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862864
haitao
弥合发展裂痕,盲母方有归宿——分析、解读社会事件,需要理性和全面,此文可算典范
弥合发展裂痕,盲母方有归宿
类别:社会民生 浏览量:7 版次:SA26 版名:深圳读本 深评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12-02
作者:李一年

连日来,《南方都市报》追踪报道温学芬母女的新闻引起市民关注。报道的相关标题如《深圳如此大,何处容我妈》、《女婿良心发现,盲母或有住处》以及细节描写让人印象深刻。(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毫无疑问,这样的新闻能吸引眼球,消费眼泪,更能够帮温学芬母女获得一些捐助,但我们的思考不应就此浅尝辄止。(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温学芬夫妇为什么一定要在深圳打工,即使收入低微,住着10平方米的小房子也心甘情愿呢?当然不是他们对高消费城市里这种窘迫的生活感到享受,他们只不过是没有选择,他们只不过是不想回到更为贫困的山村生活里去,如此而已。至于温学芬把母亲接到深圳,恐怕也是万般无奈之举。

温学芬母女的遭遇以及类似的两地分离酿成的家庭悲剧(比如夫妻一方出轨,导致血案或者孩子求学无人管教,最终被迫辍学),都是超常规的发展模式造成的巨大裂痕的个案呈现。发达城市和地区集中了资源、人才、机遇,同时也提供了种种不同的工作岗位。高学历高收入者很快跨越了原始资本积累的阶段,低收入低学历低技能者虽然年复一年为城市提供服务,却因为户籍以及其他门槛的存在,难以和城市完全融化结合在一起。本来应该在改革开放之初就着手解决的问题,因为种种原因被一再延后推迟,时至今日,数量巨大的外来工群体其实经常面临家庭生活问题的困扰,几成最为棘手的社会问题之一,处理起来难度极大。(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在现实情况下,空喊口号“深圳反哺外来工”是很容易的,但是真正做起来,困难重重。有关部门总不能出于同情,出于解决既有症结的需要,就贸然放开政策,让几百万外来工在一夜之间就完全享受深圳市民的福利待遇吧。感情上,我们可以这样想想,实际操作起来,恐怕整个城市的公共福利资源系统都会面临崩溃。


合理的捐助和帮助都是必要的。温学芬们的命运的真正转折,还是需要有新动力让他们回到故乡,让他们在故乡能够有和深圳大致差不多的工作机会(即使收入略低一些),但是考虑到物价指数、家庭幸福感这些因素,温学芬们恐怕也会做出理性的选择。这当然不是具体的新闻个案可以追溯的问题,但是,作为旁观者,我们还是有必要站在社会的大背景下考虑问题。这样的思考虽然不如捐助1000元钱那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真正的治本之策,真正的扭转畸形发展模式的方法一定是从其中得来。只有弥合了发展的裂痕,类似盲母这样的弱势群体才能有家可归。

另外,对于温学芬以及丈夫陈先生的某些行为,网络上有不同的声音。笔者认为,对于这对夫妇进行适当的批评与提醒是必要的,但是不应该苛责。比如,有人质疑温学芬是作秀,惯于与记者打交道,有操纵舆论的嫌疑。这样的警惕与冷静值得赞赏,不过,也就到此为止了。温学芬让94岁高龄老母露天居住三天遭受蚊虫叮咬,这样作秀付出的代价太大,而且收益不确定。即使是作秀,只要所述事情皆为事实,我们也不能因为其主观表现忽略客观事实。当然,对捐款和其他捐助的严格监管是必不可少的。

至于陈先生,他拒绝岳母入住自己10平方米的小屋当然是不对的,批评并且让其改正错误即可,舆论的炮轰可以就此打住。陈先生的收入状况以及个人认知能力决定了,他只能以本能——— 生存的本能来被动应付家庭成员结构的突然变化,以较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他其实并不具备多大的合理性。(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现实是不完美的,舆论的锋利与敏锐,论者的尖刻与理性,应该更多地投射到公权力的监督以及矛盾冲突影响更大的事件方面,至于温学芬以及她的故事,即使不是百分百真实,我们也不妨以宽容之心待之。

□李一年
我的blog:http://szhaitao.blog.hexun.com & http://www.hoolee.com/user/haitao
--以上均为泛泛之谈--
不尽牛人滚滚来,无边硬伤纷纷现 人在江湖(出来的),哪能不挨刀(总归是要的)
网络对话,歧义纷生;你以为明白了对方的话,其实呢?

您所在的IP暂时不能使用低版本的QQ,请到:http://im.qq.com/下载安装最新版的QQ,感谢您对QQ的支持和使用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