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301] 2008-03-26 01:31:00
上海“铁皮”怎么缩水了?
(2008-03-26)
● 何惜薇
在1月份的私家车额度拍卖中,素有“世界上最贵铁皮”的上海车牌,“拍”出了8100元(人民币,下同,约1620新元)的最低中标价,比去年12月的价格少了4万1900元,平均车牌中标价则是2万3370元,较前一个月下跌了3万2672元。
由于跌幅非常显著,这样的结果可谓令全城哗然。加上1月份上海市宣布对拍卖方法作出调整,不但增强拍卖信息的透明度,而且允许竞拍者修改报价两次,大家自然都以为有关修改扭转了车牌价格不断上升的趋势。
不过,“铁皮”缩水的另一个原因后来曝了光:网络的瘫痪令不少人痛失竞拍车牌的机会,甚至有许多市民因网络拥堵问题不能及时修改出价,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有鉴于此,全城聚焦本周六再次拍卖私车额度的活动,沪上媒体更竞相向有关当局询问将如何完善拍卖方法。这么一来,竞标人最多能使用两个电话号码进行投标,以及电话投标操作不当和超时将被自动切断等应对措施,近日成了沪上报章和电视等的热点新闻。众多被媒体引述的受访官员中,有个名字吸引了笔者的注意,那就是“五一”。
没错,就是五一劳动节的五一,此人其实是上海市交通局副局长。日前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又有记者问他应对措施,他极有耐心地解释一番后坦言,私车额度拍卖虽能控制城市汽车的总量,但也不是“包治百病的药”。他也说,这个自1994年就推出的政策其实具有“过渡性”,尤其是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到比较理想的阶段时,或者交通状况有所改善的时候,该政策就会慢慢地淡化,最后淡出。
上海是全中国唯一推出私车额度拍卖以舒缓交通拥堵问题的城市,过去甚至有人质疑这个类似新加坡拥车证的制度是否合法。既然五一提出其过渡性,自然有记者担心一旦该政策取消,有更多人会拥车,使交通拥堵问题恶化。对此,五一回答说:“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人们思想素质的提高,会有很多人买车,但是不会有很多人无限制用车。也就是说我们拥车的比例会上升,但是使用率会下降。”
他补充,许多发达国家的市民拥车量比上海高出很多,但他们车辆的实际的使用却不如上海般频繁。他再次强调关键在于公共交通的发展:“如果公共交通发展得很好,又舒适、又准点、迅速,甚至比私家车更迅速,而且又节约成本,费用很经济,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会有很多人买车,但是不会有很多人频繁使用,或者说在高峰时间、工作日使用这些车辆,还会更多的依靠我们的公共交通。公共交通发展的好坏也是我们政府应该做的事情。”
诚然,如果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完善,更多人会愿意以公共交通代步,道路拥挤的现象也会有所改善。为了迎来2010年的世博会,上海近期大规模进行各方面的规划,公共交通的改善是当中不容忽视的一环。五一对公共交通的重视,让笔者不期然地想起另一起发生在沪上、与公共交通有关的事件。
话说,今年年初,上海地铁6和8号线在运营的十几天内,就发生十多起乘客受伤的事件,原因都是乘客没留意到地铁车厢与站台之间十厘米的落差。获知乘客因此绊倒受伤后,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直言,自己参加地铁线开通仪式时,就发现了站台间隔的问题,还说:“当时就不该剪彩,弄好了再剪彩”。
俞正声后悔剪彩的言辞被许多媒体诠释为一种不顾自己面子的开放胸襟,是大陆不断鼓吹的“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更有网民指出这种做法与时下有的官员出现问题时遮遮掩掩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可说是领导干部转变作风的一大进步。
看来,要“走”到市民心里,还得先从改进公共交通系统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