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通八达通年内有望两地通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透露,长远目标是将跨境电子货币推广至整个珠三角
类别:社会民生 作者:黎媛 原创 浏览量:0 发布时间:2010-01-27 手机看新闻
版次:SA28 版名:深圳读本 头条 稿源:南方都市报
一年内,香港的“八达通”和深圳的“深圳通”有望合而为一。头条记者 霍健斌 摄
对于深圳通、八达通来说,原本各自为政的一个市场,扩大至两地,饼做大了,对两个公司、两地的零售业都有好处,而对深港两个城市来说,这也是同城化的其中一步。
——— 香港立法会零售业界议员方刚
昨日,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表示,一年内,香港的“八达通”和深圳的“深圳通”将合而为一,先行先试实现“一卡两地通”。至于更长远的目标则是把这一跨境电子货币推广至整个珠三角地区。
深港同城化的其中一步
昨日,在香港智经研究中心和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联合举办的“世界级珠三角都会———现况与前瞻”高峰会暨第二届“珠江论坛”上,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表示,香港和深圳正争取在1年内设立两地通用的电子储值卡。如今,深港两地电子货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推出两地可以共享的电子储值卡,有助于吸引更多内地游客来香港消费。
香港立法会零售业界议员方刚认为,一卡两地通应该是八达通与深圳通互联互通的第一步,“对于深圳通、八达通来说,原本各自为政的一个市场,扩大至两地,饼做大了,对两个公司、两地的零售业都有好处,而对深港两个城市来说,这也是同城化的其中一步。”
陈德霖表示,现在珠三角9市的电子储值卡现状混乱,且大多为坐车用途,使用范围小,电子储值卡在各城市间的互通性有限。粤港两地要把珠三角打造成一小时生活圈,各城市之间的连接和互动更紧密,促进电子货币流通是达到融合的重要基础建设,粤港两地政府的长远目标是希望珠三角居民都使用“一卡两地通”的电子货币。
执行细节仍有待确定
为此,深港两地先行先试。目前,有两套可行方案,分别是:“一卡两地通”,即一张卡里植入香港的“八达通”和深圳的“深圳通”两种芯片,一张卡可两地使用;或者开发“共用读卡器”,即一个读卡器能识别“八达通”和“深圳通”。陈德霖分析,“共有读卡器”的方案更有效,且技术并不困难,但是要开发新的软件,时间较长、成本较大。所以,先采用“一卡两地通”。此方案的技术不复杂,就是把两张卡重叠了。但是要面对两个问题,需发售新卡,并且要处理不同货币如何异地增值。
据悉,自八达通卡2006年可在深圳部分零售点使用以来,八达通卡有限公司不曾接获有关汇率计算错误或其他有争议的投诉。但由于两地电子货币的互联互通方案仍有待各企业及政府部门的协商,所以执行细节仍有待确定,包括有关客户服务的安排,如报失、退款手续和查阅交易记录等。
目前香港每天有1000万宗“八达通”交易,交易额达到9000万港元。其中,非交通交易额比例由2002年的6%增至去年的逾35%。
■二合一方案
方案一
“一卡两地通”,即一张卡里植入香港的“八达通”和深圳的“深圳通”两种芯片,一张卡可两地使用。此方案的技术不复杂,就是把两张卡重叠了。需发售新卡,且要处理不同货币如何异地增值问题。
方案二
开 发“ 共 用 读 卡器”,即一个读卡器能识别“八达通”和“深圳通”。此方案更有效,且技术并不困难,但是要开发新的软件,时间较长、成本较大。
实施计划
先采用“一卡两地通”,长远实现“共用读卡器”。
■链接
深圳通
深圳通卡由地铁集团、巴士集团、运发集团和深业深港集团投资建设并管理,计划用于公共巴士、出租车、地铁、轻轨、轮渡等公共交通工具。现暂时可用于汽车和地铁两种交通工具,刷卡可以直接享受打折优惠,另外仅有少部分商铺可以刷卡使用。深圳现已发行了300多万张深圳通卡。
八达通
1997年9月1日,香港正式推出“八达通”,最初只用于巴士、铁路等公共交通工具,后来陆续推广至商店、餐馆、停车场等。“八达通”被视为全世界最早、最成功的电子货币之一,普及程度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到2009年3月,香港已经有超过1900万张“八达通”。
深圳通:原有卡能否回收待解决
“一卡双芯是第一阶段方案。”深圳通公司王副总经理正面确认了香港公布的消息。他透露,这是深港双方共同开发互通卡的第一步,接下来还会继续“一卡一芯双钱包”的第二阶段研发。
王副总经理解释“一卡双芯”的原理时表示,就是在一张卡内植入深圳通和八达通两张芯片,用形象的比喻来说,就是把两张卡用双面胶粘合在一起,“这是目前众多方案中最简洁直接的方法”。由港方建议并公布的“一卡双芯”的方案首先会在香港做检验和前期测试,王副总经理表示深圳会积极配合,待产品成熟后,就会引进深圳使用。
原来,这一简单的双芯卡还与深圳即将举办的大运会有关系,王副总经理透露,之所以在第一阶段推出快捷方便的双芯卡,除了方便深港居民外,还为了满足大运会期间,香港市民赴深观看比赛,同时也能让参赛各国选手手持一卡畅通深港两地。
但作为深圳和香港居民,如果下一步要使用双芯卡,意味着现时使用的深圳通和八达通就要在家中睡眠。对此,王副总经理介绍,双芯卡推出后,有需要的人群必须购买新卡,才可以一卡畅行深港,至于能否把原有卡回收,改造成双芯卡片,王副总经理表示这是下一阶段才解决的问题。
另外,手持双芯卡的消费者,除了可以乘搭深港两地的交通工具外,还可以在深港各自开通深圳通/八达通服务的店铺使用,但在充值上需要两地分别进行,王副总经理解释说,在香港消费时,系统会自动识别八达通芯片,增值时仍必须在香港用港币充值,同样,在深圳使用,系统会识别深圳通芯片,充值也要在深圳使用人民币。
八达通:未来数月进行技术测试
昨天,香港八达通新闻发言人告诉本报记者,一卡两地通是八达通与深圳通共同组成的工作小组所研究的其中一个方案,“因为这个方案相对简单,在技术上比较容易实现,工作小组将会在未来数个月就‘一卡两地通’先进行详细的技术研究及测试,然后配合双方商业运作以及客户服务及其他营运安排。我们会尽力争取达到于一年内试行‘深港一卡两地通’这个目标。”
希望深圳通更普及
而另一个方案就是“共享读卡器”,即深圳通及八达通可以互相在对方的读卡器上使用。发言人解释,两个方案的不同之处就是“一卡两地通”事实上是一个新产品,里面包含有两个芯片,两地现有的深圳通及八达通尚未能在相互的读卡器上使用,市民必须购买新卡才能使用这个功能。
香港立法会零售业界议员方刚希望八达通在香港应用的经验可以在深圳继续推广“在香港,不仅交通方面可以用到八达通,现在在便利店、面包店甚至快餐店、停车场都可以使用八达通,这对市民来说很方便,因为不用带大量的零钱出门。”
香港市民Jason也认同,如今在香港,八达通真的如其英文名字O c-topus(即八爪鱼)般向四面八方扩展。经常深港两地跑的他担心,深圳通的终端未必像八达通一般普遍。同时,“一卡两地通”以什么货币结算、在什么场所可以充值等细节问题没有公布,对普通市民来没有什么吸引力,“加上还要买一张一卡双芯的新卡,那我还不如再买一张深圳通,最好还是现有的卡可以在两地使用。”
“共享读卡器”可以期待
对于一卡双芯通结算货币的问题,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研究中心研究员翁海颖博士认为,一卡通如果以港币结算,大量港币将随一卡通进入珠三角,将考验内地金融管制。据统计,目前香港每天有1000万宗八达通交易,交易额达至9000万港元,如果港人将这些港币带到内地,对金融系统是个挑战。
八达通发言人表示,关于“一卡两地通”的执行细节,工作组尚未有可以公布的信息,而可期的是,未来的“共享读卡器”就可以达到现有的深圳通、八达通共享读卡器的目的,“但这个方案相对来说比较复杂,要研究的课题,例如两地不同系统的融合、商业运作及客户服务等牵涉的方面比较广,所以这是一个长远的方案。”
■市民反应
往返深港 比较方便
驾驶跨境货柜车的港人司机刘先生则显得有些犹豫,“好是好,但两个芯片放到一张卡里,会不会互相打架啊。”刘先生说,在香港坐车时曾有过身上两张八达通卡被同时刷的经历,现在将深圳和香港的芯片放到一张卡里,会不会因互相干扰而有刷不到卡或者刷双倍金额的情况出现。
刘先生说,这种卡估计不怎么跨城消费的深圳人和香港人不会购买,一则实用率不高,二则更换卡可能还要涉及补缴费用。如果免费的话,发卡量过千万张的八达通公司,也不会买这个单。“像我这样天天深港往返的人,新卡就有点意思了。”刘先生说,用一张卡走两地,还是比较方便的。
抛弃原卡 等于浪费
从事电子高科技行业的林先生由于工作关系,频繁往来于深港两地,当他听到深圳通和八达通即将诞生“一卡双芯”时,形容自己的心情是“先开心后伤心(双芯)”。
林先生说,现在自己已经手持深圳通和八达通各一张,觉得挺不方便的,一直在等待深港开发一卡通服务,但今天把出台方案和操作性细想一下,假如日后要买双芯卡,就要抛弃现有的两张卡,那等同于浪费,用现在的环保概念来说,就是污染。“我决定今晚回家就用双面胶把两张卡贴在一起,方便又不容易丢失。”
从事旅游行业的叶小姐则认为,对于已经持有深圳通和八达通的市民来说,双芯卡的意义不大,粘合的建议很可行。但换一个角度考虑,对于游客来说,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一次能购买到两地的交通消费卡,“深港同城游就方便多了,更有利于香港提出的一程多站旅游方式。”
一卡双芯 太恶搞了
“一张卡放两个芯片,是不是真的啊?这跟把两张卡粘在一起有什么区别,太恶搞了。”不时往返深港的政府技术类雇员吴铮,多年前就已购买了八达通卡,2003年深圳地铁开通时,他的名片夹里又多了一张深圳通卡,几年前深港双方商讨两卡互通,也一度令热衷新技术的吴先生有所期待。
但当记者昨日将香港最新的解决方案告诉他时,很明显感觉到他语气中的失望。“这等于是将两张卡的芯片都挖出来,重新填入一张卡里,亏他们想得出来,太山寨了。”吴铮说,如果他购买新卡,所获得的好处仅仅是荷包里减少了两张名片大小的厚度,因为按照这种解决方案,他还是要在卡里分别充入港币和人民币,跟现在没太大区别。吴铮很明确地表示,不赞同仓促上马“一卡双芯”,未来也不会为这种“过渡方案”买单。
■技术解密
技术含量低 可操作性强
港方提出的初步解决方案,就是一卡双芯,这种解决方案是否有漏洞。昨日,相关技术人员张闻进(化名)以私人身份解答了部分技术问题。
张闻进解释说,与社保卡、身份证一样,深圳通卡的核心就是一块非接触CPU芯片,这块芯片有一条天线,这条天线发射某种频率的信号,当消费者往读卡器“刷”这张卡时,就会连通到供应商的数据库,进而实现刷卡消费。由于深圳通卡与八达通卡用的不是同一家公司的芯片,两种芯片不能兼容,这应该是两卡互通存在的主要技术障碍。
“在目前无法解决一卡刷深港的情况下,将两块芯片嵌入同一张卡片,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过渡方案。”张闻进说,虽然两张非接触卡合二为一还比较罕见,但非接触卡与接触卡的融合,已经有很多成功商用案例,因此在技术上来说,“一卡双芯”是肯定可行的。
作为深圳本土的芯片供应商,深圳诺德华宜电子有限公司王总也颇为欣赏这种解决方案。他形象地说,香港提出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相当于内地的“双卡双待”手机,两张卡片分别使用两种网络,这样一张卡就可分别读取深港两个数据库,以实现跨境消费。
“从现有信息来看,这张卡会有人民币和港币两个账户,在香港就只能充港币、用港币,在深圳则只能存人民币和使用人民币,两种货币不能即时兑换和跨境使用。”王总说,如果深港双方的后台数据库未能互通,就不可能实现存人民币在香港用的情况。
AⅡ04-05 统筹:头条记者 付可
AⅡ04-05 采写:头条记者 黎媛 付可 陈颖镭 石秋菊