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391] 2008-04-03 04:33:38
——又是一种前夜。。。。。。。。。
胡小燕,一个等待填满的角色空格
日期:[ 2008年4月3日 ] 版次:[ AA02 ] 版名:[ 社论 ] 稿源:[南方都市报]
3月2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结束不久,胡小燕通过媒体公布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她是今年全国两会上备受瞩目的首位农民工代表。虽然这样的身份表达并不妥帖,但作为一个长期失落的利益群体被日益重视的政治标记,胡小燕的出现,其意义仍然受到放大解读。但近日,陆续有农民工反映,胡小燕手机无法接通,记者试图联系也始终无果。她的博客久未更新,留言也需审核,手机只有服务企业的彩铃广告,以至于农民工询问,如何才能联系到“我们的代表”。
相关新闻:农民工:胡代表你在哪里
胡小燕将建个人网站
总理问月薪少报1000元?
【视频新闻】胡小燕:打工待遇一直在改变
胡小燕会是又一个政治花瓶么?这样的疑问或许真实,却难以出口。因为这样的疑问,只会指向胡小燕个人,带给她更大的道德压力,却丝毫无助于局面的改善。据胡小燕企业所在地的政府人士透露,自公布号码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几乎将她的手机打爆,一小时有上千个未接电话,现在她的手机基本处于关机状态。这种井喷似的代言参政的压力,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承受,事实上也就只能拒接放弃。
寻找胡小燕,是要寻找疏离的政治现实感。胡小燕不能承受之重,恰是我们代议制度的实质之轻。让更多人听到看到胡小燕的困境,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让大家知道,一个身份如此草根、利益如此底层的人,如果她有幸为公众代言,可能出现的状况是什么。这并非要出胡小燕个人的洋相,相反,却是正视她正在承担的压力。要点缀的符号,还是真实的代言,现实向大家发问。胡小燕所代表的,不仅是当前政治参与的一个群体标识,也是当下代议政治实践的现实写照。
胡小燕尝试以个人的进取心,做一点有益的事情。这种道德冲动,完全不应被轻视。但她即刻要面对的却是两重阻碍。其一,人大代表的非专职化,如何保证她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能为她的勇气保存可能。按现行做法,人大代表只有集中视察时的所需费用由人大负责,代表个人调研所需费用要由本人解决。经费况且不论,而仅仅从接听电话的时间分配来看,胡小燕事实上已经不得不放弃这种尝试。其二,由谁选出向谁负责。胡小燕的代表身份,很难分解出真实具体的选民力量,更大程度上是和服务企业与所在地政府的有意栽培有关。胡小燕从北京归来,公司为其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为其设立了专职办公室、开设了个人博客,手机铃声也成了企业广告时间。客观上的企业形象代表与超企业利益的人大代表职责,对她构成一种现实的拉扯。
当然,公布手机号码的胡小燕,并非就等于许下来者不拒的誓言,也不可能是一个随时会被论证无法兑现的承诺。农民工代表胡小燕公布电话,其意义首先在于以一种沟通的姿态,向有限的政治空间发出了掘进的信号。一个人所能做的,这是第一步。因此,经常关机的胡小燕,博客不能更新的胡小燕,留言要审查的胡小燕,都只是今天现实的一部分。媒体并非急于证实,一个想有所作为的胡小燕,其实根本就做不到。因为胡小燕今天的压力,某种程度上正是全体守望前程的民众所共同感知的压力。
胡小燕只是广东几千万农民工群体中的一员,只是全中国亿万公民中间的一个。胡小燕成为全国人大代表,这不只是她个人的人生经历,更是一个普通公民最生动的政治实践。胡小燕所能承载的,也许只有她自己的良知和利益。那些更广大深远的利益代表和权利表达,只能寄望却不能苛求。到哪里寻找我们的代表,这无疑是超越胡小燕个人命运的宪政命题。在胡小燕无法接听的千百个电话里,在寻找胡小燕的媒体努力当中,胡小燕只是一个等待填满的角色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