产权证,且产权证上所标明的实测面积是由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承认的法定测量单位测定,一般也不会有面积欺诈行为。但是,不排除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如果购房人对产权证上所标明的面积有怀疑,首先应核对开发商提供的实测面积数据是否为有资质的测绘部门出具的;如不是,开发商的实测数据本身是无效的,您有权利不予认可。如果购房人确实有证据感觉户内面积小,可向房地产主管部门申请复查。 还可以上诉法院或申请仲裁,诉讼对象是测绘部门。因为,就现行的法律法规而言,面积的复测只能由法院或仲裁机构提请,测量单位一般不接受个人及其他组织的复测要求。 预防——把合同签好 那么作为购房者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利益,避免陷入纠纷呢? 首先,要求交房时发展商出具的测绘结果,必须附带一个详细的测绘报告,并提供一份详尽具体的公用建筑部位清单与分摊细则(而非原则)。报告的必要内容至少包括测绘人员、现场实测的经过、工作的方法、实测的基础数据、计算依据、计算方法与过程,以及对于某些特殊情形的说明等等。据此,购房人可以知悉判断测绘结果的真实性、合理性。 其次,消费者应该在签订面积条款时,将使用面积,公摊面积、套内建筑面积的具体长度尺寸表示出来,这样自己入住后复核一下。 第三,在主张对面积进行复核的同时,一定要在合同中写清楚违约责任,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必须写清楚,假设面积尺寸差一厘米,就要赔偿相应数额的钱款。 最后,消费者有权对自家房屋的公摊面积提请复核,对有争议的面积进行检测。假设有一个尺寸是错的,消费者就有权推定所有的尺寸都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开发商不能证明自己没过错,那么消费者就有权拒付公摊面积的全部价款。
http://wangzw.wordpress.com/
个性化台历、日历制作
http://shop33697570.tao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