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473] 2008-06-27 04:57:21
——【把美国当做实践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地上的天国”,天国里所有的人都是“经济人”,天国里所有的行业都彻底市场化,纯属瞎寻思】
巨富裸捐与真实的美国榜样
日期:[ 2008年6月27日 ] 版次:[ AA02 ] 版名:[ 社论 ]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2
相关新闻:盖茨周五引退 捐出全部身家
从微软CEO到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CEO,一个“营利的盖茨”变成了“非营利盖茨”。“营利的盖茨”遵守经济学的各项定律,“非营利盖茨”则从此与经济学无干。我们现在尚不清楚盖茨到底打算拿那几百亿美元的基金干吗用,但可以肯定,其用途没法以“无利不起早”的糙理来解释。
如同盖茨的前辈们———洛克菲勒,斯坦福,约翰·霍普金斯,康乃尔,福特,梅隆等等———所做的一样。经济学学者可以解释他们为何能够赚到大钱,却无法解释他们为何会以那样的方式把钱花掉。
近年,有些中国经济学家曾经把美国当做两个榜样向我们推荐:美国是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榜样,美国是医疗卫生市场化的榜样。依据是:与很多欧洲国家不同,美国的大学和医疗机构大多数是私立的,并且在美国读书、看病要掏钱。私立的,收费的,当然是市场化的。他们更进一步推论,美国的教育和医疗之所以水平高,正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
事实上,虽然美国的大学和医疗机构大多数都是私立的,但这些私立机构的大多数却是非营利性质的。比如美国的非营利性私立医疗机构,虽然收费昂贵,却也不像企业一样运转。患者也并不是像一般消费者超市购物一样,购买医疗服务。2000年度,美国个人医疗费用的33%由联邦政府承担,11%由州和地方政府承担,35%由私营医疗保险支付,个人自掏腰包部分仅占17%.私营医疗保险部分,90%以上也是通过工作单位获得的。其“个人花钱不多”与欧洲的“个人不用花钱”相比,从民众这头算账,实质差异不大,远不像中国经济学家所忽悠的,构成“两条路线的斗争”。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把这样的非营利性大学和医院称为“私立”,仅仅在将其与“官立”对举时正确。它们实质上都是“公立”———斯坦福大学的资产属于斯坦福大学法人集体,并不属于斯坦福家族;芝加哥大学的资产属于芝加哥大学法人集体,并不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盖茨基金会的资产属于基金会法人集体,也不再属于盖茨夫妇。
这正是非营利性机构迥异于企业之处。非营利性机构的资产归机构法人所有,善款一旦捐出,就与捐资者无关,且不可分割,不能收回,即使赚了钱也不能按投资比例分配利润。这些资产完全由机构的管理者(譬如校董会)掌控,如果捐资人无暇在机构兼职的话,他甚至不能对自己捐出的资产的使用问题发表意见。
把美国当做实践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地上的天国”,天国里所有的人都是“经济人”,天国里所有的行业都彻底市场化,纯属瞎寻思。(原载6月26日《中国青年报》,作者刘健,本报有删节,标题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