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tao:
广州的媒体还会质疑:公交新政已行公众疑问犹在
[阅读: 308] 2007-10-14 02:37:01
公交新政已行公众疑问犹在
日期:[ 2007年10月14日 ] 版次:[ GA02 ] 版名:[ 社论 ] 下一篇
酝酿有时的广州公交大整合已经拉开序幕。广州市14家公交公司中的10家,经过结构性调整,组合为三大旗舰:广州市第一、第二、第三巴士公司。暂未整合的4家公交企业也表示了合作意向,整合工作还在推进中。
禁摩禁电,修建地铁、BRT,公交重组,广州公交系统正在经历一场彻底的变革。政府描画的蓝图日渐清晰,一个大公交的未来似乎指日可待。从市民的角度去看,只要能从变化的结果中受益,公交新政就值得鼓掌。市民最关心的,是票价会否变动、出行是否更方便;是哪些线路会合并、哪些站点会取消;是地铁、BRT与公交如何接驳;是联票到底如何优惠。但市民是否真能受益,还需要从公共政策的公众参与度和知情权的角度去看,而让人遗憾的是,一组规模如此之大的公交政策,事前的讨论和事后的解释似乎都不够充分,相关过程也缺少信息披露。
以公交整合来说,三大旗舰已经挂牌,但这一政策如何出台、合并怎样进行、矛盾如何调解,公众都不得而知;更重要的是,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预期效果又是什么,是否会带来负面结果,有没有其他替代方案?对此,有关部门解释称,这次公交整合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将远距离客流转给地铁和快速公交,减少路面公交拥堵,其二是解决公交企业的无序竞争和线路重叠问题。另外,有关人士分析,公交整合有利于LPG在公交行业的全面推广。这些从表面上看都没问题,但在仔细辨析之后还是让人存疑。
将远距离客流转给地铁和快速公交,意味着原来的长线公交可能会大量减少。当然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路面公交拥堵的问题会因此得到缓解,但远距离出行的成本却会增加。对许多经济并不宽裕、在城中心工作但在城郊居住的市民来说,这笔支出是日常性的,经济负担的增加不能忽视。更何况,随着城中村的改造,城市低收入阶层将被迫搬往城市边缘居住,而工作地点可能仍在城里,作为远距离客流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他们每天乘坐地铁恐怕经济上难以负担。这个问题从未公开讨论过,但政策就已经出台了。
通过整合公交来解决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和线路重叠问题,这个思路背后的逻辑是,14家企业的市场竞争,带来了城中线路重叠、城郊公交不足的问题;如果改编为3家或者4家企业,竞争程度就会降低,上述问题就会更容易解决。实际上,市场竞争总是存在恶性化的风险,而政府存在的意义就在于维护一个良好的竞争规则,对企业的竞争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也就是说,公交企业无序竞争和线路重叠问题,主要原因是政府疏忽管理,错不在市场。公交企业整合之后,统筹计划更为容易,政府管理起来也更加方便,可能确实有利于解决线路问题;但一套完备细致的公交竞争规则,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企业整合并不是唯一必然的方案,甚至也未必是最好的方案。
公交企业整合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政府对公交系统的控制更加便捷,这当然有利于推动LPG.但问题是,在广州推动LPG公交,这本身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之前,市人大代表朱永平提出,推广使用LPG(液化石油气)虽然是出于环保考虑,但LPG耗资巨大,2004年至2007年就投入1.24亿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补贴企业。而财政补贴,当然都是市民买单。清洁能源并非只有LPG一种,为何非LPG不可?这个问题其实一直都没有得到解答,但LPG公交已经在推广中了。
这一连串的公交改革政策,皆系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自行决定和实施,公众的若干疑问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而新政的效果究竟如何不能不让人心中无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