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77] 2006-12-29 05:24:40
季羡林的免战牌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季羡林对21世纪世界文化发展趋势,作出两点预测:一、“东西方文化的发展规律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二、“21世纪东方文化将再领风骚”。此话一出,舆论大哗。季羡林郑重声明:他的上述看法,绝非一时兴起,心血来潮,也非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心理,图一时的痛快,为受压迫的东方民族出一口气,而是“几经考虑,慎思明辨,深信不疑的”。
于是,大伙儿就等着看论战———论战犹如打架,最能激发国人的看客心理———谁知老先生一不商榷,二不反驳,而是高挂免战牌,上书三个大字“不争论”。
季先生说:“我是不相信‘真理愈辨(辩)愈明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辩论激烈;但是没有哪一家由于辩或辨失败而放弃自己的主张的。我主张大家共同唱一出
《三岔口》,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最后观众自己来判断是非。”
季羡林从多年的经验教训中悟得:“如果……打笔墨官司,则对方也必起而应战。最初,双方或者还能克制自己,说话讲礼貌,有分寸。但是笔战越久,理性越少,最后甚至互相谩骂,人身攻击。到了这个地步,谁还能不强词夺理,歪曲事实呢?这样就离开真理越来越远了。”
(摘自12月22日《今晚报》 作者卞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