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75691
李颖
。。。。
http://www.peacehall.com/forum/renquan/messages/23940.shtml


关于杨振宁的最强文章

--------------------------------------------------------------------------------


所有跟贴 加跟贴·论坛主页

--------------------------------------------------------------------------------

送交者: 炸子儿 于 北京时间 10时 12/25 (116 hits)
主题:关于杨振宁的最强文章

[中国人权论坛] http://www.asiademo.org/gb/

大参考总第2468期(2004.12.23)

于杨振宁的最强文章-----难道决定一个科学家的仅仅是个什么劳什子诺贝尔奖吗?

  镜头一:着学生装的杨振宁和邓稼先先后登上轮船来到美利坚留学。

  镜头一:西装革履的邓稼先在威尔逊总统号轮船上(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踏上归国的旅途。

  镜头二:西装革履,拿到诺奖的志得意满的杨振宁因为买不到长岛的房子耿耿于怀(最后还是屈居在教授区买了房子)。

  镜头三:茫茫戈壁滩上,穿着旧军大衣的邓稼先在风沙中勘测原子弹实验场(数年后罗布泊蘑菇云升起,整个世界震惊,纷纷猜测中国得到了苏或美专家的帮助,数十年后考可死报告再次坚称中国偷窃W88弹头技术云云)。

  镜头四:已是美国公民的杨振宁在中美建交前夕造访中国(做为中美亲善大使名致实归)

  镜头四:杨振宁因为中国重返联合国在联合国总部痛哭(引起了相当的轰动效果)。

  镜头五:杨振宁访问中国,问邓稼先有没有美国人参与了两弹研制(尚不知邓就是负责人),邓稼先只是说了句:你先上飞机吧。

  镜头六:杨振宁在上海的饯行宴会上(特写:政要满座,山珍海味加茅台酒),突然收到邓稼先的纸条(内容大家都知道了),立刻离席到厕所泪流满面(第几次痛哭?)

  镜头七:大量杨振宁与李政道交恶的新闻报道(特写:时间跨度达四十年)的镜头切换,其中数分钟杨振宁对台湾某传记作家细数当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自己如何将灵感告诉李政道云云。

  镜头八:戈壁滩上,某次核弹点火后未爆炸,众人面面相嘘,邓稼先说了句“我是总指挥”,然后只身走进实验场双手捧出哑弹。

  镜头九:几年后,北京301医院,邓稼先患癌症全身大出血逝世。又数年,两弹解密,中央始大张旗鼓宣传,邓稼先的名字被世人所知。

  镜头十:杨振宁写悼文追念邓稼先,大家恍然:原来两人是校友。

  镜头十一:应母校多次邀请,杨振宁毅然决定回清华园定居,在保留美籍前提下办理中国绿卡,入住装修一新的带电梯的两层别墅,开始教授本科物理。

  镜头十三:杨振宁通过亲友向媒体透露要和28岁的翁MM订婚(让我的老灵魂得到。。。)

*******************************************

  在一次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把他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就是这一次,伏下了他死于射线之下的死因。

  那封信是一封让杨振宁喜极而泣的信。杨振宁在美国听美国人说:中国人的原子弹是由美国科学家参与做成的。他到了国内,很想问邓,但是没有启口。直到上飞机时,他问了:“有没有美国人?”邓迟疑了一下,说:“你先走吧。”邓回家立即请示周总理。周说:“把实情告诉他。”

  邓就是在这张桌子上写了一封信,送信的人就等在桌边,立即拿了上飞机。到了上海赶到给杨振宁的送别宴上,亲手交给他。杨振宁当场打开,一看,立即泪流满面。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杨立刻到洗手间去了。作为一个宴席的主宾,突然地泪流满面。人们的惊讶可想而知。

  他流泪了。他当年在云南,后来在海外盼望过的强国梦,被他的同学实现了。这是他的祖国。中国人再不必有屈身向外之感了。他的泪水流在中国,中国接受着。

  看见邓稼先在去世前,嘴角出血与杨振宁合影的照片,我感到他是一种壮志已酬,得其所哉的欣慰。夫人许鹿希说,那时他已是全身大出血,擦也擦不干,止也止不住了。高强射线导致的不治之症。这是在他手捧核弹头走出放射区时,就心里明白的。

  另一张照片,是邓稼先有一次开会在西湖,他拉着同仁在“精忠报国”那四个古意盎然的字前照了一张相片。许鹿希说,邓不爱照相,但这张照片是他自己要照的。当初随邓稼先一起搞原子弹的科学家,有些中途而退了。因为“没有科研成果,不能家庭团聚,不许亲友通信”。作为知识分子和普通人的生活、乐趣、权益,是必须牺牲掉的了。

  ----------

  狂顶!!!!!!!!这样的帖子不顶怎么行?!

------------------------

  想想学位毕业7天,不顾美国阻挠毅然回国的邓稼先,为中国的国防核工业呕心沥血,年仅52岁就因放射性影响身患癌症去世. 想想刚刚过世的陈省身先生,生活俭朴、出钱出力、培养弟子、呕心沥血,一心祖国科学事业,真泰山北斗。身为科学家,应当规范言行,树学人之楷模;

+++++++++++++++++++++++++++++++++++

  邓稼先,钱学森等一大批爱国学者在中国最需要的时候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帮助祖国建设之际,杨博士只是在国外把“爱国”的空口号喊得震天价响,不到过了气、没人要、爬不动的七老八十的退休之年绝不回国,即使在七老八十的退休之年回国来捡便宜养老也拒不放弃美国国籍而加入他口口声声热爱的中国国籍;甚至也不是杨博士对中国的建设寸功未立而恬着脸退休以后到中国来捞厚票子、大房子、高帽子、神位子的“四子登科”(事实上他也确实捞到了中国冤大头白送的厚厚的人民币票子、上千万元的“归根居”别墅楼的大房子、“为人师表”的高帽子、“爱国学者”的神位子)

  ------------------

  老杨怎么能和我们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比啊,一个是毅然回到祖国效力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一个是国家繁荣后回来娶少妻的美国人. 如果邓稼先当年将他的成果投向瑞典,那么他比杨振宁更早拿到诺贝尔奖,可是,他义无返顾地将全部知识财富乃至整个生命无偿地献给了祖国!杨能比吗?呸!黄昏恋,老羊吃嫩草,相信大家没啥说的,可那女子怎会无心计?嫁给很不般配的香港小职员,目的是为了香港户口,可惜啊,两年的婚姻达不到六年期限.现在为美国户口嫁美籍华人老爷爷,可悲!可卑!

------------------------------

  看过两弹一星系列片中邓稼先的一集,非常纯朴的人,非常纯粹的科学家,非常纯洁的爱国者。确实令人无限敬仰!!!

  ----------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搞物理研究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曾经在大学时代将将“杨振宁”三个字与其他伟大的科学家一道,放在我的偶像名单中的人,这样的帖子不顶有悖于我的良知,有悖于我的信条。我反对嫉妒,反对谩骂,反对,但是这样的帖之我狂顶!!!!!!!!狂顶!!!!!!!!!!!!!!!!

  --------

  姓杨的 我问你 邓稼先是不是你的同学 看看他为祖国付出了什么?他是两弹元勋 一生默默无闻 最后因为受核辐射病逝 年仅61 你那?除了为美国人工作为美国得诺贝尔奖 把自己的一切都送给了美国 为美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后 想到你的祖国了 回来捞名誉 捞票子 捞女人不知道你为中国做出了什么贡献 亏你还是中国人 怎么那么不要脸?! 你绝对不是什么榜样 你只是个小丑 说的比唱的好听 你为中国做什么了 你凭什么获得那么多国人尊敬 你连邓稼先的百分之一的比不上 好自为之

  -----

[回复本帖] 快捷回复:[顶] [不好说] [反对] [不知所云]

【原帖】 2004-12-22 13:28:06 新浪网友 IP:218.18.68.*强烈反对! 国家最需要杨的时候,杨在干什么??? 一同到美国留学,却为什么不同邓稼先一起回国?? 国家强盛了,自己在美国没混头了,才滚回国。到处拿着诺贝尔奖的招牌招摇撞骗! 简直就是一个投机家、政客!

~~~~~~~~~~~~~~~~~~~~~~~~~~~~~~~~杨振宁个人立场的转变过程

  杨振宁四个星期的大陆行,完全改变了他对中国的看法。他口口声声说:“中国的变化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值得中国人自豪的一点,就是精 神!”他说:“文化大革命后的教育观念改变,文化大革命是六六年中期开始的,到七O年大致上已成功结束,一种新的革命观念正在和教育制度结合起来,文化大 革命不但改变了政治,甚至改变了国家其他方面的行政。”

  杨振宁全面肯定文化大革命的“成就”,他说:“文化大革命的三大原则是,一、教育群众为全中国人民服务,而不是训练特殊阶级为他们自 私的目的而工作;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番四次申明哲学的新方法是废除旧传统的刻板的教育方式;三、学生决不能用蛀书虫方法学习,而提倡用一种有创造性 的与最实际的方法来学习。”

  杨振宁最有兴趣的是“农业学大寨”。他吹捧说,“那是中共自力更生的精神表现,也是毛主席思想的正确领导。”就因为正确,所以大陆粮 食供应充足;水果蔬菜极多;学生、工人及农民吃得很好。他说:“我曾经与大学生一起吃饭,在上海还在柴油机厂与工人一起吃饭,我觉得那里的伙食比我们这里 (指石溪分校)学生食堂的伙食好一些。”

  演講完后有人问他:“你去中国访问之前,许多年来你一直支持台湾,可是你今天的演讲中对中国毫无非议之处,你能否告诉我们这种态度是怎样转变 的?”杨对这句话非常反感,以十分激动的口吻反问:“我不知道这话从哪里听来的!”接着有人又问:“你现在是否相信社会主义?”杨回答说:“我的 态度以事实为主,我到过这个国家……我发觉到最令人感动的是精神方面,回过头来看美国这个国家,我怀疑是否因为过分注意物质享受因而使这个国家失去那份使 她有今日成就的精神了呢?”

  又有人问:“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死了多少中国人?你有没有一个数字?”杨回答:“这个数字非常少的,正如我曾告诉你们,在清华大学, 有五个工人在我所描述的情形下身亡。在此之前,当学生分成两派打斗的期间,大约有十五个学生死亡。这个数字已占全北京死亡人数的很大部份。他们告诉我,在 内燃机厂,发生过一件很着名的事,就是这个工厂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发生大打斗,有一人死亡。”

  大家知道当毛死后,四人帮被粉碎后,中共公布的文革死亡人数是二百万,受害者逾亿,不知道杨振宁如何解释他那些说法。

  从一九七一年开始到一九七三年,杨振宁前后回中国大陆四次。七三年七月,他去东京参加“高能物理国际研讨会”。日本大学教授中村诚太 郎访问他,问他毛主席的情况如何?杨回答说,毛精神好,上下古今都知道,说话幽默,对科学非常注意,造诣非常深,对他一九五六年的研究记得很清楚,“不仅 询问了XX称的守恒、非守恒,而且问到了光子的性质和质子的可分与不可分”。为了证明“毛主席”科学造诣高,杨振宁说:“这些都是我们弄不懂的难题,但主席却知道!”

  中村问他:常有人说中国科学落后西方十年,你对中国科学的现状是怎样评价?杨立即拿一九六五年的人工合成胰岛素来证明大陆领先世界,并且说:“那是大跃进运动里由生物和化学学者合作研究,终告成功。由此可见大跃进运动是正确的。”

  杨振宁不但肯定大跃进运动,也以四次访问大陆的经验向日本人证实中国大陆的“文革是必要的”,他说:“文革使中国的社会、科学家出现了根本的变革,避开了向修正主义的脱逸,愿意为理想主义真理下出现的中国贡献一切。”

  杨振宁为了证实他的说法,又向中村说:“七三年七月廿二日,我在从广州到九龙的火车上,遇见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路易斯。艾尔维勒兹等七位教授,艾向他说:我本来以为文革是乱搞,谁知道经过三星期的访问,我对于中国的看法、对文革的看法,全部改变了。”

  其实,杨振宁之所以歌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都是出于对毛泽东的崇拜与拥戴。从七一年他去中国大陆开始,他就对毛一往情深,再 加上每次去中国大陆,每次都蒙毛泽东宠召。为了报答毛召见之恩,爱毛泽东成狂的杨振宁,最痛苦的大概是毛泽东在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的死亡。当消息传来美国,杨振宁悲痛甚于丧父,接近杨的学生说,杨曾痛哭流涕,大呼“我们怎么办?中国岂可没有毛主席领导!”

  毛死后十天,杨振宁在纽约市亨特大学大礼堂举办了一个悼毛大会,把美东各式亲共爱毛华洋人士请来,一同为毛死哭泣。在那个追悼会上,杨 振宁上台以悲嘁的声调朗诵毛诗词,重提毛的革命功业与治国成绩,最后在台上放声大哭,并高呼其为“伟大领袖”、“舵手”。据说,所有参加追悼会的华洋人一 个个都被杨感染到热泪盈眶,纽约华人对此念念不忘。由此可见杨振宁是一个感情多么丰富的“爱共者”。(以上引自《巨大的成就渺小的人格》)

~~~~~~~~~~~~~~~~~~~~~~~~~~~~~~~~老翁,你连累死我们这些当爹的了!

  俺是一个年过六旬的退休机关干部,退休后和老伴还有离了婚的女儿一起住在机关的宿舍大院里。跟俺家隔不远的一个独立小楼里住着单位的老领导﹔一个在解放战争初期就参加革命的老人家。以前由于他的地位和身份,俺和他套不上近乎,路上碰上只是恭恭敬敬地向他致意一下而已。自从大家先后退了休,经常在散步时遇见,于是就由寒喧发展到了几乎无话不谈,还隔三差五地不是俺上他家,就是他上俺家凑在一块儿喝两杯。

  一年前,他的老伴革命到底去见了马克思,扔下他一个人老骥伏樆,继续革命。这老爷子的子女都因经商成功去了外国定居,要接他去,他又不肯到帝国主义的眼皮子底下生活。所以老伴一走家里就没人了,虽说请了个钟点佣人每天去打扫房子兼煮饭,但总是冷清清的。俺看了心里难受,就经常去陪他,家里做了点好菜就让女儿去请他过来一起吃。有时钟点工放假,俺也让女儿过去帮忙收拾房间,帮他烧烧菜,整理一下他写的回忆录。两家人就象一家人似的,老爷子也特别喜欢俺这个和他孙女儿年纪差不多的女儿,常在别人面前夸她。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也常常称赞俺们家乐于助人。老爷子的子女回来探亲时还专门来俺家道谢,感激俺女儿常去照顾他爸。俺总是对大家伙儿说,老爷子是老革命干部,为国家和人民流过血,做过许多贡献。他现在一个人生活,有困难,需要有人照顾,俺家离得近,照顾起来方便。俺女儿又没家庭牵累,多出点力是应该的……

  但自从那82岁的杨振宁老爷爷和28岁的女孩翁帆传出要结婚的消息后,弄得满城风雨,成了所有人茶余饭后的议论话题。我们两家人都觉得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虽然没听到别人对我们这种关系说什么,但是我们就是没了那种往常的坦然,尤其是那位老爷子觉得很不自在。因为这类与他信奉的社会主义道德观相悖的事儿竟然发生了!而且还得到主流媒体的一致肯定,把这种爷孙畸恋形容成一种人性化光辉和超越世俗的勇气,还说杨振宁以超越世俗的勇气告诉我们,这样做绝非“道德上有问题”,恰恰是人格完全的一种表现:爱可以超越年龄…似乎今天这种事就算发生在他身上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象他这样一个单身老男人,如再心安理得地接受这种照顾,而不主动给俺女儿一个名份,反而会给外界一种玩弄年青女人的感觉,他倒成了是个不敢正大光明的老流氓﹖于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肯让俺女儿再进他家的门!

  至于俺呢,那种因为老爷子对革命有贡献,所以应该让俺女儿去帮忙照顾他之类的话也再说不出口。对以前曾多次跟人说过这番话,现在心里想起来都别扭。怎么都觉得别人会认为俺这个当爹的说这番话就是在鼓励俺女儿去嫁给那个年纪比俺爸还大的老爷子,真丢死人了!俺就是想不通,如今这社会要在生活上照顾一个老男人,就一定要弄个年龄比他小半个世纪的年青女人陪他睡觉﹖不然就是没了人性﹖

  老翁啊!你连累死我们这些当爹的了!

~~~~~~~~~~~~~~~~~~~~~~~~~~~~~~~~杨振宁告全国网友书

  呜呼,积毁销骨,众口铄金,虽青壮气盛犹且难当,况予以老朽之身,日薄西山,奄奄气息,谓能当此风霜斧钺乎? 且重累翁女士,遭蛊虿之谗,抱膏肓之疾。樱唇红褪,韵吐呻吟;既怀幽沉于不尽,复含罔屈于无穷。于是有不得已于言者矣。

  客岁之春,先妻弥留之际,嘱以勿庸续弦。予慨然允之。意予风中残烛,遭此巨变,难保朝夕,岂复有姻缘之事。尽予之余热,贡献于祖国科学事业,于愿足矣。乃先妻辞世方阅月,即说客盈门。“轻舞飞扬”者有之,“风韵犹存”者有之,为老不尊,行将就木之老妪,亦有其人,说者且曰情色相当,老屋着火,胜于少年,床上功夫如何如何云云。毛隧自荐者鱼贯而入,门槛踏破;介绍材料之VCD、多媒体,堆积成山,目不暇接。

  更有甚者,因予一切婉拒,或疑已经私订终身,藏娇金屋。常出其不意,突击检查。以欣赏壁画之由,穿堂入室,角落不遗。予性岑寂,不胜其扰攘,郁闷成疾,卧病丹室。一日大夫查房,模糊听得“器官老化”之语,自意将不复起。忽忆先妻临终之言,毋乃过虑。不觉自笑,因笑而大喘。有护士以为见鬼,抱头鼠窜而去。

  衣钵弟子翁女士者,为先妻生前所喜,犹如母女。见予窘境,乃献计曰:不如予师生二人伪装定婚,以绝诸俗人。予始而拒,彼正色曰:“予之此举,非为吾师,盖为吾中华科学事业也。”予乃贸然允之。

  孰知消息传出,舆论大哗,记者之无孔不入,较之诸媒人,实百千倍过之。予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乎?

  予自七十九点五岁,天癸已绝,故予于翁女士,道义上不能玷污之,生理上亦不能玷污之矣。

  抑又思之,婚姻实应情色相当,白发红颜,宇称不,无异人妖物怪。予少时读巴金《家》,常切齿于老太爷之淫虐,能复躬自蹈之?且中国社会,女性资源相对有限,自当合理配置。媒体汹汹指责,亦是维护社会公正。予与翁女士,虽无其实,已有其名,自当为法受过。并深感慰籍。

  然予仍劝世人,谅吾二人之初衷,毋复飞短流长。此亦非为吾二人之名誉,实欲有益于社会。生命有涯,心愿无极。国家建设,千头万绪。多为有益,何暇及此!

  杨振宁伏枕草。

  又,二段毛隧之隧字,当为遂。久居海外,母语不精。重词累句,读者亦谅之。








--------------------------------------------------------------------------------

所有跟贴:



--------------------------------------------------------------------------------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网址(可选项):





--------------------------------------------------------------------------------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DISSENT IS THE HIGHEST FORM OF PATRIOTISM !

--Thomas Jefferson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