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386] 2008-03-27 02:30:02
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
日期:[ 2008年3月27日 ] 版次:[ AA02 ] 版名:[ 社论 ] 稿源:[南方都市报]
首先,从国际形势来看,美国由于次贷问题引起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在加大,世界将在能源高价的背景下进入发展减速时期。当前世界金融面临的不是流动性短缺,而是信用紧缩,因为大家对受到次贷影响的金融机构的真实状况不了解,所以银行不敢放贷,而并不是没有可贷资金。而且,从货币供应量来看,我们讲,全球流动性过多,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过多,只要信贷不是绝对收缩,那么已经创造出的货币供应量是不可能消除的。当前只是信用紧缩,而并没有改变货币供应较多的现实。并且,由于美联储现在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将会进一步导致流动性过剩,也就是很多人讲到的会出现“饮鸩止渴”的现象。
其次,中国进入后世贸组织时期,经济融入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在经常项目已实现可兑换之后,资本管制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中国经济受世界经济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如果周边环境不好,中国也难独善其身。因而,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对中国是会有影响的。
再次,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外部需求的变化,而是自身结构不合理的影响,是资源、环境的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自身利益所在,外在环境的变化有助于我们从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型。中国面临的挑战不是来自外部环境,而主要是来自中国自身。中国环境和资源的现状对有13亿人口的中国的发展是严峻的挑战。我认为,外部需求减少使得我们不可以过多依赖出口来带动经济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件好事。但是,方法必须得当,如果不是用市场化的方式适应经济发展规律去因势利导,而是采取不得当的方式的话,将会加重自身的困难。
原载3月26日中国经济网,本报有删节,作者:吴晓灵(央行前副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