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693122
haitao
张五常及其“合成谬误”
张五常及其“合成谬误”
广州求心经济研究所 党爱民 2009-1-2

  据说“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是萨缪尔森提出来的。意思是说,它是一种谬误,对局部说来是对的东西,仅仅由于它对局部而言是对的,便说它对总体而言也必然是对的。在经济学领域中,十分肯定的是:微观上而言是对的东西,在宏观上并不总是对的;反之,在宏观上是对的东西,在微观上可能是十分错误的。

  现实生活中“合成谬误”的例子俯拾皆是。如,虽然某一个人用惦高脚尖的方式来看庆祝游行,可以让他看得更清楚一些。但是,如果所有人都这样做,并不能让大家如愿。虽然一个人使用透视麻将,可以让他赢钱,但如果向全社会推广透视麻将,则不会让所有人赢钱。一户人家教育小孩刻苦学习,考上大学,成了人上人,但家家都这么做,却无法如愿。这最后一条,可能有些人不赞同。但看看今天大学生和民工一起竞争上岗,就知道我言不虚。

  经济学中也有很多这类例子。比方说,一个国家搞出口导向,发了财,但所有国家都拼命出口,却不仅发不了财,反而会陷入“争做最差”的陷阱(参见我翻译的帕利的文章)。当年韩国和新加坡走出口导向式道路,成就了亚洲四小龙奇迹。李光耀把这些经验介绍给了中国,也让中国光景了一番,同时也导致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今天,当西方的消费需求萎缩时,中国的“世界工厂”一片狼藉、惨不忍睹。出口导向式发展已经走入了合成缪误式陷阱。

  一个资本家克扣工人工资、残酷压榨工人,必然会让他赢利增多。但是,如果所有资本家都这么干,则市场需求萎缩,东西卖不掉,资本主义要陷入泥坑。张五常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把中国工人的工资限制在400元以下,甚至还推广残酷的“计件工资”。而西方国家与中国相反,有强大的工会,工人高工资,这不仅没有把企业搞垮,反而却保持了长期的繁荣。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工资提高可以促进就业,可以走上内需驱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见党爱民等《论发展中国家的有效需求与就业》)。

  经济萧条时,资本家企图裁员以减少亏损。但是,当裁员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经济会更加萧条。这时候,资本家会减少个人消费,以图增加利润。但是,当整个资本家集体都这么做时,谁的利润也不会因此而增加。反之,如果资本家扩大消费,则资本家的利润却反而会增加。这就是凯恩斯提出的“寡妇的坛子”原理。一个人节俭可以带来致富,但对整个国家说来,却是一场因愚蠢导致的灾难,见《蜜蜂的寓言》。

  一个人可能由于善于寻找工作,或由于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或零工资,而解决他自己的就业问题。但是,这些经验无法推广,整个失业者集体未必能通过这种方法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读博士读硕士,都不是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

  对于按人发钱,很多人认为如果社会上的钱增加一个数量,等于把大家原有的钱的含金量“摊薄”了,于是就极力反对(这种观点在整体上也是一种幻觉。因为,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增加货币总量,会导致实际产出的增加)。而如果真的拿钱分给个人,谁也不会拒绝这份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谁都会因此而高兴。这大概应该叫做“分解谬误”吧。

  系统科学发现,系统在整体上会表现出个体或其部分所完全没有的特性,这就是所谓的涌现。1+1不等于2(或大于或小于2),这是亚里士多德的著名论断,它的完整表述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如,钟表的任何零件没有“计时”功能,但钟表整体有。人体是由碳水化合物组成的,但人具有知觉、思想、感情,这些东西是碳水化合物所没有的。这叫做整体涌现性。经济学也是这样。不能简单地把微观经验推广到宏观,要当心合成缪误。对系统大卸八块式的还原论分析法,不适合于分析整体。人们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把自己从微观上得出的结论推广到宏观,但却犯了一个叫做合成缪误的错误。张五常对劳动合同法的反对就属于这类错误。

  经济学崇尚“比较静态分析”,经常把“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挂在嘴上,一带而过。而我们分析现实问题时,则不能沿用这种思维。老祖宗教导我们: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宏观经济问题时,宜多一点全局思维、整体思维,要形成一套更深远、更睿智的战略逻辑,千万要当心陷入“合成缪误”的陷阱。
我的blog:http://szhaitao.blog.hexun.com & http://www.hoolee.com/user/haitao
--以上均为泛泛之谈--
不尽牛人滚滚来,无边硬伤纷纷现 人在江湖(出来的),哪能不挨刀(总归是要的)
网络对话,歧义纷生;你以为明白了对方的话,其实呢?

您所在的IP暂时不能使用低版本的QQ,请到:http://im.qq.com/下载安装最新版的QQ,感谢您对QQ的支持和使用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