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694910
haitao
外资抛售中资银行股——解禁高峰期如期而至,被金融风暴席卷的外资银行也纷纷“如期”减持,10天不到便套现近320亿港元
外资抛售中资银行股
10天套现320亿港元

日期:[2009年1月9日] 版次:[AA03] 版名:[速览]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0 条



  中资银行股解禁高峰期如期而至,被金融风暴席卷的外资银行也纷纷“如期”减持,10天不到便套现近320亿港元。


  不仅如此,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因身陷金融风暴的外资行亟须资金,此外今年股市前景黯淡、银行股上涨空间小,减持潮料将持续。


  在外资行大赚现金的同时,中资银行股价不可避免地遭遇重挫。不过,因中国银行业财务雄厚且前景诱人,市场预计,减持潮对于中资银行资本以及中外资银行间的合作关系影响不大。


  1 解禁高峰期如期而至


  外资行10天套现320亿


  中资银行已普遍被外资银行持股。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多家银行上市时,欧美金融机构纷纷在一级市场入股,另有相当部分近两年加入策略投资。自2008年8月以来,随着3年锁定期陆续结束,外资持有的中资银行股份进入解禁高峰期。


  其中,汇丰持有的交行股份已于去年8月解禁,美国银行持有的建行191亿H股也于10月27日解禁;苏格兰皇家银行持有的4.3%的中行股份在12月底解禁;高盛持有的工商银行4.93%股份将在今年10月20日到期。此外,美国银行还持股中行,美国运通和安联保险均持股工行。


  上述已经解禁的股份中,除交行没有被汇丰套现外,其余都遭减持。港交所股权变动数据显示,2008年12月31日,瑞银于场外沽售中行约31.5761亿股,每股平均售价为1.93港元,套现约60.94亿港元。1月7日,建行证实遭美国银行减持56.2亿股H股,套现约219.52亿港元,赚得10亿美元。


  此外,李嘉诚基金会7日亦通过旗下公司配售20亿中行H股,占持有股份40%,套现39.6亿港元,获利近18亿港元。


  粗略估算,短短10天来,中资银行H股已被减持107.78亿股,套现约320.06亿港元。


  2 外资金融机构急需资金


  减持潮预计年初集中爆发


  不仅如此,减持潮可能才刚刚开始。


  据《金融时报》7日消息,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新任行政总裁StephenHester本周到访北京,与中行管理层与监管机构会面,商讨可能出售所持中行4.3%权益事宜。尽管中行发言人王兆文在8日公开表示苏格兰皇家银行暂未作出决定,但他也同时暗示对方有可能减持,并会在采取行动前知会中行。


  花旗报告也表示,减持后中行H股市盈率仅1倍左右,但对上市前入股的股东来说,仍有利润空间,也仍有减持可能。


  中国银行的其他股东还包括:持股4.13%的淡马锡控股、以及各持股0.2%的亚洲开发银行和东京三菱银行。淡马锡控股的限售期也已于上月到期。


  其实,跟中行类似,随大市尤其是金融板块累跌已久的中资银行股目前都很“便宜”,减持后下挫更深。尽管如此,分析者普遍认为,减持将继续。


  这主要是因为外资行亟须套现资金。中银香港高级经济分析师黄少明告诉本报,在金融风暴带来的巨大资金压力下,外资银行有抛售套现的需要。建行发言人也表示,相信美银是基于自身财务状况而作出减持行动。


  并且,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外资行的资金压力恐将持续增大。美国投资银行王牌分析师惠特妮表示,按揭相关证券的投资评级急降,令美国的银行资金受到极大压力,今年或有需要进一步提升资本。她指出,自2007年7月至今,已有多达5万亿美元证券被降级,使得2008年第四季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极低。


  3 股市黯淡


  财务投资者倾向抛售


  而因今年股市前景黯淡,且由于财务投资者的需要,减持潮预计将在年初集中爆发。招商证券(香港)董事暨副总经理缪英源告诉本报,受累于大行情,预计今年中资银行股增长空间不会太大;而且,金融风暴尚未平息,金融股的风险仍较高,投资者为分散风险,会选择抛售部分银行股。


  此外,机构投资者一般在年初发行金融衍生产品,此时正需要资金。而按港交所延长大股东禁售期的新规将在今年4月实行,并且,为保持大股东与机构投资者的力量平衡,新规实行时可能会增加对机构投资者的约束。缪英源认为,机构投资者有可能因此而抢先行动,纷纷减持。


  跟外资行不得已的选择相比,财务投资者更倾向于减持。由此观之,淡马锡很可能将减持中行,而到今年10月工行解禁时,高盛也料将大笔套现。


  4 有抛售有接盘


  中资行基本不受影响


  连遭大笔减持,对中资银行的影响有多大?分析者认为,主要拖累股价,而对银行基本面几乎没有影响。


  工银亚洲财务总监梁铭谦告诉本报,外资持有中资银行的股份,即使全部抛售,也只是更换持股人,而影响不到银行的资本面。标普的金融机构评级分析师曾怡景也认为,外资持股对中资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影响十分有限。


  同时,缪英源透露,双方作为合作关系,减持前一般会预先告知,中资行有所准备,选择机构来承接,以保证股权关系的稳定。


  不过,曾怡景提醒,如果双方之前协议规定外资撤出时须由中方回购,则对中方形成财务压力。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尚未出现中方出资回购现象。


  此外,减持引起的股东变换可能会耽误原有的合作,但外资银行显然希望保持与中资行的长期合作关系。美银减持建行后,双方一致表示,所减股份由长期机构投资者承接,事件不会影响双方的战略关系。


  相对而言,对中资银行的前景展望仍然不错。标普最新报告认为,尽管企业违约率料将上升,但只要政府不对贷款流程做过多干预,中国大型银行的财务实力将足以承受2009年可能出现的冲击,中国银行业预期稳定。


  事实上,外资行若非亟须资金,也不会轻易放弃中资行的股权。同样面对解禁,汇丰总经理兼工商业务环球联席主管梁高美懿就表示,不会减持交通银行,强调中国对集团十分重要,会不断在内地投资及增设分行。黄少明认为,资本充足且在内地有发展战略的金融机构,预计都不会减持中资银行。


  就股价而言,缪英源表示,跟外资金融股相比,中资银行股今年的表现将会好一些。李嘉诚基金发言人7日亦强调,减持个股不代表看淡后市,只是该基金内部资金分配调动。


  ●近期外资抛售银行股事件


  2008年12月31日


  瑞士银行(UBSAG)尽数出售了所持的1.33%中国银行H股,估计筹得8.08亿美元。


  2009年1月7日


  李嘉诚基金会出售20亿股中国银行H股,此举可能为该慈善机构筹集多达5.24亿美元资金。


  2009年1月7日


  美国银行以每股3.92港元出售56亿股建行H股,持股比例由19.13%降至16.6%,由此获益11亿美元。


  制图:黄敬


  本报记者 辛灵 香港报道
我的blog:http://szhaitao.blog.hexun.com & http://www.hoolee.com/user/haitao
--以上均为泛泛之谈--
不尽牛人滚滚来,无边硬伤纷纷现 人在江湖(出来的),哪能不挨刀(总归是要的)
网络对话,歧义纷生;你以为明白了对方的话,其实呢?

您所在的IP暂时不能使用低版本的QQ,请到:http://im.qq.com/下载安装最新版的QQ,感谢您对QQ的支持和使用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