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465] 2007-01-19 15:24:01
韩寒的试题让语文教育尴尬
杨逸在1月12日《北京晨报》撰文说,这两天,一道有关韩寒的语文试题在博客上引发了口水战。这道题出现在湖北鄂南、黄冈等八所中学的联考试卷上,题目内容是韩寒在博客上信笔写下的一段流水账:“昨天我的车挂不上2挡,今天维修后,问题还是存在,所以基本上一直用1挡和3、4挡在跑。但还好车速还是比较快,加上退出比赛的朋友帮我把车调的操控比昨天好了很多,所以名次还排在第3,领先了第4名一分钟。”考题要求学生挑出其中的4处错误。韩寒当然是没挑出来,如果在黄冈中学的高分生产线上,他一定是个次品。
有人猜测,老师苦心孤诣地从韩寒的博客上找出这段口水文字,是想寒碜一下孩子们的偶像作家。但如此命题,更让人看到了当前语文教育的僵化和无聊。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教人说话和作文;在更高的层面上,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应该重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美学鉴赏力。可是看看语文教育的现状:名篇佳作被分解出若干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韵味十足的古文被译成味同嚼蜡的白话,“横看成岭竖成峰”的文学欣赏也有了整齐划一的答案。
--“昨天我的车挂不上2挡,今天维修后,问题还是存在,所以基本上一直用1挡和3、4挡在跑。但还好车速还是比较快,加上退出比赛的朋友帮我把车调的操控比昨天好了很多,所以名次还排在第3,领先了第4名一分钟。”
--这段话我好像只看出一个问题:帮我把车调的【操控】比昨天好了很多--也不算错,只是【操控性】的缩略。也许【调的】应该为【调得】?或者明确一些,应该为:帮我把车的操控性调的比昨天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