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1008] 2005-02-01 02:49:30
十年前,当我在同学的386上玩过用11张软盘拷来的《仙剑奇侠传》,画面定格在逍遥孤独的背影上,我热泪盈眶,那年我16岁,朦胧间似乎懂得了什么叫爱。昨晚,当我看完用BT下载了四天四夜的《仙》剧,当逍遥抱着冷去的灵儿穿过弥漫着红色杜鹃花的小道,画面定格在逍遥茫然仰望天际飞舞的红色蒲公英时,我又一次痛哭流涕,事后却猛省,自己早已过了被爱情感动的年龄。
在此我无意比较游戏与电视的孰优孰劣,也无意来解读何谓爱情,却想弄清楚为什么我会落泪。《仙》剧作为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即便她再凄美——也很难让我这个年龄阶段的人落泪,因此让我感伤的不该是爱情,那么《仙》剧凭什么让我这个老男人难以自控?我迷惑了整晚。
《仙》的剧本中无论是游戏还是电视,都有两条主线贯穿始终——爱与道。爱即狭义的个体之间的美好情感:爱情、亲情、友情;道却实质是一种泛义上的博爱:对国家、人民、苍生甚而宇宙万物的爱。该剧的作者一方面想将二者描绘成相互矛盾却螺旋上升的一对统一体,最后深化到“爱无限”的至高境界;另一方面却又刻意渲染了“道”的伟大高尚,在剧中下大力气叙述了蜀山三代人的求道经历,似乎在这几集中已埋下伏笔,将情感的天平倾向了“道”的一方。果然剧中人物为了证道而一一牺牲,恶也除了,道也成了,天下太平了,逍遥跪倒在湖边……该剧至此本该落下帷幕,然剧作者却不知突然想到了什么,是如此简单地选择了“道”而没有体现作品的张力?还是担心这样赚不够观众的眼泪?总之,他们又让灵儿破水而出,用最后的十分钟来极尽煽情之能事,甚至让逍遥用最后珍贵的一句对白“你明白吗?”狠狠地扇了剑圣老前辈一巴掌。观众落泪了,迷惑了:天下太平了,苍生得救了,却为何得道的人没有喜悦,没有上善若水,而留下无尽的痛苦、不舍与迷茫?……
我终于明白非“爱”而是“道”让我黯然神伤。
前不久拜读了刘小枫先生多年前的大作《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书中讲述的就是现代一些文学与电影大师通过叙事的手法想要讲述给读者和观众的伦理观念。现代主流的两种伦理观念——个人伦理之于社会伦理,正如沉重的肉身之于轻盈的灵魂,二者相互矛盾,难以调和。选择了沉重的肉身,痴恋红尘,纵身情欲便将迷失自己的灵魂;而放弃个人的享乐,为社会为国家牺牲自己,你将获得轻盈的灵魂。沉重的肉身是短暂的,轻盈的灵魂将获得永恒……《仙》剧中很显然选择了后者,而将沉重的肉身一个个击得粉碎。作品通过剧中人物前赴后继、义无返顾地牺牲自己,保护苍生,证道得道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个人利益不重要,公共利益最重要;大义当前我们不应儿女情长,一定要用我们的胸口去堵枪膛。多么大大义凛然、荡气回肠,杨子荣算什么,今朝且看本大侠!然而一阵热血激情过后,却连作者也迷惑了,这样做真的对吗?真的值得吗?弄到最后不得不弱弱地问一句观众:“你明白吗?”
灵儿妈妈死了,为了仇视女娲后人的子民和南诏国的太平……
姥姥死了,因为她只想让灵儿过普通人的生活,她阻止灵儿去完成拯救世界的伟大使命……
石长老死了,晋元死了,为了阻止恶魔毁灭世界的惊天大阴谋……
酒剑仙死了,因为他痴恋红尘,不愿意为人民牺牲,所以就让他被自己的亲生女儿一刀了解吧……
阿奴死了,唐钰死了,为了祈祷给全人类最美好的祝福……
月如死了,眼睁睁被砸碎天灵盖,因为“道”必须要人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心爱的人,如果要牺牲就让我来吧……
灵儿死了,为了继承母亲的遗志,为了完成天生的使命,她成大道了吧,却为何迟迟不愿闭上双眼?傻孩子,天道可比这人道美多了,不是吗……
逍遥还活着,他拿起过,却不得不放下,因为没有什么再留给他,但他为什么没有得道,为什么还不明白,没有人知道……
剑圣还活着,因为大战之时他站在山上看热闹。为什么?因为有一天李耳骑牛来专程告诉他,明天以后,一切都不重要了……
仁慈的神啊,万能的神啊……
匿也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