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tao:
关爱基金派钱再引分化争议——唉,香港深圳一起烂!明明向市民派钱,却还格外分出新移民;现在改口了,却还要按收入区分新移民。。。。。。。。。
[阅读: 358] 2011-03-24 00:53:16
关爱基金派钱再引分化争议
有市民认为会进一步将新移民分化为贫富两群人,关爱基金内部对此亦有分歧
类别:社会民生 浏览量:12 版次:SA39 版名:深圳读本 深港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1-03-24
作者:石秋菊 朱菂 王雅楠
从注资6000港元入强积金户口,变为向年满18岁的永久居民发放现金,再到注资关爱基金向新移民派发现金,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公布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后,所面临的争议一波接一波。(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有市民认为,这进一步将新移民分化为贫富两群人,甚至连关爱基金内部都对此有所分歧,认为派遣有违基金设立原则,这个“烫手山芋”港府不应该推给关爱基金。前日关爱基金开始商讨如何向新移民派钱后,关爱基金内部都出现了不同的意见。
新移民派钱方案“分类”领取(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初步的发放方案显示,领取6000港元的新移民须通过月收入审查。一人住户月收入不可多过4875港元、两人家庭月入不可多过10275港元。此外,由于某些特定资助计划,如综援、公屋住户、书簿津贴等已设有资产审查,因此,通过这些计划受助的新来港定居人士无需再进行经济审查。
港府估计,全港新移民约31.61万人,合资格的有约23.7万人,总开支约需15亿港元。新来港定居人士的界定线则为,计划正式推出当日已届18岁,已合法进入本港定居,而未拥有居留权的人士,大致包括三类:持单程证人士;由内地或外地来港,与保证人团聚的来港定居人士;在港定居的拥有香港入境权或者可无条件逗留的非永久性居民。在该计划下,持学生签证、工作签证或因投资而来港的非永久居民,将不获派钱。
昨日的关爱基金聚集小组会议之后,执行委员会主席罗致光表示,委员会倾向于将受惠人士的月收入审查限制,定在高于住户收入平均数的75%。按公开数字,香港每个家庭每月收入平均为1.7250万港元计算,这个界限为约1.3万港币,比初步方案稍高。
而这个界限的划定,被认为进一步造成社会分化,有委员批评,派钱措施已经造成了社会问题,不应该推给关爱基金处理。身兼关爱基金委员的社联行政总裁方敏生反对透过关爱基金向新移民派6000港元,认为有违基金成立原则。
方敏批评说,关爱基金的成立宗旨是扶贫,由政府和商界合力为有经济困难的香港居民提供协助,“如果政府想弥补预算案中没有给新移民派钱的漏洞,那就应该由预算案去处理,而不应该将这件事交给关爱基金处理。”
“新移民”担心被标签化歧视
而此举此前已在社交网络上引起本土港人的极力反对。昨日,新移民夏小姐向南都记者反映,政府派钱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政府却一而再地将新移民标签化。新移民陈先生告诉南都记者,最近已经收到一些本土网友发出的邮件,“新移民”已经成为一个标签化群体,被集体反对,不少网民打算四月在网上发布“反对新移民食福利”的主题。昨日下午,南都记者登录香港本土讨论区发现“施政报告讨论”的话题已经累计长达43页,本土市民对此事一致持反对态度。
“我们身边不乏好吃懒做的新移民。”刘小姐说,她有些旧同学、朋友、老板刚到香港的时候也很穷,但是他们从不埋怨政府,有人的资产已经超过千万了。新移民要改善生活,不是靠争取这些福利,而是要靠双手努力创造。本地市民谈先生则认为,政府摇摆不定的做法,让本地市民难以信任。
而在新移民的派钱方案中,仍有小部分人认为被忽略。来自深圳的陈小姐,在港一所大学读书后,留在香港一家小型金融公司工作。目前,她来香港才两年,不符合领款条件。一方面,目前她只拿到在港的临时身份证明,尚未拿到单程证。另一方面,她的月收入高于目前方案中的入息限额。“这件事情,让我觉得没有得到这个城市的认同。”她所在公司的同事,好几位都是和她一样来自内地的新移民。“大家都觉得挺失落的。”(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闾丘露薇:再设分割线并不明智(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经历过“新移民”身份的著名媒体人闾丘露薇,昨日也在自己的微博上开辟了讨论,“被称为新移民的这些人,当他们离开内地的时候,户口就注销了,他们和那些到香港工作学习的人不同,也和内地移民其他国家的人不同,他们拿不到中国护照,拿着单程证,从踏入香港边境开始,只能做香港人。”
闾丘露薇对南都记者表示,在这个事件中,港府一开始的考虑就不周到,才会引发现在的社会割裂,“政府现在把皮球踢给了关爱基金,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她认为,既然政策的开头就错了,还要在新移民里面再设定分割线,并不明智,“其实对于新移民的帮助,不一定是派钱,也可以有其它方法,比如学费的宽免补贴,对关注新移民团体的资助等等。”
闾丘露薇则认为,如果政府认为自己一开始的决定是有道理正确的,就应该坚持。而新移民有争取自己利益的权利,但是同时也要懂得为香港付出。
采写:南都特派香港记者 石秋菊 朱菂 王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