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这里看原文和图
版权:《科幻世界》(译文版)杂志
作者:Donatino
飞翔科幻网:bbs.flyine.net
天涯小筑:donatino.skygate.cn
鸣谢:小七(Majel)对本文《星际旅行》部分提出修改意见
177325_1181266554_large2.jpg
三、科幻电视的制作
scifi_televison_article_402.jpg
科幻,重点还是在「幻」字上。用现实的条件来创造不现实的虚幻世界,这既是科幻电视节目的魅力所在,也是科幻电视节目很难制作的根本原因。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科幻电视制作人不得不大量使用特殊的电视制作技术、并绞尽脑汁在服装、道具、布景、化妆等方面进行创新。
整个20世纪,这些技术大都非常昂贵,而且只有一小群堪称「影视技术精英」的道具(模具)设计师、场景设计师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因此,制片商非常看重技术的「复用性」,要求无论是小道具、模型、效果还是动画技术,都必须可重复使用。虽然初次投入较高,但保养和维护费用很低,这种特点促使科幻制片人在传统剧集中大量创造并使用这些技术。
90年代末期,影视制作技术突飞猛进,涌现出许多接受过专业训练或者混合训练的电视艺术人才,过去认为很难实现的技术,如今已不再是难事。因此,科幻节目的单集导演(注:欧美电视剧每一集的编剧和导演都不相同)可以自行考虑采用哪类技术,采用一种还是多种技术,而不用担心会对全剧的整体创作过程产生影响。
(一)特效
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12.jpg
特效在科幻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一直是一种基础要素。激光枪大战的场面可以用「小型爆炸」来模拟,黏糊糊的怪兽可以用「化妆弥补术」来模拟,受害人的惨状可以用「爆裂的血浆袋」来模拟,超级英雄飞来飞去的场面可以用绿幕(或蓝幕)技术配合「钢丝悬吊」来实现,等等。
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31.jpg
广义上的「特效」包括很多方面,但一般特指两类效果。第一是「视觉效果(Visual Effects,简称VFX)」,主要是使用图像技术和数字处理技术对电视画面进行加工、再造、渲染,这一过程一般在后期制作中进行。
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03.jpg
第二是机械或物理效果(Mechanical or Physical Effects),主要包括小道具、烟火效果及其他在实际拍摄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实物或表现的效果。不少特效需要混合多种技术。例如,描述一把激光枪的发射,可能需要在拍摄中使用烟火,然后在后期制作中「画」上虚拟的「光线」。
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28.jpg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15.JPG
特技动作(Stunt)是物理效果中很重要的一类。一些高难度动作往往需要启用专门的特技表演人员,俗称为「替身演员」。也有一些身体条件较好,接受过专业舞蹈、格斗或柔道训练的演员愿意「真打」。例如《终结者外传》中,扮演少女终结者Cameron的女演员Summer Glau在一些动作场面中便「亲自上阵」。
(二)计算机图像(影像)设计
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13.jpg
太空歌剧《巴比伦五号》是历史上第一个采用计算机图像(影像)设计来描述纯虚拟画面的电视剧集。这种技术在很多时候被简称为「CGI」,也就是「Computer Graphics Interface」。自《巴比伦五号》之后,几乎所有剧集的外太空场景都是用计算机设计产生的。与制作实际的模具相比,计算机图像(影像)设计无疑更方便,可操作性更强。因此,在现代科幻电视节目的制作当中,真实模具(模型)已经很少使用了。90年代,CGI需要使用昂贵的计算机处理器和特殊的定制软件。但是到了21世纪,微型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有了极大提高,即便使用普通的笔记本电脑,也能完成部分CGI渲染。如果把一些功能较强的微型计算机通过网络和阵列软件并联在一起,还能实现以前需要图形工作站才能实现的功能。
(三)模型与人偶
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16.jpg
从科幻电视诞生之初,模型就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道具。当你欣赏巴克·罗杰斯驾驶星光闪闪的飞船在深邃的太空中翻滚战斗时,你可曾想过,那只不过是一艘巴掌大小的模型飞船吊在黑色的幕布前重复设计好的路线而已。在一部剧集中,设计师往往需要同时设计一系列模型。例如,原版《星际旅行》使用了数量惊人的「模型群组」,单「进取号」就有不同尺寸的模型10余个,以满足不同镜头的需要。
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06.jpg
从90年代开始,随着CGI技术越来越成熟化、普遍化、廉价化,模型逐渐淡出科幻电视,但并没有从此消失。即便在计算机图形技术极其发达的今天,设计师有时仍需制作等比例模型,然后将其数字化,供计算机动画软件进一步加工、渲染。例如,《星舰复国记》和《遥远星际》中,观众所看到的「庞大」飞船,都是模型数字化的结果。
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29.jpg
如果用模型来创造角色,则被称作木偶(Puppet)。所谓「木偶」,其实是个很广泛的概念,并不一定非要做成人形的模型才叫木偶,洋娃娃、怪兽、机器人甚至「机器头」,都可以叫做木偶。著名英国制片人、导演兼编剧Gerry Anderson曾利用牵线木偶和小道具创造了一部经典剧集--《雷鸟神机队》,讲述退役宇航员Jeff Tracy和他的5个儿子组成「雷鸟救援队」,利用火箭等先进运输工具去帮助那些遇到麻烦的人们。
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05.jpg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11.jpg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24.jpg
近年来,「木偶科幻剧」仍时有出现,《兔阿格》中的木偶成了「受欺负」的代名词;《住家外星人》描述了一个外星人在普通人类家庭中的生活;而《遥远星际》中两个木偶常规角色--领航员和Rygel--更是受到无数观众的喜爱。
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01.jpg
在《星际之门SG1》中,有一种名叫Asgard的外星人,它们长着「大眼睛、小脑袋、小身子」,非常符合由电影《ET外星人》开创的外星人传统形象。事实上,Asgard人坐下、站立或者平躺的场景,就是用木偶模型拍摄的。
(四)动画
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08.jpg
在中国人的印象中,电视动画(俗称卡通片)纯粹就是「小孩子的玩意」。不可否认,动画因为形式的特殊性,主打的收视人群首选年轻观众。但也有很多电视动画是针对成年人的,如2009年由美国卡通电视频道播出的《星球大战之克隆战争:动画版》,以及美国人十分熟悉的传奇故事《神奇女侠》,我国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并译制过其75年真人版电视剧。
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17.jpg
动画是一种神奇而美妙的媒体形式,是人类表达幻想的最佳载体。动画完全不受现实的任何约束--不用在乎重力、动量和一切物理法则,不用考虑「可能还是不可能」。在动画中,永远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动画是科幻和其他幻想电视节目的理想平台,用途非常广泛。由于电视动画和漫画书这两种艺术形式存在天生的关联性,因此电视动画的主题大多和超级英雄有关,直接根据漫画改编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00.jpg
电视动画诞生之初,全都是由艺术家手工绘制的。80年代早期,从著名剧集《飞龙特工队》开始,计算机在电视动画的设计制作过程中担当起主要角色。到了90年代,手工绘制电视动画的情况已销声匿迹。
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09.jpg
进入21世纪,电视动画已不再是动画片或者动画剧集的独家专利,很多真人科幻节目也采用了电视动画技术。特别是大型群组动画软件Massive的出现,科幻制片人可以在传统科幻节目中自由创造大量能以假乱真的纯动画场景(或人物),视觉效果非常惊人。如《太空堡垒卡拉狄加》(2005版)中的赛昂机器人,以及《星际之门SG1》中处于行走、交谈、行动状态的Asgard人,都是在后期制作中用计算机加入的「动画人」。
(五)科幻电视与其他媒体的相互转化
为了吸引「潜在」的观众,或者简单地将某个作者的创意通过电视进行再现,电视节目有时将根据小说或系列小说进行创作,这种过程被称为「改编」。电视制片人、制片公司或其他中介机构经常大量购买各种类型幻想小说的改编权,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能真正进入开发,与观众见面的则更少。改编权可以再交易。
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02.jpg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23.JPG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30.jpg
上述「改编」的逆反过程也时有发生。科幻电视剧具备转化为平面媒体特别是系列小说和漫画的有利条件。几乎所有知名的美国科幻电视剧集都发行过同名漫画,《星际旅行》系列节目还出版了上百本小说。
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21.jpg
科幻电视改编为科幻电影,无论是总数还是成功的案例,都非常稀少。科幻电视改编为电子游戏的情况则相对多一些,如《X档案》、《迷失》。
四、科幻电视的投资
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26.jpg
科幻电视节目和其他电视节目一样,受到开发资金的制约。但科幻电视节目是一种需要不断创新的节目类型,天生就具有「革命性」。这也意味着科幻电视不像其他传统类型的电视节目(如警匪剧、律政剧、医疗剧、情景喜剧)那样具有传统收视市场,也没有永远成熟的、经过市场检验和认可的固定生存模式。由于科幻电视经常要使用额外资源,如使用外景、定制道具、进行后期特效制作、聘请科学顾问等,导致节目制作成本较高,蕴含着一定的经济风险。因此,无论是制片公司还是电视网,在科幻电视节目的投资上往往都采取「步步为营、缓慢扩张」的谨慎态度。《星际旅行》是历史上第一部单集制作费用超过10万美元的电视剧集(不仅指科幻剧集),而《星际旅行:下一代》是第一部单集制作费用超过100万美元的剧集。
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04.jpg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14.jpg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18.jpgscifi_televison_article_619.jpg
近年来,随着科幻电视节目的走热,电视网「出手」也更大方。《迷失》创下了单集制作费用超过1000万美元的新记录,其首集投资据保守估计为 1000-1400万美元。此后的《无敌女金刚》(2007版)、《终结者外传》(第一季)、《霹雳游侠》(2008版)、《危机边缘》、《列王纪》等近十部剧集都达到了「首集1000万、集均400万」的投资水平。正常情况下,一部现代科幻电视剧的集均制作费用在200万~400万左右。但科幻电视节目绝非「投资越高,回报越高」,有的时候情况恰恰相反。上面提到的《无敌女金刚》(2007版)、《霹雳游侠》(2008版)、《列王纪》都是因收视率奇低而不得不提前结束播出的负面典型。虽然将一部剧集的生死与收视率直接划等号是电视网重视短期效益和现实收益的结果,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促使制片商和电视网在选择新剧时更加小心,更看重剧本质量。这是科幻电视产业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
【续】第八部分:科幻电视迷群体、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科幻电视制片人
大家都是出来卖的,何苦自己人为难自己人
那些活好的,或者活新的,或者花样多的,
或者老板拉皮条功夫好能拉到肯多花钱的客的,
拜托不要老是打击年老色衰的同行了
老鱼记事 老鱼侃棋 老鱼围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