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看电影看美剧: 贴子 692106
Fish
泛谈:电视黄金时段的“娱乐科学之旅”
泛谈:电视黄金时段的“娱乐科学之旅”

◆ 作者 donatino ◆ 分类 一般分类, 科普读物 ◆ 时间 2008-12-28


《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危机边缘》(Fringe)、《数字追凶》(Numb3rs)、《超感警探》(The Mentalist)、《最后一刻》(Eleventh Hour)--我们能从中看到数学,看到自然科学,看到一个完美的结局。

谈到 "电视剧与科学" 这个话题,我们就不能不想到一部古老的电视剧--1964年到1967年由CBS播出的《Gilligan's Island》。这部电视剧讲述2名船员和5名游客所乘坐的游船S.S. Minnow号在太平洋上失事,所有人逃到一座杳无人烟的荒岛,开始了笑料百出的求生之旅。游客中有一名被人称作 "教授" 的高中理科教师,虽然书呆子气十足,但是却很聪明--他能用竹子和椰子来做任何事情,甚至给已经耗尽的电池充电!然而,他却 "想不起" 要用竹子扎一个竹排,或者使用其他方法来离开这个荒岛。更糟糕的是,他似乎毫不关注身边两位大美女--Ginger和Mary Ann--投来的目光……

cast-of-gilligans-island.jpg
《Gilligan's Island》剧照

medium_2986359524_0fb3aa402a_o.jpg如果说《Gilligan's Island》中的 "教授" 为电视剧中的科学家形象打下了基础,那么今天的Walter Bishop或者Jacob Hood就把这种形象 "发扬广大" 了。来自《危机边缘》的 "疯子" 科学家Walter Bishop虽然在精神病院关了17年,但是 "心灵手巧" 的本事却丝毫没有遗忘--瞧吧,他只需要几条电线、几坨冰块和一个大电池,就能和死人说话……《最后一刻》中英俊潇洒的Jacob Hood也不赖--今天弄个小实验来对付非法克隆,明天弄个小理论来追踪意念控制。有一首歌怎么唱的来着?"小蜜蜂,嗡嗡嗡,不怕雨也不怕风,刻苦耐劳勤做工……" 只可惜Jacob这只 "大蜜峰" 是只 "呆蜜峰",丝毫没有注意到身边那只 "母蜜蜂"(Rachel Young)是如此美貌性感……

0811809014296056.jpgFOX 另一部罪案剧《识骨寻踪》(Bones)也带有几分 "科学发现" 的味道,只不过男女主人公的身份、性格正好与《最后一刻》颠倒--Temperance Brennan博士宁愿花大把时间去研究一具所有人都毫无头绪的远古尸体,也不愿与总是毛毛糙糙、大大咧咧的FBI特工Booth一起解决更多的 "现代疑案"。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对B-B组合彼此有情,可谁也不愿捅破那层窗户纸。

纵览好莱坞电视的黄金档期--每周六天(除星期六外),每天三个小时--有多少警察、律师和医生的故事在上演?撇开这三个职业,你会发现……咦?其实科学家也不少嘛……单就CBS而言,就有两个可爱的科学怪才在生活中讲述他们的 "大爆炸理论"(The Big Bang Theory);一个 "不务正业" 的数学天才在帮助FBI破案(Numb3rs);还有一个 "春风得意" 的行为心理学专家在冒充 "通灵师"(The Mentalist)。

《Gilligan's Island》播出40年后,人们已经淡忘了 "教授" 用竹子和木板 "装配" 灌溉系统的同时,还能帮助Gilligan从可笑的困境中脱身--理性思考已经成了同类 "娱乐科学剧" 的主流。和 "娱乐科学剧" 一样,面对越来越见多识广的公众,"娱乐医学剧" 也在悄然蜕变,不断拓宽视野。FOX著名的《豪斯医生》(House)就是其中一例--《豪斯医生》也许依然被划归医学剧,但是越来越偏重于精神世界的思考和探索,外科手术、药品、胆量这些传统医学剧中的传统元素,已经被最大程度弱化了。"医学天才" 豪斯更关心如何解决难题,而不是治病救人。"相信我。" 豪斯一集又一集重复着他的科学信条,"你知道会更好。"

当科学变成主流

house_md_ver2_thumb.jpg《豪斯医生》和《犯罪现场调查》(CSI: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的大获成功让我们看到,讲科学的电视剧重新开始重视物理线索的调查。所有能告诉你的线索都已经告诉你了,只要你有能力,就能把它们一点一点拼凑起来。科学题材正变成往昔炙手可热的医学题材,物理学跃升为主流娱乐形式。

"我的丈夫是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物理学者,他总是说,物理学就是新的 '黑人'。" 科普作家Jennifer Ouellette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的言下之意就是说,和几十年前被人鄙视而不肯接受的黑人一样,物理学被今天的人们鄙视而不肯接受。 Ouellette曾撰写过《巴菲世界中的物理学》(The Physics of the Buffyverse),一本为电视剧《吸血鬼猎人巴菲》(Buffy the Vampire Slayer)构建科学观的大众读物。Ouellette还担任着 "科学与娱乐交换协调委员会" 主任的职务。该委员会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出资建立,主要负责帮助好莱坞和科学界相互理解。换句话说,就是在有需要的时候为好莱坞的制片商提供科学顾问,为科学家提供娱乐需求导向信息。

多少年来,科学界一直渴望和医学界一样,在南加州大学(USC)的诺曼·李尔中心(Norman Lear Center)设立集中的研究项目,而不是散兵游勇,各自为战。诺曼·李尔中心是一个多学科的应用研究部门,主要研究娱乐、商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对美国的国家政策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医学界在该中心设立了一个名为 "好莱坞·健康·社会" 的研究项目,为娱乐工业提供专门的医学信息和专家意见。每当你在《豪斯医生》中看到那群医生头头是道地谈论各种疑难杂症,很可能那些台词就是该中心的专家撰写的。

现在,科学家们的梦想就要实现了。Jennifer Ouellette和她的委员会正准备在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的加州纳米技术研究院(California NanoSystems Institute)启动该项目。她将帮助好莱坞的影视制片人寻找合适的专家,研究他们急需使用的项目(如科幻片和科学片中的某些观点)。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她希望影视制片人成为科学家座上的常客。

"娱乐圈中大多数人都不认识科学家。" 她说,"甚至连认识科学家的朋友都没有。而我认识许多科学家,我愿意分享。"

10月份,在动画连续剧《居家男人》(Family Guy)创作者塞思·麦克法兰(Seth MacFarlane)的召集下,科学界与娱乐界举行了首次正规的座谈会,到会的编剧、制片人和娱乐界资深人士聆听了几场高质量的报告,并与包括天体物理学专家、遗传学专家、机器人技术专家、神经科学专家和海洋生物学专家在内的科学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探讨。这次座谈会可谓恰逢其时。

B0000A2ZNL.01.LZZZZZZZ.jpg对很多科学家来说,《犯罪现场调查》是一道分水岭--一部警匪剧究竟是以调查手段为主,还是以推理猜测为主;是以事实铁证为主,还是以情感线索和 "诱惑坦白" 为主。不难看出,最近几年的警匪剧中,理性思考、怀疑论和调查取证明显占了上风。

"可以这么说,现在是电视(娱乐)科学全面复苏的时代。" Ouellette说。这句话也许有两重含义:第一,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让人们不能不重视相关科学领域的发展;第二,人们对福尔摩斯式的故事依然着迷。Ouellette解释说:"谁知道这种(科学重新流行的)趋势是什么导致的?科学(幻想)在60年代到70年代间很受欢迎,是因为当时方兴未艾的太空项目。后来,这个题材逐渐被边缘化了。"

当前,Ouellette正和其他科学家一道致力于科普类电视节目的推广--这些节目都建立在比较可信的科学基础上,而不是《超能英雄》那种打着科幻旗号而行唯心论之实的 "伪科幻" 节目。至于说那些用科学公式来制造气氛的节目,比如《生活大爆炸》、《数字追凶》、《最后一刻》,虽然谈不上真正的科普,倒还有那么一点味道。

幻想、空想、伪科学与娱乐

medium_3021923552_196dab9741_o.jpg大多数科学节目及科幻节目,离真正的科学差得太远,始终只能被称为 "娱乐科学"。例如说《危机边缘》,不管故事多么曲折,气氛多么紧张,那绝对是不真实的。无论如何,你都不可能和死人 "对话"。互联网有时起了很坏的作用,让相当一部分人相信娱乐科学就是真正的科学,这也难怪美国很多科学家结成联盟,发誓要与这些伪科学和娱乐科学 "对着干"--他们很像是国内的司马南、方舟子。但是这种所谓的 "打伪" 又有多大作用呢?对Jennifer Ouellette来说,最重要的不是 "打击",而是 "扶植"--她更感兴趣的是把真正的科学带进好莱坞,而不是采取针锋相对的办法。她说:"(那种办法)有点过时了。如果我们真想对好莱坞造成影响,侮辱和指责他们并非一个好主意。"

Img256885791.jpgJennifer Ouellette本人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生活大爆炸》迷。这部讲述 "搞怪" 疯子(Geek)的的剧集,让人们对物理学家的看法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老一点的物理学家依然记得年轻时的艰难和所经历的创伤。" Ouellette说,"他们也许不理解,现在会搞怪的人才叫酷。但是年轻一点的物理学家完全可以理解。" 与Jennifer Ouellette相对保守的态度不同,南加州大学一位名叫Clifford Johnson的物理学家对当前科学类电视节目成为主流感到高兴。他只是希望内容再精确一些,科学再 "科学" 一些。

"(这些节目)总是有一种不恰当的比喻,把科学当作神秘的或者超现实世界的东西,把科学家当作脱离社会的一种存在。" Clifford Johnson说,"以《生活大爆炸》、《数字追凶》和《危机边缘》来说,其中的主人公都不擅社交,总是用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语言来说话。"

Clifford Johnson是探索频道的一名科学顾问,为大量科学探索节目和历史节目提供指导性意见。他毫不掩饰自己对《犯罪现场调查》、《豪斯医生》等热门节目的欣赏,认为这些节目充分展示了科学推理的客观性--例如,豪斯很聪明,但他一开始的观点总是错误的。Clifford Johnson希望有一天科学能成为一项普通职业,而不是永远被金融、法律、贸易、医学、表演、艺术踩在脚下的边缘学科。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惧怕学习科学,是因为大众文化将它们描绘得高不可攀,或者过度邪恶。"我们应该像谈论布拉德·皮特和安吉丽娜·朱莉那样谈论科学,应该让科学和艺术、全球政治这些话题一样,成为人们的日常话题。"

U2411P28T3D2012941F326DT20080505061831.jpg不可否认,最较真的科学家也会有最不可思议的梦想。我们现在所说的是电视节目,一种纯粹的娱乐形式。特别是对电视剧集来说,离奇曲折的情节和高度戏剧化的人物才是最重要的。是否真实合理?制片商不会关心,观众也不会关心--最多看过之后发点议论而已。如果要按照现实生活中的标准,99%的电视角色会在他们上班的第一天被开除掉。就好比一个真正的医生听到 "豪斯" 这个名字时,只会付之一笑而已--即便在过度自由的美国,"豪斯" 这样的医生也不可能存在。一点科学也不懂的平民老百姓,则只会纵情于《危机边缘》中被数字化的音乐,或者《识骨寻踪》中能讲述巨大秘密的尸骨,亦或《数字追凶》和《生活大爆炸》中美妙的数字排列,而不会细细思考其中的玄妙。

《Gilligan's Island》中的 "教授" 总是能在最危急的时候从他的宝贝书籍里找到至关重要的信息,并提出大胆的理论--他让我们明白,聪明人总是会获胜,而我们(观众)知道这些聪明人在干什么。
大家都是出来卖的,何苦自己人为难自己人
那些活好的,或者活新的,或者花样多的,
或者老板拉皮条功夫好能拉到肯多花钱的客的,
拜托不要老是打击年老色衰的同行了

老鱼记事 老鱼侃棋 老鱼围脖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