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578822
haitao
两年前旧帖如何变成新闻
两年前旧帖如何变成新闻
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实际上最初来源于2005年的一个帖子 日期:[ 2007年11月7日 ] 版次:[ AA19 ] 版名:[ 网眼 ] 下一篇   ■大新闻的前世今生


  ●2005年10月11日,有网友在新浪百姓钱程论坛发帖《在其他城市挣多少钱可以过上北京月薪5000的生活》。帖子完全没提白领,只是“拿一个在北京月薪为5000.00元的人可以达到的生活水平作为参照点,来看达到同等的生活水平在其他城市需要多少的月薪”


  ●2005年10月14日,新浪财经频道转载了这个帖子,当天就引起了关注,很多论坛广泛转载。


  ●2006-2007年,这个帖子被以各种不同的题目广泛转载流传。


  ●2007年1月,有网友把原帖进行了一下编辑,以《社科院公布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为题重新发了出来。


  ●11月2日,腾讯网今日话题栏目刊出《你的工资够“白领”吗》的专题策划,将网帖数据附在《北京晨报》一篇白领题材报道后面。


  ●11月3日,《半岛都市报》以“据北京晨报报道”的名义转载了那份数据。许多网站也都转载了。


  ●11月4日-5日,全国各地各大媒体、各大网站论坛纷纷转载,并针对本地情况提出数据失实的质疑。同时网友指出数据其实是老早的网帖。


  ●11月6日,几家质疑数据真实性的媒体采访社科院后,刊登澄清报道,白领工资标准并非社科院发布。


  社科院以为是专家放炮


  表示将再次提醒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要慎重


  昨晚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社科院内部几位人士,了解到社科院目前还不知道这个“白领工资标准”是怎么出来的,普遍猜测是有哪位社科院专家不谨慎放的炮,被媒体直接冠以社科院的名义发了出来。


  本报记者又采访了社科院宣教处相关人士,其称社科院专家个人发表的论文、观点,并不代表社科院官方,而是其个人观点。社科院会再次提醒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要慎重,因为他自身具有特殊的身份,他的发言与一般人有很大差别,会引起不同的反响。


  本报记者 虞伟


  近日,全国各大媒体都报道了一份《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的统计数据,成了近期最热闹的新闻。


  这份白领工资标准引发巨大争议,一方面各界批评社科院搞这种东西干什么,一方面许多城市都认为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比如“合肥,如果按照这一工资标准,几乎所有城镇单位在岗职工都已进入白领之列。”有网友感慨“社科院真是什么都能统计出来”。


  这个据说是社科院公布的标准社科院自己却并不知情,实际上,在全国媒体和网民热烈讨论并提出质疑的时候,社科院自己也在质疑。11月5日一大早,社科院官方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就以《划白领标准有意义吗》为题转载了一篇报道,文章里几位专家猛批这个标准,并直斥社科院“瞎折腾”。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个白领标准实际上最早来源于2005年10月网友发的一个帖子。


  一个两年前的帖子,究竟是怎么变成一条全国热议的大新闻的?


  网站做专题引用网帖


  记者调查发现,最早将这份流传已久的数据“变成”时事新闻的,是腾讯网今日话题栏目11月2日题为《你的工资够“白领”吗》的专题策划。该专题策划的详细导语页面,以《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为标题转载了标注日期为“2007年11月1日”《北京晨报》一篇有关白领生活现状的报道,并附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


  而实际上,11月1日以及之前的《北京晨报》都没有刊发过这个标准,只不过那篇白领生活状况的报道是他们的,而且还是7月29日的报道,题目是《六成白领周末开销不足200元》,与工资标准完全无关。


  初衷是反映白领焦虑


  负责当期策划制作的腾讯编辑表示,该期专题的策划动机源于自己在网上看到了一篇《白领?你以为你是就是?》的帖子,帖子围绕一份“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对白领的工作焦虑进行讨论。


  “当初选择这个策划的主题,就是关注白领阶层的焦虑情况”。随后,通过搜索他发现这“白领工资标准”的调查数据实际在网络上已广泛流传,便在专题中引用了这份数据,放在了《北京晨报》那篇报道的下面。


  至于网页中出现的“2007年11月1日”这个时间,则是“当时制作专题页面的时间,并非《北京晨报》那篇报道的见报时间”。


  《北京晨报》“转载”“自己的报道”


  对于网站来说只是一个不应把网帖附在新闻报道后面的小问题,然而很多媒体和网站未经核实,便误将《北京晨报》作为率先披露这份工资标准的信息来源,各地媒体更是突出当地标准的本地化报道。


  率先转载这则份工资标准的是《半岛都市报》。11月3日,该报在A2版发表了题为《青岛月入4000元才算白领》的报道,并在导语的开头注明“本报讯据北京晨报报道”的字样。


  对此,当日该版责编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1月2日晚上,他在本地新闻网上看到了这则报道,考虑到报道内容的意义,随即做了本地化转载,至于数据的真实性,“由于时间晚,同时又看到是《北京晨报》的报道,便觉得没什么问题”。


  11月4日开始,包括本报在内的全国数以百计的媒体和数以千计的网站广泛转载报道。从这一天开始,以“本报讯”、“据《北京晨报》讯”等方式,各种本地化报道铺天盖地式地凸显着不同城市的白领生活水准,甚至新华网也转载了这份数据,并随后被多家媒体作为权威来源转载。


  有趣的是,全国媒体都在“转载”《北京晨报》的报道,《北京晨报》自己11月5日也在头版和2版“转载”了这个新闻。


  本报记者 张东锋
我的blog:http://szhaitao.blog.hexun.com & http://www.hoolee.com/user/haitao
--以上均为泛泛之谈--
不尽牛人滚滚来,无边硬伤纷纷现 人在江湖(出来的),哪能不挨刀(总归是要的)
网络对话,歧义纷生;你以为明白了对方的话,其实呢?

您所在的IP暂时不能使用低版本的QQ,请到:http://im.qq.com/下载安装最新版的QQ,感谢您对QQ的支持和使用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