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865286
haitao
维基解密:美国外交“9•11”
维基解密:美国外交“9•11”

ugmbbc发布于 2010-12-07 15:14:30|3134 次阅读 字体:大 小 打印预览


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Julian Assange)14岁前搬过37次家。他的母亲没有让他在当地学校接受教育,因为“担心传统意义的教育会使他盲目推崇权威”。不过,从阿桑奇的履历来看,其母亲大可不必担心。初涉江湖,他就是技艺不凡的黑客,成立了名为“国际危险分子”的组织;后来,他在网络上以“执 政阴谋”为题大书特书,揭露利益对于人性的侵蚀。在他看来,似乎腐败、隐秘与谎言已成为统治机构的代名词,而他的使命,就是将“真相”大白于天下。


  继今年7月公布7万份美军阿富汗战争文件,10月公布40万份美军伊拉克战争文件后,阿桑奇主创的维基解密网站近日再下一城。

  “石破惊天”

  11月28日,美国《纽约时报》、德国《明镜周刊》、英国《卫报》、西班牙《国家报》、法国《世界报》分别刊出了由维基解密提供的部分美国国务 院机密文件,将美国外交不为人知的种种细节公之于众。维基解密承诺说,在未来几个月将公布总数超过25万份的美国务院文件,其中级别为“绝密”的文件 1.5万份,“机密”文件10万份,“非机密”文件超过13万份。

  意大利外长法蒂尼(Franco Frattini)忧心忡忡地表示,正如“9•11”事件改变了世界安全格局,维基解密事件将严重影响世界外交格局。

  在已公布的文件中,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早有传言但一直未经证实的外交事件,包括美国为制裁伊朗与有关国家达成的交易条件,朝鲜资助伊朗发展远程导弹的讨价还价,以及美国试图解除巴基斯坦浓缩铀行动的失败等等。

  外界对这类“解密”的信息并不感到惊讶。比如,文件中提到沙特国王阿卜杜拉一再要求美国制裁伊朗核计划,称要“将蛇头尽早砍下”。另一位沙特高 官也警告说,如果不能有效遏制伊朗,阿拉伯国家将研发自己的核武器。不过,阿拉伯国家对于伊朗核计划的关切很早就引起了媒体的注意,类似的“风吹草动”其 实也早已见诸报端,只是这次由文件证实了而已。

  二是美国外交官对各国领袖的评头论足,这令奥巴马政府备感尴尬。比如称呼俄罗斯总理普京是“领头狗”,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是“偏听偏信的偏执狂”,德国总理默克尔“缺乏创造力”,法国总统萨科齐“专制且过分敏感”。

  对此,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说,她已致电有关国家领导人,许多人表示“并不介意”。其中一位甚至告诉她:“别担心。你不知道我们是怎么说你的。”

  其三,也是被西方媒体形容为对美国外交最重要的打击,就是曝光了美国外交官的一项秘密任务:搜集各国政要的个人信息,包括信用卡号、飞行常客卡 号、个人电脑信息、邮箱账号及密码等。签署该任务的文件上都有美国国务卿的签字,也就是说,该任务得到了前国务卿赖斯或现任国务卿希拉里的授意。这些文件 被发往美国驻中东、东欧、拉美以及联合国大使馆。

  对此,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辩解说,“美国外交官只是外交官而已”,他们代表美国与世界各地政府或组织从事“公开透明的外交往来”。搜集信息以帮助制定与落实政策是“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外交官已经进行了数百年的活动”。

  外交困局

  美国政府一方面极力为自己辩解,另一方面,早在维基解密网站刊出要将文件曝光的声明后,美国就派出特使前往各国,解释事态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希拉里还亲自致电有关国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有不少学者担心,这些本应保密20年以上的文件的泄露,可能影响到美国与其他国家进行“直接坦诚的对话”。

  白宫新闻官吉布斯在一份声明中也试图降低事件的影响:“从性质上来说,外交官们第一手的报告往往很直白,信息也不完全准确。这些报告既不能诠释美国的外交政策,也不能决定最终政策走向。”

  但是,吉布斯承认,这些文件的确涉及美国与有关国家政府的“私下交谈”,而当这种“私下交谈”登上全球各大报纸封面的时候,美国及其盟国都将受到很大影响。

  国际社会也表达了对此事件的担忧。加拿大外长称这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瑞典媒体称其为“外交灾难”,保加利亚外长指责其“非法而有害”,德国外长指责这是“别有用心”。

  在铺天盖地的指责声中,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对事件影响做了切实分析。他认为,对于美国外交官来说,今后要想把此类外交秘闻记录在案并向上通报将变得更加困难。各国政府也可能加强监控,让知道信息的人越少越好,以防止类似泄密再度发生。

  内塔尼亚胡还直言不讳地说:“信息透明固然重要,但是在包括外交在内的有些领域并不行得通。”

  而事实上,美国外交上的隐秘动作早已有之。在1972年尼克松历史性访华之前,美国就曾秘密接触巴基斯坦,邀其担任与中国关系的中间人;时任国务卿基辛格更是在巴基斯坦访问期间忽然“抱病”,秘密访问了北京。

  当然,与这些“大手笔”相比,美国外交官们更多的时候需要将大量观察资料发回白宫,包括政治经济事务、领导人信息,甚至是流言中的蛛丝马迹。

  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外交运转的重要因素,但维基解密事件却可能让不少国家质疑美国的可信度。美国驻哥伦比亚大使麦肯利(Michael McKinley)认为,这次维基解密事件极大地伤害了美国信誉,影响美国外交官与外国政客进行“直接而秘密”的交流。那些掌握有大量内幕的外国人可能会 与美国官员交谈时顾虑重重,因为担心他们提供的信息最终会被曝光。

  外交官们还可能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有学者认为,外交官以后可能要学习大量使用暗语。政府间也将加强保密协定。正如意大利前驻莫斯科大使罗马诺 (Sergio Romano)在接受意大利媒体采访时指出,所有政府的第一反应都将是加强保密条令,因为“没有保密,外交将无法进行”。法国政府更是马上表示,要改变外 交官与政府之间现有的信件往来方式。美国中情局前局长海登(Michael Hayden)也建议说,外交人员应更多通过电话交流,减少文字记录。但他同时也承认,这对还原历史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文件最终可以解密,电话录 音则可能无处可寻。

  至于如何处置“始作俑者”阿桑奇,对于美国来说也是个难题。白宫高官在事发后曾表示,美国国务院正在探讨以“间谍罪”或其他罪名起诉阿桑奇的可 能性。但是阿桑奇自我定义为“揭露真相的记者”。他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邮件采访时说,他此举是为了“揭露虚伪、腐败、凶残的政权”。华盛顿资深律师卡彻里 (Plato Cacheris)分析说,阿桑奇可能凭借记者身份按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新闻自由”条款为自己辩护。

  在美国历史上,有两起因泄密以“间谍罪”起诉的案件:一是在尼克松时期,美国最高法院驳回了尼克松对《华盛顿邮报》发表水门事件文章的起诉,但 是泄密者、五角大楼前分析师艾斯伯格(Daniel Ellsberg)却因非法占有文件被定以间谍罪;二是在里根执政时期,一名海军情报分析师因向英国媒体提供美国卫星拍摄的俄罗斯航母照片被以间谍罪定 罪。阿桑奇并没有透露机密文件的来源,不过一位名为曼宁(Bradley Manning)的22岁美国前情报分析员被指需要对此负责。

  不过,不论事态发展如何,维基解密事件本身极大讽刺了一向质疑别国安全系统的美国。有数位美国学者指出,美国以前一直担忧盟国安全,现在轮到盟国来担忧美国的安全,这对美国与盟国间关系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新世纪》周刊 记者 陈沁
我的blog:http://szhaitao.blog.hexun.com & http://www.hoolee.com/user/haitao
--以上均为泛泛之谈--
不尽牛人滚滚来,无边硬伤纷纷现 人在江湖(出来的),哪能不挨刀(总归是要的)
网络对话,歧义纷生;你以为明白了对方的话,其实呢?

您所在的IP暂时不能使用低版本的QQ,请到:http://im.qq.com/下载安装最新版的QQ,感谢您对QQ的支持和使用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