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812434
haitao
砍伐!深港展开行动
砍伐!深港展开行动
两地专业人士定期沟通密切配合,港府上年耗资百万砍伐万棵海桑
类别:社会民生 浏览量:36 版次:SA38 版名:深圳读本 深港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04-28
作者:付可 刘荣 徐佳丽 赵炎雄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编辑此文



海桑也是红树科的一种,未来海桑代替了本土红树,不也是红树林吗?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许多人士,都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但长年研究红树林的王勇军认为,后海湾正在发展的情况,就是一场生态灾难。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各个物种之间经过上千年的竞争、磨合,才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中间有很多生态结构,食物链条、物质循环、能量流转都在平衡中运转。”

王勇军说,现在引进的海桑,由于缺少天敌而疯狂生长,等于给原本稳定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基因突变,原有生态链变了,食物链也就会变化,生物群落的消亡,将会影响城市的整体环境。

“举例说,在深圳没有天敌的海桑,几乎没有虫子会吃它,依靠树木存活的虫子灭绝了,吃虫子的鸟类就不会来了,没了鸟类,吃鸟类的动物也就不存在了,千百年稳定的生态链全断裂了。”

王勇军说,如果有一天海桑将本地红树全部取代,深圳海滩将是一片绿油油的,但在生物学家看来,这就是一场生态灾难,因为这是一片“绿色沙漠”。

深港间的红树林带,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绿肺,海桑淘汰红树并切断本地生态链,正在给市民带来什么程度的影响,目前还不可知。

处置海桑 深圳仍有分歧

尽管海桑已经在后海湾肆意生长,但如何处理这个自己引进来的外来物种,深圳有关部门仍未达成一致。

深圳红树林保护区一共划分为核心区、实验区和缓冲区,目前深圳市对于核心区的海桑,已经采用砍伐、拔苗等方式进行控制,但缓冲区和实验区的海桑如何处理,有关方面仍未达成一致。实验区和缓冲区目前基本上已经沦为海桑单一树种的地盘。

昝启杰博士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目前还不能将无瓣海桑列为入侵植物,依然只能算是外来物种。他认为目前海桑对当地红树林生态的影响究竟如何,仍处于观察和研究阶段,并没有一个完全的定论。

但身为深圳市政协委员的王勇军,在2007和2008年深圳市两会中,两度提出有关海桑威胁的议案。他透过本报疾呼,称海桑问题已经是海岸线的实际威胁,有关部门“有待观察”的旧观念必须改变。

“这届政协要换届,我也已经退休了,今年我没有再写提案,但你们媒体必须关注这个问题,让政府和市民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王勇军说,现在有些官员对于生态灾难仍然了解有限。

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很多人都不明白,在一次会议上,专家谈到薇甘菊对本土生态系统的破坏,现场就有领导说,薇甘菊也是绿色的啊,即使山上的树木全都死了,爬满的全都是薇甘菊,那也是一景嘛。

但事实上,为了清理入侵物种薇甘菊,深圳市去年就花费了上千万元的经费,仅内伶仃岛一处就耗费上百万元。但王勇军感叹道,薇甘菊已经遍布深圳市各个地方,现在花再多的钱,也不可能将其赶出去,顶多只能减缓其对本地物种的侵害。

深圳以及香港多名红树林专家都向本报表达了一个担忧:如果不对后海湾现有海桑的生长加以干预,一旦出现泛洪季节,海桑的祸害就会危及前海湾、伶仃洋、珠江出海口一带,从长远来看,深圳东部黄金海岸线及西部海岸线都有可能成为海桑的领地。

“总之,海桑威胁不除,深圳海岸线有可能会集体沦为‘绿色沙漠’。”王勇军表示。

2000年,香港米埔湿地保护区发现第一批海桑。到2007年,这种入侵树种就已经繁殖到5万棵。香港渔护署湿地及动物护理主任张家盛表示,即使港府每年都拨款进行控制,但到今年海桑的数字肯定远远不止5万棵。目前,深圳方面也确定要对海桑的繁殖进行干预,砍伐工作也开始展开。

担心失控 香港拒外来物种

被深圳市聘为福田—城大红树林研发中心主任的香港城市大学红树林专家谭凤仪,一直在研究海桑的危害。她告诉记者,海桑是海外种,由于深圳曾有计划地种植海桑,因此泛滥香港的海桑,基本可以确定是由深圳传播而来。

谭凤仪说,对于像海桑这样的外来物种应该非常小心,因为没有天敌,这种树的长势很难控制,很容易取代本地物种,会把丰富的本地物种变成单一物种。

事实上,香港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外来物种的不可控性,基本上不会引进外来物种,尤其是在野外地区,外来物种所产生的不可控性更加危险。即使是在山头种树,也不会引进外来树木,而是用本地树种。

张家盛主任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作为港府的下辖机构,香港渔护署自发现海桑入侵后,就一直在进行监测,因为在合适的环境里,海桑的繁殖速度太快了,本地红树的生长空间被占据,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在处理海桑方面,港府一直持保守态度,即每年拨款聘请相关公司进行砍伐,以免该物种持续破坏本地生态。

“但这个工作并不容易做,香港人工很贵,要花的钱很多,而且砍伐的时间窗口有限制。”张家盛主任抱怨说,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3月,是候鸟迁来后海湾过冬的季节,为了不打扰候鸟,不会进行砍伐工作,砍伐的时间窗口只能在夏季和秋季。

在上个财政年度,港府一共砍了8000到1万棵海桑,一共花了113万多港元。还有几万棵海桑威胁要解除,需要花费更多金钱。张家盛主任说,使用砍伐方式控制海桑生长,将是港府的长期政策。

除了后海湾以外,渔护署还得小心观测其他邻近的海湾。该署曾委托香港城市大学进行调查,学生们使用电脑软件模拟水流走向,证实种子的确可以漂到大屿山。事实上,目前在远离后海湾的大屿山、大澳等滨海地区,都已经发现有零星的海桑生长,所幸发现得早,海桑在当地的种群数量稀少,未能对当地生态造成大破坏。

深港联手 才可抑制海桑

但在谭凤仪看来,本地的砍伐始终只能控制海桑的生长,现在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香港,而是邻近的深圳、珠海等地,种子每年都源源不断地漂浮过来,香港只能被动地控制,长一棵砍一棵,砍也砍不完。

最令香港生态界学者担忧的是,如果内地有关部门对海桑繁殖再不加控制,将会使得海桑演变为杂草化生长趋势,有朝一日可能出现失控局面,最终彻底摧毁本地生态系统。专家们在长期观测中,已经发现深圳部分地区出现这种趋势。

“令人高兴的是,深圳方面也确定要对海桑的繁殖进行干预,砍伐工作也开始展开。”张家盛主任说,深港间的专业人士每年都会定期沟通,双方合作很密切,每年两城的同事都会会面,并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来联系,交换工作经验,看对方的工作进行得怎么样。深圳的政府部门还曾安排渔护署人员到福田保护区去了解情况。

在张家盛看来,要控制海桑的危害,无论是深圳还是香港,都必须要有长远的规划。首先在后海湾一带不能再继续种植海桑,并且有相关政策,能对现有的海桑进行持续的控制措施。

■观点

任何海岸都可再造红树林,那是天方夜谭,人工不适当的种植不是生态修复,而是生态灾难。           ——— 深圳农业与渔业局副局长梁俊乾

如果有一天海桑将本地红树全部取代,深圳海滩将会是一片绿油油的,但在生物学专家看来,这就是一场生态灾难,因为这是一片“绿色沙漠”

——— 深圳市政协委员、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局长王勇军

目前还不能将无瓣海桑列为入侵植物,依然只能算是外来物种。目前海桑对当地红树林生态的影响究竟如何,实际仍处于观察和研究阶段,并没有一个完全的定论。                     ——— 深圳生态学家昝启杰博士

海桑的种子很特别,可以在海水里泡很久,随着海浪一直漂,一旦种子漂到了适合生长的浅滩区域,就可落地生根。    ——— 福田—城大红树林研发中心主任谭凤仪

AⅡ12-15版统筹:深圳读本记者 付可

采写:深圳读本记者 付可 刘荣 徐佳丽 摄影:深圳读本记者 赵炎雄
我的blog:http://szhaitao.blog.hexun.com & http://www.hoolee.com/user/haitao
--以上均为泛泛之谈--
不尽牛人滚滚来,无边硬伤纷纷现 人在江湖(出来的),哪能不挨刀(总归是要的)
网络对话,歧义纷生;你以为明白了对方的话,其实呢?

您所在的IP暂时不能使用低版本的QQ,请到:http://im.qq.com/下载安装最新版的QQ,感谢您对QQ的支持和使用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