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337] 2005-07-29 04:41:42
大学的无用之用
------------------------------------------
敝人一贯认为大学要教外语、文史哲、基础科学和“绅士风度”等“无用”的知识,有用的技能都是可以工作后再学的。
上个世纪50年代还没有“软件工程”这一名称,更没有这一专业时,刚刚开始生产通用计算机的IBM急需大量程序员,只要你肯干,他们就培训。不少学语言、艺术、历史等科目的毕业生,为了吃饭,也进了IBM写程序。多年以后,公司发现,他们的总体表现并不比数学和工科毕业生差,因为在某些设计上———比如,如何让使用者易于理解机器的指令,这些文科生有优势。直到今天,
IBM每年仍然会招收一些文科生从事技术工作。这些文科生就是在工作中学了有用的知识,又在大学里读了自己喜欢的科目。
其实,真正决定你踏上社会后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是性格,而性格恰恰是无用的东西陶冶出来的。一个反证是,我们大概都有体会,读不读大学,对收入和生活状况影响很大。很多工作,没有大学学位,根本不让申请。但大学里成绩好不好,似乎与毕业后的成就关系不大。说明起关键作用的并不是大学里学到的那些所谓的有用知识。
医生算是非常专业化的、没有学位证书绝对不得入其门的行业,但美国现在很多医学院开设一门叫作“叙述医学”(narrative鄄madicine)的课。比如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规定,学生在第二年必须修习这门课一学期,其内容就是通过研读小说,让学生了解如何从病人的主诉里获取所需信息。病人对医生的最大意见之一,就是医生常常用权威的口吻呛得他们不敢畅所欲言。分析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段,这一似乎非常无用的知识,却可以改善学生的风度,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医生。
庄子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有用技能的用途早已被规定;而无用的知识,正因为其无用,才能有无法预测的大用。
(摘自7月22日《东方早报》作者吴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