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357] 2007-02-05 04:41:56
西边日头东边雨
西方媒体掀起中国热 中国民众普遍反应冷
● 于泽远(北京报道)
西方媒体近来掀起的“中国热”可能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一项民调显示,对于美国《时代》周刊“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的说法,只有36.0%的中国民众表示认可,高达42.9%的民众并不赞同,另有20.1%的人认为“说不好”。
西方主流媒体近来频频推出有关中国崛起的报道,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一股全球范围的“中国热”正在涌动。但多数中国民众反而对此反应冷静,70.9%的人认为西方掀起“中国热”的原因是“出于经济目的,看中了中国这个大市场”,只有18.4%的人认为“外国人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热”的原因之一。
《中国青年报》日前引述一项上万人参与的调查结果说,56.3%的人认为,“中国热”的最主要表现,是国外主流媒体越来越关注中国,其他主要表现还有:“中国制造”遍及全球(52.1%)、各大跨国公司纷纷在华投资(50.4%)、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38.6%)以及全球掀起的“汉语热”(33.0%)。
调查显示,人们感觉中国对外国人最大的吸引力是“东西特别便宜”。如今的中国已经有能力制造占全世界20%的冰箱,30%的洗衣机,40%的袜子,50%的摩托车,55%的电视,60%的青霉素,75%的钟表,80%的拖拉机,90%的打火机和纽扣。
同时,49.7%的人认为“中国热”对中国更多地是一种挑战,33.9%的人认为是一种机会,还有15.6%的人持观望态度。
报道说,中国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民众心理日益成熟:“我们今天已不会惊怒于最无理的造谣谩骂,但也不会轻易地沾沾自喜于廉价的溢美之词。很多人清醒地意识到,在中国经济增长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同时,中国国内依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贫富差距,社会保障,以及就业问题等。”
北京有关人士认为,民众理智看待“中国热”固然是心里逐渐成熟的表现,但另一方面,越来越大的社会竞争压力使很多民众感觉不到“中国崛起”给自己带来了好处,对“中国世纪”的感受自然不像外界那么强烈。民众看淡“中国热”多少也反映了不少人对未来缺乏信心。
在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软实力”却增长缓慢。据官方发布的数据,中国文化贸易存在着10∶1的严重逆差,面对欧美国家甚至达100∶1。在很多地方,中国文化给人的印象还只是武术、京剧脸谱、大红灯笼等等。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国有限的文化输出还主要靠“吃祖宗饭”。当代中国严重缺乏生产和输出有价值文化产品的能力,中国要提高文化“软实力”,有赖于在政治制度改革、价值观念转变以及法治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